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张实龙:王阳明的家族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5-04-23 09:12:54稿源:宁波日报

  张实龙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王阳明作为明代伟大的思想家,他对家族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从他与朋友的书信和给一些家族所撰写的谱序中,可以看到他的家族观。

  基于血脉的仁爱之心

  中国古人大多具有强烈的家族意识。古代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有限,许多社会问题是交给家族管理。一个家族如果能凝成一体,形成家族合力,有利于抵抗各种风险,可以争取更好的社会资源。一般家族会通过修家谱、祭祖坟、建祠堂、置族田、订族规等象征性的实践,来强化家族成员的身份认同,使整个家族团结得如同一个整体生命。而要使家族凝聚成一个整体,只是强调血脉相通还是不够的,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强调亲亲之爱。

  众所周知,家族是基于血缘关系而自然形成的社会自治组织。家族的始祖是一个人,经过若干代的繁衍,有可能发展出千万子孙。在王阳明看来,“一人之心,固以千万人之心为心”。这是说,祖先本来就有这样的心愿,希望自己有千万个子孙,千万个子孙都能过上好日子;希望自己的家族世代繁荣昌盛,能成为社会上的显赫世家。接着王阳明反问道:“千万人之心,其能以一人之心为心乎?”后来的千万子孙都能够体会到祖先的这个初心吗?如果子孙们能以祖先之心为心,念及同族的人均是祖先的分身,大家本是同根连枝,就应该相互帮扶,亲如一家。

  王阳明并不是要人局限于家族内部的亲亲之爱,他还要求扩展到万物一体之仁。万物一体之仁是阳明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投入门下的弟子,王阳明都要宣讲《大学问》,揭示他的万物一体之仁的宗旨。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思想,是从家族的亲亲之爱中涵养而来。在先秦时期,儒家提倡差等之爱,从“亲亲”到“仁人”再到“爱物”,这是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展示了人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墨家主张“兼爱”,要求人将自家的父子兄弟看作与路人一般。表面看起来,墨家的主张好像更能体现万物一体之仁,更能显示平等和博爱。但是王阳明强调,人的万物一体之仁需要有一个发端处,就好像树木生长,先要有一个抽芽。父子兄弟之爱,就是这个发端处。墨家主张的无差等的“兼爱”,没有一个发端处,当然也就无法真正地实行。

  诚身立德的家族历史

  在王阳明的观念中,家族建设不仅需要仁爱,还需要历史意识。能在社会上被广为传诵的家族,必然有其历史。一个家族不是说有了子孙后代,有了家族成员的事迹资料,就算是有了家族历史。王阳明谈论家族历史时,特别地推崇诚身立德。诚身立德就是对人性的探索和反思。

  家族历史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无妄。有些后世子孙为了表示对先祖的敬意,常常是“夸诩其先世以为重”,造成“家无信谱”。王阳明认为,如果先祖真的做出了一些实事,后世子孙不将其记录下来,这是“弃其祖”;如果先祖没有什么业绩,后世子孙在家谱中夸大事实(目的是在人前炫耀),这就是“诬其祖”。只有真实,家族历史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一个家族的历史可以随意篡改和有意润色,那就不能教育后人。

  在王阳明看来,后世子孙尊祖敬宗,关键是要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王阳明有一位学生叫张思钦,他反复请阳明先生为自己的父亲写墓志铭,其目的无非是想借阳明先生的文字,让自己的父亲能够史上留名。王阳明说,孝子要想为父亲扬名,“求人不如求己”,谋求他人口头上的传诵,不如用自己的修身来为父亲传名。如果儿子是一个贤人,那么他的父亲就是贤人之父;如果儿子是一个圣人,那么他的父亲就是圣人之父。

  王阳明还认为,一个家族就是一个整体生命。要想家族生命有质量,就需要家族成员持续不断地修身,然后这个家族才会兴旺。王阳明的父亲龙山先生考取成化十七年的状元,为姚江秘图山王氏争得了荣耀。王阳明说:“自吾祖竹轩府君以上,凡积德累仁者数世,而始发于吾父龙山先生。”过去的名门望族,多出优秀的人物,与这个家族的家风有关。一个好的家族具有好的家风,必然是数代人接力培养的结果。当一个个体生活在这样的家族里,自小到大,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好的家风熏染。家族历史上那些优秀的人物以及他们动人的事迹,会刻到他的骨子里。王阳明的祖父竹轩先生、曾祖父槐里先生、高祖父遁石先生和六世祖王性常先生,都是注重个人修养的人。正是有他们不间断地培植家族文化,余姚王氏家族才会出现王阳明的父亲和王阳明这样杰出的人才。

  王阳明家族观的意义

  王阳明的家族观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从家族的亲情拓展到万物一体之仁,二是家族历史意识以修身为本。家族历史意识已沉浸到王阳明的血液里。王阳明非常重视家族文化建设。《王阳明家书》收录了他25封家书,在这些写给亲人的家书中,王阳明展示了对长辈如何的孝顺恭敬,对晚辈如何的循循善诱。他的一首《示宪儿》,以小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谆谆教诲王正宪做人的道理。王阳明一生讲学不辍,进德不止,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其中家族文化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王阳明在《祭六世社广东参议性常府君文》中,称赞他的六世祖五世祖“父死于忠,子殚其孝,各安其心”。整个阳明心学,无非也只是求其安心而已。

  当下的中国,由于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日新月异,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大家族已名存实亡,家族意识也越来越被人们遗忘。但是,大家族变成小家庭,家风同样需要精心呵护。基于血缘的大家族不可多见了,但各式各样的社区、不同的自治群体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家族。王阳明的家族观在当下中国有其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基于万物一体之仁,以进德修业参加到历史的进程之中,就可以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华大家庭。

  (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编辑: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