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雪芳正在给“星宝”们上课。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7月27日早上7点,地铁上的16岁孤独症少年(下文简称“星宝”)小鱼,紧攥着“孤独症儿童、少年社交先备技能训练营”通行证喃喃自语:“还有三站,还有三站,不能迟到,不能迟到!”
这个曾被认定“需要终身照顾”的孤独症少年,此刻正为赢得训练营的“全勤小星星”勋章奋力“冲刺”。
在之前的两周里,小鱼和其他10余位“星宝”一起参与小班化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这场“蜕变”,源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基金会“阳光成长·困境儿童关爱”项目组与宁波民生e点通“皓子妈‘星宝’工作室”联合主办的训练营。训练营在甬悦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基地展开。
在大众的印象中,“星宝”常被贴上“需要被照顾”“交友困难”的标签。然而,本次训练营的主教练、民生e点通“皓子妈‘星宝’工作室”负责人傅雪芳却指出,孤独症儿童在内心深处同样渴望朋友,只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和引导,才难以与他人建立起友谊。
傅雪芳强调,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守时、礼貌、仪态、分享、倾听、隐私、拒绝等社交技能的学习尤为重要。这些看似平常的社交细节,却是他们融入社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星宝”小鱼,最初进入训练营时,在休息间歇会毫无顾忌地四仰八叉躺在教室后面的沙发上刷手机。到了第二周,当他午休时看到带队老师进入教室,会立刻从沙发上起身,并解释道:“老师,我只是累了,在沙发上躺一下。”这一细微的变化,体现了小鱼在公共场合礼仪方面的显著提升。
为期两周的训练营课程安排得丰富且独具匠心,分为课堂学习和实操阶段。到了第二周,孩子们需要梳理出自己的社交小目标,并邀约一位朋友一起参加结营聚会。结营聚会需要他们从采购到制作(借助智能料理机)全过程独立完成两道菜。

“星宝”们正在烧菜。
17岁的月月(化名)提前和妈妈一起商量了结营仪式上要烧的两道菜——红烧牛肉和香菇青菜。去菜场前,她带好了纸、笔、计算器。“一斤牛肉40元,一斤半60元。一斤牛肉40元,一斤半60元。”她反复念叨,取到肉后,还主动和摊主说了“谢谢”。烧制时,她也会和小伙伴讨论几句。
当她把烧好的牛肉,最先端到傅雪芳面前时,傅雪芳有些惊喜。她说:“这几天,我对她挺严厉的,我以为她不喜欢我,没想到她都懂,最想感谢的人居然是我。”
据了解,此次训练营采取“家长+儿童”同训的方式,通过示范引导、结构化场景模拟及三方协同支持等方式,填补了传统康复训练中真实场景模拟的空白。(宁波民生e点通 张璐 通讯员 傅雪芳)
编辑: 吴旻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