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基因刻进了我的生命
沈永明
我是沈永明,宁波边检站执勤三队副队长,同时也是单位篮球队队长,身边的人都说我是将篮球基因刻进生命里的“全能战士”。

沈永明(右一)在比赛中。本文照片均由沈永明提供
从《灌篮高手》到CUBA:用汗水浇灌的篮球梦
我出生于体育世家,起初,父亲按照培养体育苗子的规划,安排我学习足球。不过,在看了《灌篮高手》动画后,我被篮球的魅力深深吸引,彻底迷上了这项运动。从此,我开启了一段篮球、足球“两手抓”的时光,两项运动一同学习、训练。
五年级时,在一场小学生篮球联赛中,我凭借出色表现崭露头角。父亲敏锐地察觉到我在篮球方面的天赋,经过考量,决定为我聘请专业教练。
进入初中后,我的训练强度大幅提升,达到了“一天三练”的高强度节奏。
每天清晨五点半,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我就已经开始早训,一直练到八点;白天在学校完成学业后,下午一点钟,我又投入到与大学生的对抗训练中,直至五点半;简单休整后,夜晚七点半,我再次回到球场加练,直到晚十点才结束一天的训练。那会儿我累到躺在地上就能睡着,但因为打心底热爱篮球,反而越练越上瘾,根本停不下来。
2003年我进入浙江大学,很快便成为校篮球队的主力后卫兼球队队长。五年里,我三次获得CUBA东南赛区“助攻王”,一次夺得“抢断王”,是赛区最具统治力的组织后卫之一。
但我也不是事事顺利。最难忘的是2005年CUBA半决赛对阵华侨大学时,我们全场大部分时间领先对手,却在最后几分钟被逆转三分。那是我最接近全国赛的机会,也让我更深刻理解了“细节决定成败”。

代表浙江大学参加CUBA比赛,获得东南赛区前四强。
警营篮球:从“逆转夺冠”到各地征战
2008年,我加入原浙江边防总队北仑边检站,篮球生涯就此开启新篇章。
在警营赛场上,我依旧在书写属于我的篮球故事:2009年,在全国“边防杯”篮球赛中,我们球队一度陷入困境,落后对手多达20分。但我没放弃,和队友密切配合,靠着组织进攻,带领球队一点点追上比分,最后实现了逆转。球队成功夺得冠军,我也因在比赛中的卓越表现荣膺最有价值球员(MVP)。
此后我在各类赛事中过关斩将。
2010年,我代表公安部出战中央和国家机关运动会,在赛场上全力拼搏,为团队争得荣誉,屡创佳绩。
2014年,我代表浙江省边防总队参加浙江省公安系统首届警察体育大会,获得亚军。
2017年,我代表浙江省公安厅前卫体协参加浙江省第三届体育大会,获得季军。
到了2024年,我身披国家移民管理局战袍,征战全国公安系统赛事。在这场高手如云的较量中,我带领团队最终斩获全国亚军。

2024年代表国家移民管理局参加全国公安机关男子篮球赛获亚军。
警营篮球更强调团队与韧性,那种逆境中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我们的执法工作其实是相通的。我担任宁波边检站篮球队队长以来,更注重传承。我会把大学训练的方法教给年轻队员,比如如何分配体能、关键球处理等,对他们来说,这些经验比胜负更重要。

2009年代表浙江边检总队参加全国“边防杯”篮球赛获得冠军。
“浙BA”爆火:我将以另一种方式“在场”
“浙BA”刚刚筹办、具体规则还没出来时,也有区队来邀请过我。后来规则出来了,因为要保证“浙BA”大众参与的属性,而我有职业联赛背景,所以不能参赛,也挺可惜。
尽管无法以球员身份参加“浙BA”,我始终是这个赛事最忠实的观察者,也清楚很多参赛选手的实力:北仑队的周柏渊43岁仍能与对手高强度对抗,鄞州队的90后中锋崔潜技术全面,慈溪队的杜慕煜体能惊人……这些名字背后,其实都有我和他们切磋球技、交流经验的身影。
我高度认同此次“浙BA”的大众参与属性。篮球不该是少数人的游戏,这样的赛事能点燃整座城市的运动热情。尤其是宁波城市联队的组建,我特别期待看到更多草根球员登上更大的舞台,篮球的魅力就在于“人人可参与”。
寄语:让篮球精神照亮更多人生赛场
篮球教会我两样极为重要的东西,一是坚持,无论训练多苦、比赛多难,都要咬着牙挺过去;二是团队,篮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而且,不管比赛最终是输是赢,都要尽情享受在球场上奔跑的每一分每一秒,那是篮球带给我们的纯粹快乐。
我真心希望“浙BA”能成为咱们浙江响当当的“篮球名片”,通过这个平台,为宁波挖掘、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篮球人才。生活中或许没有像篮球场上那样精彩的扣篮瞬间,但我想说,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成为自己的“MVP”,而篮球精神,正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夕阳下,球场的篮筐仍在等待下一个进球。对我来说,篮球从未退场,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在我的人生里发光。
编辑: 吴旻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