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禄:作风顽疾的深层病灶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5-07-25 09:12:00稿源:学习时报
郭为禄
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诸多作风问题、腐败案例的滋生蔓延,无不肇始于对小事小节问题的忽视与放纵。可以说,忽视小事小节是作风顽疾的深层病灶。
“破窗效应”的警示。“风动虫生,人变风易”,环境中微小的无序若被忽视,可能诱发更大范围的失序,作风建设同理。“表面看是一顿饭、一场酒,实质是贪腐问题的导火索,表面看是没管住嘴,实质是没守住心。”若对公车私用、超标接待、违规吃喝等“小节”问题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小问题演变为潜规则,潜规则固化为坏风气,再宏大的制度将流于形式,成为“稻草人”和“纸老虎”。
“温水青蛙”的泥淖。作风问题的滋生蔓延,往往始于“不拘小节”。许多落马官员在忏悔时痛陈,认为逢年过节收点土特产“是人情往来”,用公车办点私事“是工作需要”,接受超标准接待“是地方盛情难却”。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节,在“下不为例”的自我麻痹中不断突破。每一次微小的越界,都是对纪律敬畏感的消磨、对诱惑抵抗力的削弱。久而久之,思想防线在“小节无害”的错觉中悄然瓦解,最终在由风及腐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忽视小事小节,实则是为腐败滋生悄然打开了闸门。
信任流失的危机。党的执政根基在民心,而民心向背,往往系于党员干部日常展现的细微作风。是热情服务还是推诿扯皮,是勤俭节约还是铺张浪费,是细微关怀、将党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坎,还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都构成了他们评判党风政风的“大事”,都直接影响群众对党的整体评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事小节上的失范,日积月累,必然导致政治信任资源的严重流失,动摇党执政的群众根基,其危害绝不可小觑。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