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自己“球痴”,是篮球塑造了我
徐启超
我是余姚队的徐启超,在竞争激烈的“浙BA”赛场上,我收获了“余姚队流川枫”“神投手”称号,这是球迷们对我的认可,但我更愿意称自己为“球痴”,而且篮球也塑造了我这个人。

徐启超在“浙BA”赛场上。受访者供图
我出生于2002年,是余姚市陆埠镇人,大学就读于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刚毕业的我目前在杭州从事儿童身高管理师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有这么多观众的比赛,一开始有心理压力,进球后就慢慢放开找到感觉了。而余姚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冠,在我看来,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团队凝聚力。
“防守为本,队友间保持高频沟通,及时补位协防,赛前充分研讨对手战术特点,赛中灵活调整人员状态”这一系列的举措,加上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余姚市篮球协会的帮助,让球队在赛场上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
捧起冠军奖杯的那一刻,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但五天打六场比赛的那种疲惫感仿佛瞬间消散,心里满是释放与兴奋。
回顾这六场比赛,最艰难的时刻莫过于自己半决赛时的中暑,以及主力成员虞航受伤等状况。但我们用意志克服了困难,上去直接拼。

徐启超在一次比赛中获得的奖杯、奖品和MVP称号。
我与篮球的缘分始于小升初时期。
一次小学六年级时的篮球初体验,让我从此爱上了这项运动。升入初中后,篮球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每当写完作业,我就像离弦之箭般冲向篮球场,哪怕只有半小时的空闲,也要抓紧时间投上几个篮。周末更是泡在球场,我乐此不疲地自嘲为“球痴”。
在学校比赛中,当自己的一记关键三分球帮助班级赢得比赛,全场的欢呼与掌声让我心中涌起强烈的荣誉感,这份独特的体验,让我对篮球的热爱愈发深沉。
进入大学后,我不懈努力,成为校队队长。记得有一次重要的校际联赛,我们在最后时刻遗憾落败,走下球场的我双手攥得发白,不甘与失落久久萦绕心间。
面对高强度的对抗赛,我有过心态崩溃的时刻,曾因连续失误而自责懊恼,也让我领悟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正是这些挫折让我越挫越勇,不断打磨球技,在篮球这条道路上坚定前行。

徐启超在大学校园里打比赛的场景。
我也很喜欢“流川枫”,初中时期看了《灌篮高手》动漫后,就喜欢上了里面的角色,“他平时话不多但是上场敢打敢拼,严肃认真对待比赛,这点我有点像他。”
我的家里人非常支持我参与体育活动,从小到大只要我有需求,都会给我买运动装备,正是家人的支持让我能心无旁骛地打好篮球。
除了竞技和荣誉,篮球对我而言,更意味着成长。
我性格有点闷闷的,不爱说话,是篮球让我变得更加活跃。平时性格内向的我,一提到篮球,兴趣度就上去了,性格也更加开朗,学会了与人沟通。
而在“浙BA”平台上,我的球技得到了长进,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锻炼。“场下低调,场上重拳出击”,这是篮球带给我人格上的塑造。
接下来余姚队要和其他城市比赛了,我送给自己一句话:“全力以赴,敢打敢拼,做好自己。”
编辑: 吴旻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