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竹: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特点做细做实社会治理工作
丁元竹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作为,善于从推进社会治理中总结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规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把工作做细做实。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支持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促进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做好服务凝聚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
社会治理必须面向充满烟火气息的人民生活
善于从推进社会治理中总结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规律,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聚焦中国现实问题。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说到底,总结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规律,就要关心人民群众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基层是:在菜市场,摊贩们口头上的吆喝和内心对自己货物出售的渴望;在街头巷尾,车夫们的嬉笑言谈,等待活计;在建筑工地,工人们在钢筋水泥之间穿梭忙碌;在院落门口,外卖骑手收拾包裹,间隙吃着盒饭,还要不时留意手机里跳出新订单提示;在城中村的握手楼之间,晾衣杆横跨两窗;在出租屋里,进城务工夫妻收起折叠桌,腾出走路的空间;在小超市,员工们摆放着货物,帮邻居暂存快递;发生了红白喜事,整条巷子参与帮忙——在这些日常生活粗粝的纹理里,珍藏着人们之间的情绪、交往、交流、交融、情感和思想,这是最基本的生活。
“基层治理”发生在地方、社区、群众组织、家庭,尤其是城市居委会或村一级居民组织,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与社会交往,涉及社区或村落的治理、组织,包括作出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密切相关的决策、社区资源配置以及贯彻落实上级政府的政策等等。“基层治理”是最基本的治理,它事关国家治理效率和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基层不牢,地动山摇。人们在基层参与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体育文化活动以及社区营造项目,这些活动或项目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在文化上,“基层”表现为人们之间的认同和交往,与生活中公共活动和公共价值密切联系,展现人们的友情、价值、处世和韧性。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日趋复杂化,越来越多的问题发生在基层。个人的生活取决于他(她)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个环境首先是他(她)的家庭、邻里(所谓的社区)和工作环境。
基层和“基层治理”没有太多的宏大叙事,但每个事情都让人们感受到时代的温度与分量。基层治理面对的是最具体、最鲜活、最复杂的人民生活,任何脱离实际的“花拳绣腿”或“一刀切”的政策,在基层人民活生生的生活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在实践中处处碰壁。基层干部、基层工作人员必须求真务实、扎根泥土,真正回应群众需求。
做细做实基层治理重在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从脚底板下出实策。做好基层工作必须调查研究。调研工作要求“沾泥带土”,不能单靠坐在会议室听汇报,要去居民楼看看楼道的堆积物,去菜市场看看摊贩怎么进货和销售,去城中村听听租客们对水电气的吐槽,去建筑工地体验农民工蹲着吃盒饭的场景——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要避免“数据幻觉”,不能简单用“人均收入”掩盖部分居民的生活窘况,要透过“城镇化率”去感受常住人口“进了城却难落户”的焦虑——基层矛盾琐碎但尖锐:垃圾怎样堆放?孩子周末去哪儿?老年人爬楼梯的困难怎么解决?摊贩生计和市容管理怎样平衡?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北京的“接诉即办”等体制机制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把群众的“鸡毛蒜皮”事儿当成大事办。
心怀敬畏,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某村建立“红白理事会”遏制天价彩礼,发挥了“社会”治理的作用,它比一纸禁令更有效;胡同里的“大妈调解队”,依靠邻里关系化解纠纷,胜过法庭上的诉讼。基层创新蕴藏着民间智慧。要善于发现和推广这些“草根智慧”。基层人民热爱生活,最怕折腾,必须坚决杜绝“表格政绩”“台账助人”等形式主义,别让基层干部一天到晚忙于填材料、拍照片。基层工作的评价标准必须“问效于民”:道路修没修好?医保报销快不快?群众笑还是不笑?这都是最好的关键绩效指标。要帮助基层干部摆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基层工作,既要问责,也要容错,要减少“甩锅式问责”,不断明确各级政府的权责清单。基层治理是“管理”,更是“服务”,要把治理寓于服务之中,在高质量服务中实现高水平治理。基层治理不是“控制”,而是“激活”。好的基层治理,应当像农民种地——了解土地的脾气,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松土。只有时时刻刻接地气,群众才服气。干部有担当,社会才有温度。
