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信“征信修复”被骗钱财
“交钱就能洗白征信?”王某轻信中介承诺,支付1.3万后对方失联。
法院判决:委托“修复”违反公序良俗,合同无效!
张某声称可以永久性消除王某的征信不良记录,向王某收取了13000元代理维权费用,却未按照约定完成消除征信不良记录事项。王某要求张某返还服务费遭到拒绝后,将张某诉至法院。
法院最后判决:银行报送王某的征信不良记录是基于国家金融安全考虑,不得随意修改,王某委托张某修复不良征信记录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委托合同无效,张某应向王某退还已经收取的13000元。
二、伪造公文触犯法律
“假公章+假证明=真坐牢!”中介用伪造公文“修复”征信,家中搜出100+假章。
法律后果:主犯因伪造公文罪获刑!
某商业银行员工邢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客户张某使用伪造文书申请修改不良征信。警方在核实中现场查获伪造的3份公文。经查,张某因名下信用卡有20多笔逾期,在网上找到“征信修复”代理中介郑某,希望删除征信逾期记录,并支付了1.68万元费用。郑某接单后,转交给中介胡某,胡某遂将盖有假公章的证明材料邮寄给张某,声称将该证明材料提交给银行即可修复征信。
经警方多方调查,最终将伪造公文的胡某抓获,并在其家中发现100余枚假章。最终,胡某和郑某因犯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受到法律严惩。
三、个人信息被“征信修复”机构倒卖
“修复征信先交身份证?你的资料正被倒卖!” D先生提交信息后,遭遇盗刷和冒名网贷。关键提醒:征信报告含敏感信息,切勿泄露!
D先生在向所谓的“征信修复”机构咨询时,对方要求他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征信报告等个人敏感信息,并谎称可以修复后再付费。D先生为了尽快删除不良征信记录,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了对方。
不久后,D先生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盗刷,且名下出现了多笔不明贷款记录,造成D先生财产损失。
四、参加“征信修复”培训被骗取加盟费
“加盟学‘修复术’? 实为教造假!”所谓培训内容竟是伪造病历和流水以欺骗银行。
重要警示:参与伪造材料可能构成共犯!
李某在朋友圈炫耀其“征信修复”的成功案例,吸引了宋某和王某某的注意。他们向李某咨询并表达了加盟的意愿,李某便介绍了三个档次的加盟费用。然而,当宋某和王某某支付了1万元学费定金并前往接受培训时,他们惊讶地发现,所谓的“征信修复术”实际上是教导如何通过伪造银行流水、住院病历等虚假材料来欺骗银行。
最终,李某等人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案例警示:
你的信用很值钱但“修复征信”的人只想骗你的钱!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所谓“修复征信”的机构和个人,避免落入陷阱,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信用权益。
编辑: 仇九鼎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