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仁:学会做“减法”
陆 仁
外出旅游观光,遇到风景怡人处,总会忍不住“打卡”。回来之后,手机、相机里一堆照片怎么办?妻子的做法是,一股脑地下载,存到电脑上。而我,一般要先做“减法”,对照片作些筛选。觉得不太理想的,直接删除。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缩短下载时间,二是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三是方便日后选用和处置。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种水果的能手。无论是桃还是李,不论是产量还是果品质量,总要比“隔壁邻居”的好一些。秘诀何在?就在于年复一年地做“减法”。每当秋冬时节,父亲就会找出锯子、剪子,对果树进行大量的“整枝”——剪掉那些病虫枝、交叉枝。这样,既促进了养分积累,又改善了果树通风透光的条件。枝头少了,收获的果实反而更多了。
写文章,也有一个“减法”问题。记得初学写作之时,遇到一个好的选题,通常会按构思框架,查阅资料,收集素材,引经据典,东腾西挪,把文章写得长长的,觉得这样才够分量。“码字”时间久了,做“减法”成了一种自觉。初稿写好后,反反复复琢磨,逐字逐句推敲,多余的字句果断删减,有时甚至整段整段地删除。“文章不怕改,越改越精彩”,做“减法”的过程,也是提升写作质量的过程。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结交新朋友,拓展“朋友圈”。等上了一定年纪,却发现,朋友未必越多越好。时过境迁,扪心自问:真正知根知底,能以心相交的朋友,又有多少呢?朋友也是要做“减法”的。其实,过去一些所谓的朋友,是“朋”不是“友”,是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所在。志同道合的“友”,当然要倍加珍惜、用心呵护。利益联结的“朋”,少些又何妨?
学会做“减法”,人生更精彩。除了上述几方面,可以列举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精简物质,可以使我们的生活避免空间杂乱;节制饮食,有助于身体健康,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减少资源浪费,既有助于保护环境,又能降低生活成本;舍弃不必要的社交,可以排除干扰,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学习思考;如此等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本身是复杂的,做“减法”,看起来是件极其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这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保持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拥有洞察世事的本领,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敢于“断舍离”的勇气。如果这也不想放弃、那也不想放弃,这也想得到、那也想得到,就会像寓言故事中的蝜蝂一样,越背越重,越裹越累,最终作茧自缚,难以自拔。
学会做“减法”,着力点在“减”,关键点则在“学”。人生之中,什么该“减”,什么不该“减”,这本身是一门学问。比如,对从政者而言,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升迁的期望值是要“减”的,要学会淡泊名利。而自我约束的标准和要求,则是不能“减”的。“减”得不好,“减”错了方向,很可能就会出问题。达到“当减则减、应减尽减”的境界,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需要不断矫正处世的态度。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人生当中,很多的不快乐,是因为欲望太多、太沉。减了一分欲望,就恢复了一分良知,这是多么轻快洒脱的事情啊!摆脱负累,告别“冗杂”,化繁为简,回归本心,我们一定会使自己的心灵更加纯净。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