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学习贯彻二十大

杨宜勇:新型工业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支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3/11/16 09:09稿源:宁波日报

  杨宜勇

  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9月22日-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这为我们在新时代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进入21世纪,新型工业化就开始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方略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新型工业化作为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其增长方式是知识运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本质特征。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因此,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久久为功。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一个关键任务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新型工业化、为什么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怎样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时代课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过去新型工业化推动我国经济强筋壮骨,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向未来,唯有新型工业化才能为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离不开新型工业化。反过来,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新型工业化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技术和业务,还要富有工业化情怀。这些人才将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唯有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不仅关注产业链的延伸,还关注稳定、巩固和强化各个环节。这意味着要确保产业链的稳定性,保障生产要素的可靠供应,防止因内外部风险导致的生产中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必须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保障,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是引领新型工业化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新型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新型工业化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就是要解决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系统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必须持续不断地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工业化,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瞄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总目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久久为功,推动工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持续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环境条件变化,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要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推进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各方面,强化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同做好政策和要素保障,不断把新型工业化推向纵深。与此同时,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作用,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

  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复兴有目标,发展无止境。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必须抓紧抓实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在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统筹推进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高质量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中试、应用验证平台。要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进工业“智改数转”,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

  要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继续适度超前推进网络、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要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做好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等废旧资源回收利用。要进一步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坚持抓大育小、梯度发展,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要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更好发挥高新区、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作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制造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要以扩大开放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大力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更大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做好外资企业服务保障。

  行百里者半九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树牢系统观念,发扬斗争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的热潮。各地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全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宏伟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辑: 李磊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