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余丹:古今戏剧中的王阳明形象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1/08/27 12:47稿源:宁波日报

  余丹

  王阳明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是戏剧的绝佳素材。明清时期有3部以王阳明为主人公的戏剧,分别是明代的《王阳明平逆记》《神剑记》以及清代周杲所作《阳明洞》;清代还有2种以阳明为重要角色的传奇,分别为李渔《玉搔头》、蒋士铨《采樵图》。经过漫长的空白阶段,新世纪以来阳明文化热潮中,又陆续诞生多个剧种的8部当代阳明剧。古往今来,阳明剧中阳明形象标签不断发生变化,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或可为当前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

  一、“神仙圣人”与“忠臣良将”:明清戏曲中的阳明形象

  明代仅有的2部阳明剧均已散佚。其中较早的一部是“山阳道人”所撰南戏《王阳明平逆记》,徐渭《南词叙录》等多部曲目皆有著录,又题《阳春记》《护国记》《宁王》,主要描述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后归隐入道。现存的“点化阳明”一出,虚构神仙许真君化身渔翁点破阳明“家住在碧云霄斗宿宫”的来历,并指点他“领将兴师出,取奇兵把宁王来擒献”,使得这部人、事、地均与史实相符的历史剧染上了神仙道化的色彩。另一部是余姚戏曲理论家兼传奇作家吕天成《烟鬟阁传奇十种》中的《神剑记》,祁彪佳《远山堂曲品》称其“以王文公道德事功,谱之声韵”,可见主要情节是王阳明一生文治武功和思想建树。从剧名不难推测,本剧对阳明生平事迹的表现也带有神异成分。

  清代以阳明为主人公的剧目已知的有周杲所作《阳明洞》,此外李渔《玉搔头》、蒋士铨《采樵图》中也有对阳明形象的塑造。与明代不同,清代戏曲中的阳明形象褪去了神圣的光环,更多以忧心朝政、对抗权奸的“忠臣”和用兵如神、平叛安国的“名将”面目出现。如《阳明洞》原文虽散失无存,《曲海总目提要补编》记其题材曰“记明王守仁事迹,大段皆与史传相合”;《玉搔头》《采樵图》剧本今存,《玉搔头》叙正德皇帝与刘、范二女风流韵事,其中第29出“擒王”中王阳明出场,是一个忧心国事、致力“伐罪安民”又能“移山裂石扫烟尘”的形象;《采樵图》演宁王朱宸濠娄妃节烈事迹,剧中时任赣南巡抚王守仁率兵平叛,生擒宁王,却遭正德皇帝猜忌,入九华山学道,被地藏王菩萨点化归隐。两部剧中的阳明,都是丹心一片却备受打压的忠臣形象。

  清初统治者以朱子学为正统,顾炎武、王夫之等大儒也痛感心学有空疏之弊而力倡经世致用,在国家意志和学术风气的双重作用下,有清一代阳明剧中也刻意淡化了阳明作为学者的一面,更多凸显其官员的政治身份。这与《明史·王阳明传》肯定其事功、贬低其学说的定位是完全一致的。

  二、“心学宗师”与“文化先贤”:当代戏剧中的阳明形象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当代阳明剧数量激增,集中在新世纪,剧种形式也很多样化,除传统的姚剧、越剧、京剧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话剧。无论是何种形式,当代阳明剧多聚焦阳明内心世界,着力塑造其心学宗师、儒家圣人形象,反对权阉、平定叛乱等政治功绩,则作为其成圣道路上的“事上磨练”来展现。如2007年上演的姚剧《王阳明》,在描写王阳明反阉党、平叛乱、剿山贼等事迹的同时,也花了很大力气通过“格竹悟理”“龙场悟道”“劝化巴龙”等情节阐释“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心学核心理念,广受好评,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浙江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创排的越剧《王阳明》以书院论道、面斥刘瑾、廷杖流放、龙场悟道、平定叛乱等王阳明一生中的重要场景串联全剧,高潮则落在“龙场悟道”一出,舞台上王阳明卧于石棺,恍惚中见孔子、释迦、老子“三圣”亲至,各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其解惑,促成阳明的顿悟。

  话剧舞台上对表现王阳明形象和思想做了很多新的探索,如江西省话剧团创排的《阳明三夜》采用“临终之夜”—“新婚之夜”—“平叛之夜”—“临终之夜”闭环式的结构,放弃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大段对话引导观众聚焦人物内心的激荡。浙江话剧团和贵州话剧团联合打造的《我心光明》融合了传统戏曲、民乐、现代舞等形式,完整再现了阳明的生命历程和他的精神追求史。贵州师范大学《王阳明》、绍兴文理学院《千古一圣王阳明》都是由大学生主创、同时主要面向大学生观众的作品,故而在刻画王阳明“儒家一代宗师和‘心学’集大成者”形象的基础上,力图对阳明心学进行合理的现代性阐释。总而言之,相对于王阳明的文治武功,当代剧作更感兴趣的是阳明作为心学宗师的内心世界以及心学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当代阳明剧除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话剧《王阳明下山》之外,集中产生在浙江、江西、贵州这几个与王阳明生平事迹相关的地域。这是当下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各地都在挖掘本土文化名人资源,作为传承与弘扬地域文化的载体。显然,王阳明及其学说的积极意义,得到了广泛而普遍的认可,他留下足迹的地方,都希望能借助地方先贤的名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塑造地域良好文化形象。

  (作者为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