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宁波新论

构建高职“大思政”育人格局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3/06/08 11:01稿源:宁波日报

  胡秋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本质是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的全过程,着眼于思政要素的全过程融入和全社会力量的共同构建。高职院校是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场所,而观诸当前,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仍存在着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两张皮”、课外实践形式与内容“头重脚轻”、岗位实习期间思政教育存“空白”等问题,为此,要一体推进高职院校构建高标准“大思政”育人格局,这是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政素养、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过程,对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

  创新思政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相融合的机制,形成全课程思政育人

  根据思政课和其他课程(通识课、专业课)各自的课程特点,在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同频共振”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要素的实践转化,创新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课的协同教学机制。

  联合的课程教学团队:打破三类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组建由思理课教师、通识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企业家、企业工匠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联通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培养方案和课程教案制订的“联席”制度,如将“百年纺织史”等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推行互进课堂形式的“同上一堂课”,邀请专业课教师、企业工匠共同授课。联动的课程教学方法:汇编以专业课程模块为单位的思政要素案例,形成共享的菜单式案例库,从而开展“拼装式”的组合教学。

  协同教学机制既坚持了思政课程的“主渠道”地位,又发挥了通识课、专业课在思政教学中的补位作用,打破了三类课程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了协同效果,形成了第一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一盘棋”的局面,同时还为课外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教学基础。

  构建思政教育与课外实践的互融互通范式,优化全方位思政育人

  深入研究课外实践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功能,针对课外实践教育“眉毛胡子一把抓”等现象,搭建思政基地、思政项目和思政评价等载体或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在课外实践中的“横向贯通”。

  思政基地:打造校内具备思政育人功能的实训基地和立足专业特色的教师工作室,推进形成以习得技能为核心、以修炼品性为导向的“匠艺—学徒制”。思政项目:推动党性教育嵌入学生培养任务的党建项目培育,并依托创新项目、创业项目、公益项目和文化项目,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结合社会热点、难点开展课外实践,创新形成思政活动品牌。思政评价:创设包含学风指数、文明指数等6个基础指数和技艺指数、实践指数等5个拓展指数的评价标准,实现课外思政教育的“以评促教”。

  以“匠艺—学徒制”为核心的实践基地,使得教师角色回归本源(教书和育人),让思政教育与实践教学实现深度融合;思政项目的巧妙设计则将学生的亲身参与转变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开展特色思政评价体系则实现了课外思政实践育人的“可评价”,为课外实践性思政教育的精准实施提供了“新工具”。

  创设校企间协同实施思政实践教育的方法,补齐全过程思政育人

  针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培养特点以及顶岗实习期间思政教育的“空白”等现状,联合企业开展“三衔接”的校企双元协同思政教育,并在内容、导师、管理三方面形成兼具高职和行业特色的机制做法,促进学生思政教育的“纵向连接”。

  内容方面:“2+X”课程设计。如开设《优秀企业文化》和《纺织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两门专题式思政课程,将X门课堂搬进车间。导师方面: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岗位融入思政要素,设立思政教育“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兼任思政导师,要求深入到顶岗实习一线;在企业联合聘任思政素质好、技术技能高的技术人员担任“工匠导师”,开展言传身教。管理方面:“三位一体”思政载体。搭建网络平台、流动支部和思政工作室三个载体,触及顶岗实习期间思政教育的“神经末梢”。

  “2+X”的课程设计,融入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融入思政要素;“双导师制”在有效规避学生顶岗离校期间教师指导断层的同时,兼具了技能习得和品性修炼的双重作用;网络平台、流动支部和思政工作室“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则有效融合了线上和线下、固定和流动,全场景、全时域地实现了顶岗实习期间思政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一刻都不能停”的目标。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一体推进高职院校构建高标准“大思政”育人格局,要始终围绕增强学生思政素养的核心目标,继续将家国情怀、知行合一、社会责任等理念融入思政教学工作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坚持开放融合、协同育人的原则,通过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更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汇聚多方资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优势,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育人的新模式,以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和新目标。【本文系2022年度第五批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专项(G22-5-JY1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陈晓怡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