脚踏实地,力戒形式主义。力戒形式主义事关党的政策落地、民心向背。形式主义浪费社会资源、消磨干部精力,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必须从思想根源、制度设计、考核机制等入手,让基层治理迈向人民的“实际生活”。人民群众最反感的是“假把式”: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加码,而实际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有的地方把“整治环境”变成“刷白墙运动”,把“厕所革命”搞成“数字达标”;有的地方为了“创文创卫”,驱赶小商小贩,置他们的生活工作于不顾不管。一旦发现“政策听起来好,落实起来虚”,群众就会产生疏离感,甚至滋生“逆反心理”。力戒形式主义,必须面向广大群众,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把社会治理工作做细做实做微。
创造条件让群众解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基层必须清晰政策为谁而定?工作为谁而做?考核为谁而设?干部的眼睛要向下看、脚步要往下走,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让形式主义失去生存土壤。党员干部必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上用力气——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破解形式主义顽疾。基层治理的本质是服务群众,只有深刻理解群众生活的现实需求,方能找到基层治理的发力点。基层工作人员要通过下基层与群众交流,打成一片,通过社区议事会、线上问卷、网络问政等方式,了解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按优先级排序解决问题。在基层治理的广阔天地里。基层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想出法子,让政策有温度、措施有力度。基层治理唯有以人民需求为圆心,以务实作风为半径,才能画出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基层服务供给要“对症下药”。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特点,必须避免“一刀切”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性服务政策。老旧小区改造,既要刷外墙搞好外部环境,更要根据居民需要加装电梯、修缮下水道,增加停车位。针对老年人群特点,要重点解决助餐、就医、活动场所等问题;针对务工人员,要想方设法提供技能培训,解决其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需求;针对小商户,要优化落实执照办理、摊位管理、减税降费政策;等等。基层服务须因城制宜,因区制宜,解决好基层人民的生活问题。
要少看台账,多看工作实效。检查基层工作不能只看展板、典型、照片、台账,要深入群众生活。政策实施效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环保整治既要关停必须关停的小作坊,又要帮企业、商户实现转型,改善生计,合理规划摆摊区域。政策措施出台前,应该让乡镇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共同讨论,问政于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避免“上面想当然,下面跑断腿”。要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开展考核机制、工作方法、资源保障诸多领域的改革创新,创造条件使基层干部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好群众,实现从“留痕”到“留绩”的实质性转型。大力推广“无纸化考核”,以群众口碑代替材料堆砌。委托第三方组织或居民代表对基层治理成效开展独立评价,避免“自说自话”。把人力、财力、审批权向基层倾斜,坚持费随事转,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年来,有的地方推行“基层治理四平台”,整合公安、城管、民政等力量,赋予乡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上级部门在颁发文件、布置任务的同时,必须配套相应的资源,使基层有能力、有人力真心干事。基层即使有失误,只要不是有意为之,应给予宽容,不断完善纠错试错机制,避免人人怕担责,出现“宁可不做,也不犯错”的消极生态。
构建德治法治共治的基层治理共同体。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决策与监督,如构建社区议事厅、村民理事会等多元协商平台。在实施社区项目中,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民主评议活动,让群众对基层干部的工作、基层的公共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督促干部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广泛的群众参与不仅能汇聚民智民力,还能防止干部在治理过程中脱离群众。群众往往从自己的生活需要,而非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上聚焦治理成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聚焦群众生活是关键。基层干部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各类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拓宽参与渠道,以务实的作风驱散形式主义阴霾,织密基层治理网络,让人民群众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切实感受到治理带来的温度与便利,使基层稳步迈向和谐、美好、有序、活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1934年初,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讲话,他指出,“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回顾历史,党正是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做好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警示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时刻牢记。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