有个邀请活动在北仑,接到电话我心里就盘算起来了。北仑,说远不远,说近不近。自己开车去?如何错开高峰,哪里停车方便,返回时又如何避开高峰路段;坐公交车去?高温酷暑,时间耽误多,挤公交人多。而这两个方案,对刚在医院做过小手术打了几天吊针的我,还有一种过于吃力的担心。北仑的朋友说,一号线通了,可以从宁波市区直接到北仑了。
轨道交通这个事见过报,但没有体验总觉得不踏实。找出以前办的卡,算了一下时间和路线,心里想着,如果不能及时赶上车,留出两个小时足够应对了。
早晨8点15分走出小区,路口有公共自行车,走上前一按卡,“嘡”的一声,车子弹了出来,从徐戎骑车直线到中山路的舟孟站,放好车子走下地铁站,一阵清凉一片敞亮,拿出刷自行车的卡一亮,在安检处问工作人员,可以刷吗?可以!走到半身高自动门前,一按卡两页扇门自动打开放行,依着导示牌下了电梯,看见霞浦方向的提示,一列车正好到站,钻进去刚站好,车子就启动了。
噢,正是上班的高峰,车内人不少,但没有那种公交车上车晃人摇和人贴人的尴尬。约十分钟到了文化广场站,车上有了空出的座位,这时候坐下来想着头顶上的景象,必定是烈日当空、车水马龙,而现在乘坐这个“地下长龙”,快捷、干净、清静、凉爽,真的非常惬意。
到了五乡,噢,“长龙”钻出了地面,奔向大碶,我很想仔细看看,过去那条路走过不下百次,弯曲坑洼心有记忆,这次可是在风驰电逝中眺望青山绿野了。大碶后面再过两个站就到了中河路。从江东乘轨道交通到北仑中河路大约是40分钟。好,有两个小时可以自用。
过去熟悉北仑,就记住了中河路,因为路两旁绿荫如盖,能够遮挡住了夏日如火般的骄阳。这次走出站,一下子懵了,四周高楼林立,好在带了份地图,又看见了中河路路牌,想打车,却看见傍边就有公共自行车,将信将疑拿出卡一按,中,一辆自行车弹出来了。
沿着绿荫悠悠骑行20分钟自行车,到了新碶街道办事处附近,有一个公共自行车停取点,放好车就去采风了。过去我在机关工作,每次去北仑都有人接着陪着,总有一种被包裹的感觉,现在好了,自己看、随便聊。走进了芝兰社区,那可是“全国民族工作先进单位”啊;再看看“红领之家”,一个名响全国的志愿者团队。这时候看的、聊的,都是原始的素材,都是原生态的感受。所见所闻,都印证了不虚此行。
从“红领之家”出来,嗅到一股诱人的香气,刚烤出的面包五块钱一个,边走边啃边看,吃完正好又到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按卡取车,再换条线路从嵋山路到中河路。啊,这一下子我对这个区域更熟悉了。
两个小时用足,接我的车也到了,参加完活动再到中河路乘轨道交通,等了两分钟上车,下午3点多时车上很空,40分钟后到了樱花公园,再取辆自行车10分钟到家了。那种安全可靠、那种便捷、那种随性的惬意和轻松,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噢,乘轨道交通单程刷卡好象是扣了6块钱,我这人消费比较抠门,很合我的心意。(作者 陈志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