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家庭根基
王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走好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建设,赋能家庭在立德树人、社会稳定、代际共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战略作用。宁波这座融汇传统与现代、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城市,应统筹推动“小家稳固力、社会治理力、国家战略力”的多维共建路径,着力构建理念引领、机制驱动、平台共创的家庭建设框架,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提供样板。
理念引领,夯实现代家庭建设价值根基
现代化家庭建设要回归价值源头、传承文化基因,激活全社会共同意识和文化认同。
首先,要赓续中华家庭文化精神谱系。宁波应加快构建“家风家训、文化空间、教育实践”三位一体的传承体系。统筹打造“东钱湖家风传习区”“象山家训研学线路”“鄞州耕读文化课堂”等特色品牌,推进“家风馆”标准化建设、“传家宝讲堂”常态化开设、“村史家谱活化工程”系统化运作,使优秀家风文化在城乡基层落地生根、焕发新意,实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家庭文明涵育功能。
其次,要强化家庭教育的战略认知。宁波“名门望族”重教兴学的传统中蕴含着“书香门第、代有传人”的家庭教育逻辑,应在此基础上培育“人人皆可成才、家家都是学堂”的社会氛围。尤其在“双减”政策落实后,家长应从“课业督导者”向“人格陪伴者”转变。全面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等政策法规,将家庭素养提升作为教育强市目标体系的重要维度,并以此带动基础教育结构优化。
再次,要构建新时代家庭文明传播矩阵。推动宁波特色家风文化在城乡家庭中“看得见、学得到、传得开”。依托“文明宁波”“全民阅读之城”等建设成果,整合天一阁家训文献、“十里红妆”婚俗文化、慈溪孝义传说、象山渔村家风等在地资源,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家风家教传播体系。推动“好家风巡讲团”“村史家训直播课堂”等活动走入基层,实现从理念倡导到行为养成、从文化存量到价值创新的文明跃迁。
机制驱动,完善家庭功能协同治理体系
现代化家庭建设需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协同机制,推动治理闭环与功能共育有机融合。
一要建立纵横贯通的协同育人体系。宁波正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深度嵌入“教联体”系统框架,构建“教、学、研、评、管、家”六位一体协同治理格局。在鄞州、江北等地,“教联体+家长学校”“成长学院+社区讲堂”等新模式初见成效,已逐步构建起家长、教师、专家三方良性互动的育人新生态。
二要构建全龄覆盖的家庭保障机制。宁波应依托“家庭友好型城市”建设契机,加快推动《鄞州区“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鼓励各区(县、市)结合因地制宜构建“1+N”家庭服务阵地集群,推动“托育托老一体化”“家庭指导专业化”“亲情治理社区化”有机融合,实现家庭建设从“个体照护”向“系统陪伴”的跨越式升级。
三要完善地域融合的人才发展路径。依托宁波“院士之乡”及本地高校资源优势和力量,建立覆盖“职前培养、在岗提升、实践转化”的家庭教育人才成长路径。开发融合阳明心学、耕读文化、慈孝家风等本土精神的课程体系,培育“懂教育、懂家庭、接地气”的本地指导力量。支持教改示范区率先打造家庭教育人才试验区,通过机制先行、模式先试,带动全市人才结构能级提升。
平台共创,构建家庭服务资源统筹格局
现代化家庭建设需依托综合化、智能化、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集聚与效能联动。
首先,要打造融合多元主体的服务共同体。宁波应依托开放港城、制造强市和教育强市的综合基础,推动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家庭服务体系。鼓励各级妇联、民政、教育、卫健等职能部门打破条线壁垒,通过“平台+项目+场景”多维支撑,构建横向打通、纵向贯通、条块融合的现代化家庭服务“一张网”统筹格局。
其次,要探索数智人文双驱动的家庭建设新样态。作为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城市和数字强市建设样板,宁波应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家庭教育领域的融合应用,开发智能终端产品,构建“家庭画像”和“需求预警”机制。整合相关本土优秀文化资源,推动场馆空间数字化、教育内容在线化,打造技术赋能与文化浸润并重的家庭建设模式。
再次,要构建场景联通、功能复合的家庭服务集成平台。依托“数字宁波”治理底座,统筹整合卫健、民政、教育、妇联、总工会等家庭服务资源,建设统一入口的“家庭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功能一屏集成、一键触达。培育家庭服务平台型社会组织,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家庭服务合伙人”,构建政府引导、平台统筹、社会参与的资源协同新生态。
家庭建设是文化的传承场和教育的起跑线,更是现代化治理的原点和基石。宁波要牢牢把握时代使命,把家庭建设作为实现“教育强市”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不断探索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路径,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建设的家庭根基。
(作者单位:宁波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