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王荧婷: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2/09/23 01:15稿源:宁波日报

  王荧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建设要求,要继续推动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以“三联通”之钥奏响“一带一路”新篇章。

  服务企业走出去,实现“硬联通”

  基础设施“硬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是开展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物质基础,也是直接造福沿线人民的重要途径。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主体,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需坚持校企合作不动摇,助力校企协同“走出去”。

  职业院校要积极配合高速铁路、道路桥梁、电力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翻译等服务与资源,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职院校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合作试点“走出去”,2016年10月起,共派遣21名教师前往赞比亚开展实践教学,在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等三家“走出去”企业开展仪表工、液压钳工等员工技能培训,得到企业和员工的高度认可。

  众多中小企业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但是受规模、资源、人才等限制,其国际化进程艰难、进度缓慢。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技能创新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和业务,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红豆集团控股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共建西港培训中心,培养“订单式”学历教育留学生,建立的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为柬埔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与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开发国际新标准,实现“软联通”

  规则标准“软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政策、规则、标准的互联互通是加速“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利于企业、院校等各类主体的合作和设备、课程等资源的往来。因此,职业教育要建立国际合作的专业、行业和课程教学等标准,重视标准在国际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是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内容。其本质在于人才培养标准的对接。职业院校要在引进消化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纳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专业和课程国际化标准体系,推进本土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宁波市教育局成立“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牵头组织2所院校派电子电工专业教师赴肯尼亚完成该国教育部大中专升级改造项目,在当地为300多名高校教师开展培训5个月,编写了7门全英文课程教材,推进职业教育技术设备、教材、专业标准、评估体系以及职业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为当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贡献“宁职标准”。

  境外办学则是更高规格的整套标准推广与对接。促使专业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课堂实施,从师资队伍建设到管理制度改革,从招生到就业等,逐步对接国际人才培养标准。近年来,以“鲁班工坊”“丝路学院”为代表的一系列境外办学品牌逐步形成,系统推动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积极协助企业参与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

  加强各类国际交流,实现“心联通”

  国家人民“心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认识,要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打造“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认识共同体”,形成互利共赢共识。

  首先,要加强国际交流,开展和谐对话。增进中外行业企业以及职业院校之间的深度交往,创新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交流模式,打破误解与偏见,讲好中国职业教育故事,建立和谐“朋友圈”。如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职业院校发挥地域优势与院校特色,积极承办或参与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与人才交流洽谈会等系列活动,促进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谊与互信。

  其次,民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最为关注的议题。职业教育要着眼于人民所需所想,实现高标准、可持续普惠民生。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要依托“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和“走出去”企业,开展对外援助,加强对沿线国家农业、健康医疗、电子商务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实现人人都有“一技之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潍坊职业学院选派教师团队参加援非合作,培训技术人员400余人次,为当地选育良种11个,繁种面积15公顷,3名教师被当地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外国专家”称号。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加强探索“互联网+学习”新模式,面向沿线国家人民开发和完善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国际技能学习平台,丰富数字化课程资源,提供教师在线指导与培训,使人人能享有开放、优质的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与发展规划中心、宁波市“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基地)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