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漫谈

林志标:提升农民家庭教育素养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3/05/30 09:15稿源:宁波日报

  林志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家庭教育事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关“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家庭教育系统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民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是乡村家庭教育的基础。当前,我国乡村家庭教育发展存在不足和困难,需要以系统思维强化对乡村家庭教育的领导和支持,提高农民家庭教育素养,引导农民家长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提升乡村家庭教育水平,补齐乡村家庭教育这块短板。

  农民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相对偏低

  调研表明,农民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总体偏低,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观念、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

  一是观念相对落后。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对子女发展的基本看法,主要包括发展观、儿童观、教育观和成才观四个方面。相较于城镇家长,农民家长上述四项得分偏低,表明农民家庭教育观念不够科学性和现代性。从职业角度看,农民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的各项上,得分也低于管理类、技术类职业的家长,其中尤以发展观得分最低。

  二是知识相对欠缺。在多维度家庭教育知识上,农民家长同样得分较低。相较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民家长在六类家庭教育知识中得分最低,尤其在健康活动知识方面得分偏低。从调研涉及的九类职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企业/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教师、工程师、医生、律师,技术工人(包括司机),生产与制造业一般职工,商业与服务业一般职工,个体户,农民,无业、失业、下岗]角度看,农民家长在六类家庭教育知识中都是得分最低的。

  三是能力相对较弱。在了解子女能力、评价子女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协调亲子关系能力、指导子女能力等六个方面,农民家长和城镇以及其他职业类型的家长相比,得分也是低的,其中“评价子女能力”最弱。

  农民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偏低的原因

  当前,在城乡二元结构发展背景下,城乡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折射在家庭教育上,差异也很显著,农民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家长。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落后观念影响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具有显著的代际惯性和传递特性。乡村地处偏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农民见识较少,与外界沟通较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沿袭传统落后教育观念较多。

  二是农村生活质量偏低。经济条件越差的家庭,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越低。近些年,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较弱,农民在子女教育上花的资金、资源、时间相对较少。

  三是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有调查表明,家庭教育素养得分较低的家长学历多为高中以下。学历是文化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学历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观念素养先进还是落后,加之代际传递效应,拖累农民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水平的提升。

  四是农民职业特点影响。农民忙于农事生产,劳作时间随着农时变迁,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影响其投入时间精力关注孩子的教育或者陪伴孩子。

  加强对乡村家庭教育的领导和支持

  农民家庭教育素养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推进和涵养。各级党委政府应更加重视乡村家庭教育,强化领导、支持和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家庭教育领导机制。进一步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将乡村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地方社会综合治理考核范畴,作为“文明家庭”“书香家庭”“文明乡村”“未来乡村”建设等的考评内容。增加政府家庭教育指导经费支出和服务购买,并向乡村倾斜或设立乡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支持专项资金。

  二是建设提升乡村家庭教育阵地队伍。结合“未来乡村”建设,打造既富有乡村气息又适合农民需要的乡村家长学校等集中式、参与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利用微信群等新媒体社交工具,构建由乡贤、志愿者、联村结对专家等构成的外部支持人才队伍。

  三是发掘利用独特乡村家庭教育资源。结合乡村产业和文化振兴,对接城镇家庭教育,以劳动教育、农旅研学、社会实践、职业培训等方式,挖掘利用乡村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历史遗迹、乡风民俗、传统工艺等教育资源,促进城乡间家庭教育资源流动,形成“城市带乡村,乡村促城市”局面,激发乡村家庭教育更多原生动力。

  四是创新乡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供给。大力改进创新乡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紧扣乡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实际,以服务带指导,融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研发创设多形态乡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产品和活动,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供家庭教育“微支持”“轻服务”“小知识”,增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五是开展乡村家庭教育精准帮扶专项活动。探索“一村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计划,引领乡村家庭教育;深化农村“母亲素养工程”,强化儿童健康活动知识传授和评价子女能力提升;试点“乡村家教父联”活动,帮助农民就近就业务工,引导支持父亲多陪伴孩子,增添“父能量”;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帮助农村困境儿童家庭,提升农村老年人隔代教养水平,优化乡村儿童家庭教育环境。(本文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共富社会视角下数字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浙江为例》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开放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

编辑: 郑晓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