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邑中善人”秦润卿与家乡慈善事业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3/04/03 09:16稿源:宁波日报

  

  上世纪20年代末的秦润卿(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郑嘉毅 孙善根    

  慈善事业,宁波人俗称做善事,在宁波历史相当悠久。近代以来,实力雄厚的宁波商人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一大批造福桑梓的仁人。其中,钱业巨子秦润卿堪称典范。秦润卿在家乡广泛从事慈善事业,除较为人知的重教兴学外,从济贫扶困、敬老恤幼,到倡办实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可谓应有尽有。

                                                                                                   

  一

  历史上,慈溪地方缺医少药,疾病一直是人们生命的最大威胁。特别是1909年前后,慈溪瘟疫流行,死者无数。鉴于此,慈溪绅商发起成立保黎医院,“以济贫病”。成立之初,该院设施极为简陋,不久,即得到秦润卿的大力支持。因早年由于疾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接连失去亲人,秦润卿对家乡百姓缺医少药的痛苦有着深切认识,保黎医院创办后,他即以医院兴衰为己任,积极参与该院事务,特别是在经济上予以大力支持。创办伊始,秦润卿即捐大洋八千,兴建院舍。此后一直担任董事一职,尽心尽责,成为少数几个与医院相始终的人。

  在秦润卿等旅外慈溪商人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苦心经营,保黎医院成立不久即“声誉大起……为吾浙私立医院冠冕”,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

  创办于清同治年间的慈城云华堂,是清末民初宁波一地较有影响的慈善机构,以办理育婴、施药、舍材、埋葬等善举为主。1919年,秦润卿成为云华堂董事后,与李寿山、盛筱珊等旅外商人一起不仅捐资支持,而且努力推动云华堂变革,使之从一个传统善堂发展为以孤儿教育为主的近代慈善机构。特别是1941年4月,慈溪沦陷后,云华堂处境日趋艰难,经济上入不敷出,当时隐居在上海的秦润卿仍多方予以援助。

  由于秦润卿宅心慈善,且在旅外慈溪乃至宁波商人中极孚人望,故一旦家乡举办善事或遭遇天灾人祸,家乡人民乃至地方官员首先想到的就是秦润卿。而他也总是竭其所能,全力以赴。1935年4月初,因旱灾严重,民食为艰,慈溪县在宁波旅沪同乡会支持下开办平粜,无奈县政府经费支绌,垫款无着,于是县长成应举致函居住在上海的秦润卿,请求予以帮助。秦润卿迅即发动旅沪同乡筹款予以支持。1938年5月,秦润卿获悉家乡存粮将罄,米价飞涨,即与钱业同乡购米数千石,急运家乡,并委托县政府、抗日自卫会等组织举办平粜。上世纪30年代,沪甬两地宁波人发起重建灵桥时,秦润卿又是沪地筹备委员并捐洋一千。

  二

  作为一名具有现代经济意识的商人,秦润卿不仅重视济贫扶困之类的传统善举,更注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被救助群体的生计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家乡大力倡导蚕丝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秦润卿对农民和农村富有感情,对农民的疾苦有深切了解。由于经营钱庄的关系,秦润卿经常与蚕丝业打交道,因而知道蚕丝是太湖流域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当时家乡慈溪蚕桑“不甚发达”,农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相当有限。为此,秦润卿以很大的热情向家乡农民倡导与推广蚕桑生产。

  1918年起,秦润卿从无锡等地购买桑秧和一批优良的蚕种,运回慈城老家,无偿分发给乡亲,并从苏州蚕业学校聘请养蚕专家,传授养蚕知识。为了尽快将蚕桑在慈溪各乡推广开来,秦润卿与慈溪县农会会长阮沩甥商议,由县农会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同时,为了让农民尽快了解栽桑养蚕的好处,他雇人在慈城东西两座城门口栽植桑树,并雇园丁加以管理,起名为“模范桑园”,请人观摩。秦润卿还让自己的弟子应修人到各乡挨户宣传育蚕好处。由于秦润卿与县农会的积极倡导,乡人看到了栽桑养蚕的好处,“均纷纷争栽蚕秧,领育蚕种”。据1926年《时事公报》报道:“慈城旅沪绅商每年购办蚕种桑秧,分送合邑农民养育栽种迄今已有数载,成效卓著。”

  作为上海钱业领袖的秦润卿,还多次出面帮助家乡平息金融风潮。1918年9月初,宁波发生钱业风潮,引起市面恐慌。宁波旅沪同乡会即在其建议下,推举虞洽卿、秦润卿等7人专程赴甬斡旋,次日甬上钱业即告复业。为使家乡人民早日享用现代文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1926年初,秦润卿还在慈城发起成立慈明电灯公司,使得百年前的慈城即“大放光明”。

  尤为可贵的是,当时形成了以秦润卿为首的慈溪籍慈善家群体,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非常默契,汇成一地慈善事业经久不衰的合力。如上世纪30年代活跃于上海国货界的任士刚(曾经的中国首富荣智健夫人任绵绵的祖父)是家喻户晓的“汗衫大王”,在家乡慈城也有多项善举。对于这个比他小20年的同乡后辈,秦润卿赞赏不已,将其视为自己在家乡事业的继承者。不意,由于辛劳过度,1946年3月,年仅51岁的任士刚病逝,秦润卿为之扼腕。当年7月13日,《慈溪报》报道称:“当秦润卿讲至‘余老矣,毕生未竟事业,百年之后,原期士刚继承,讵料彼竟先余而死’时,声泪俱下。”

  可以说,对于家乡的慈善公益事业,秦润卿无役不从,以致“无论识与不识,无不知为吾邑善人”。秦润卿的善举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时人称其“笃于孝亲,厚于睦宗,凡乡里善举,靡不尽力以赴”。上世纪30年代发行的慈溪县小学乡土教材,将秦润卿造福家乡的事迹编入其中,赞其为“邑中善人”,以为垂范。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宁波帮研究中心)

编辑: 郑晓华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