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宁波新论

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在价值的实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3/06/07 11:40稿源:宁波日报

  单夏芬 黄秀蓉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和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在价值解读和实现备受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这就要求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实现基层善治。立足基层、就地化解矛盾,实现基层善治是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在价值的关键,其实现离不开对源头治理、对共建共治共享、对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坚持和把握。

  A 坚持强基导向,加强源头治理

  “枫桥经验”的基本做法是将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而有些信访人“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以闹求解决,以访求私利”的现象和基层政府“花钱买平安”的做法,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向源头治理转型中要解决的问题。

  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抓早抓小”是“枫桥经验”的本源要义,新时代“枫桥经验”需更加强调源头治理、前端防控。为此,要合理接受群众意见,把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前期处置、前瞻治理上,通过提高对各类风险矛盾的预警预防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由不科学、不民主的决策引起的冲突和问题。同时,通过群众信访问题即时修正和完善决策,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民意,源头上防范各类风险。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针对基层上访的一般情况,通过定期组织分析研判,完善调查处置、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应对风险主动权,并选择典型信访案例作为参照指导信访工作;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落实处置预案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与群众接触最为紧密的基层工作者,要深入走访了解民情民意,真正做到知民之所需、所盼、所急,解民之所需、所盼、所急。

  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引与赋能。一方面,基层工作者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提高化解矛盾和维稳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信访法律规范适用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由于信访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边界模糊,要积极推进诉访分离和分类处理,认真落实涉法案件对接受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合理诉求按照法律规定得到合法结果。

  B 推进整体智治,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整体智治是实现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在价值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助推器”。适应整体智治情境、开发多跨应用场景、落实数字化网格工作,是摆脱基层整体智治现实困境的重要方式。

  努力构建与基层政府运行体制相适应的智治模式。针对基层治理碎片化问题,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强化系统观念和数智思维。明确数据权属基础上,破除层级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建设统一全面的基层治理数据库,建立健全镇乡(街道)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和自上而下的响应平台,推动基层治理从“事”到“制”“治”“智”转变。

  积极开发具有新时代“枫桥经验”特色的多跨应用场景。源头治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治理理念,将数字化和“枫桥经验”有机结合,开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场景应用,通过对人物精准画像、事项全程监督等模块,形成镇乡(街道)、村两级矛盾调解中心,创新协调问题联治。

  全面落实数字化网格工作体系。网格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眼”和“腿”,数字赋能下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离不开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网格员。利用数据化和信息化手段,结合本地实际对辖区居民细分,为精准化服务奠定基础;使数字化网格员培训常态化,确保网格员入户走访更及时,数据录入更规范,事件处置流程更流畅,切实提高网格工作实效。

  C 创新治理体系,深化四治融合

  在基层实践中,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的融合是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动能,是实现基层秩序与活力统一的基础。因此四治融合是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在价值的重要途径。

  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力”,要充分激发基层治理主体的内在动力。给予群众适当的决策权,切实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让自治“治”出基层民主管理新局面;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自治章程内容,探索推行村规民约积分制,有效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强化法治保障,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行依法执政,要求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贯穿法治思维,同时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有效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用法律明辨是非,创新运用法治手段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注重群众日常普法教育,顺应网络化趋势,借用直播平台将典型案例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法律,努力培育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强化基层德治教化作用,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效果,给基层治理赋能、聚力。要坚持群众所需,尊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实际,听取群众意见,推进村民认可、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将大剧院、电影院等数字资源搬到群众身边,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满足多元需求,增加村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做到“文化惠民”。

  智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是四治融合“1+1+1+1>4”的关键。要将基层智治系统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党建引领,压实责任,努力提升基层信息化水平,充分将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融入基层工作,高标准推动基层智治系统建设走深走实。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

编辑: 陈晓怡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