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刘 举:让哲学与青年人做朋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5-05-06 09:04:17稿源:宁波日报

  刘 举

  有人说,哲学偏爱青年。因为青年心中天生就有一粒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困惑的种子,爱提问、爱质疑。有了这种哲学气质,他们才能辩证地认清复杂的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做生活的智者。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冯定热爱祖国和人民,他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特别是青年的命运,试图把哲学送到青年手中,这也是他一生孜孜不倦地研究人生观问题的首要动机。冯定说,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每个时代都曾经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其中又以青年人为最大量的探索者。因为青年人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他们在刚刚踏上人生之路的时候,往往对于生活抱着无限美好的向往,憧憬着未来。青年是最富于创造力,充满着青春活力的有生力量。如果他们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就有比较正确的方向和生活态度,那么他们将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哲学是青年的人生指路明灯,是解剖错综复杂社会现象的指针,引导他们重新认识主客观世界及其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冯定指出,“哲学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方式,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产生了……哲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也是人们经常要使用的,只是自觉或不自觉而已。”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接地气,和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能正确指导青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冯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青年进行人生观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指导他们怎样认识人生和怎样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青年应当怎样修养》一书向广大青年揭示了当时国家、民族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和人民群众遭受的苦难,痛斥人间的不平,也指明了青年的人生方向,以此培养青年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崇高责任和加入革命事业的使命担当。新中国成立初期,冯定又发表《共产主义人生观》,竭力向青少年宣传和提倡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加强集体主义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冯定那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应用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强调必须做好哲学的普及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青年有了哲学思维、哲学素养,才能不被尘世的声音和眼光所裹挟,更好地和独立地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知道应当怎么做人做事。因此,青年要学哲学、用哲学,培养自己的哲学气质和哲学修养,进而才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哲学这一高级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只有为青年提供正确的哲学人生观,才能使他们不迷失自我,不被命运摆布,走出迷茫、无聊、焦虑和苦闷的困境。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生观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同世界观割裂开来。如冯定所讲,有些学者认为,人生观过于浅显零碎,算不上什么理论,“只是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知识”。

  而现实社会迫切需要人生观的指引。部分知识青年对人生观问题浑然不觉,随遇而安,于人生诸事不能也不愿研究;部分青年虽对人生有一些心得体会,却因缺乏哲学修养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科学分析总结;部分学者或社会人士则有意无意地向青年宣传一些错误的人生观。所以,冯定指出,指导青年的人生观“极正确而又极中肯的自然也有,但实在是少得可怜。”

  以往的教育家、思想家虽然也谈人生问题,但要么缺乏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引,要么缺乏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为青年提供科学、系统的人生观。特别是在阶级社会,广大青年深深地中了旧社会的流毒,始终跳不出错误的乾坤圈。步入新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发挥人生引导功能,吹散各种错误人生观的迷雾,破除青年已有的偏见和成见。有了正确人生观,我们的青年才会不再听天由命,而是能动地主宰自己的命运。“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会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态度”。

  让哲学与青年做朋友,让哲学与青年对话,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广大青年开展人生观教育和引导,是时代赋予哲学工作者的使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冯定通过哲学大众化向广大青年介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剖析旧中国社会存在的弊病,分析人世间不正义的根源,勉励青年承担社会责任,也使许多在苦闷中徘徊的青年自觉走上了革命道路。

  冯定认为对青年进行人生观教育和宣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决定的。为此,他撰写了一系列关于论青年修养和怎样学习哲学的文章,鲜明地贯穿着世界观和人生观结合在一起的思想。

  步入新时代,哲学工作者要继承冯定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推进哲学大众化的精神和方法。一是坚持辩证法,根据时代发展和教育宣传对象具体情况,开展哲学研究和人生观宣传,避免用抽象的理论和枯燥的概念把人引向空虚、贫乏而又庸俗的死胡同里去。二是强化社会实践,引导青年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使社会主义人生观理论成为真正的科学,给青年以正确的启示和指导。三是让哲学与青年平等对话,用谈心等方式进行写作,让哲学对时代和青年感兴趣,用新哲学解答新时代青年的人生困惑,最终让青年对研究哲学感兴趣。四是推进哲学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融合,让哲学多谈青年关心的问题,如精神、意志、感情、家庭、学校、社会、学习、工作、爱情、生死、健康、道德,等等。总之,哲学工作者要置身于普通青年之中,从青年自身的角度,用自己的理解去分析、解答,和青年朋友共同探索人生和真理的道路。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