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甬军

孔维洁 李包庚: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共同富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1/04/14 07:14稿源:宁波日报

  孔维洁 李包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明确了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路径、政策等。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对共同富裕一以贯之的强调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劳动者的剥削成为不可避免,导致资本家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积累同步进行,使社会呈现两极分化情况。资本主义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共同富裕更是不可能。只有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消灭了阶级压迫与剥削,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因此,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剥削制度最本质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可谓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几十年接续努力,建设出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特别是创建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为共同富裕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和准备。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初期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进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开创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论充分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时代功能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功能。

  通过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实现有了强大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大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小康”的思想,提出了各项精准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共同富裕的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外化为具体奋斗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正式列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2020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业已实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共同富裕是一个共建共享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实现。从哲学方法论来看,共同富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针对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通过不断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科学合理地把“蛋糕”分好;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

  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重视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走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之路。

  共同富裕关键在“共同”二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转变,标志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随着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必须看到,社会越是进步,我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和多样化,人民需要更高质量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产品,需要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更高品质的精神文明追求等等。所有这些诉求,本质上与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蓝图是内在一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国家强盛之梦,更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梦,只有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有坚实的基础。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美好社会的向往,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显著卓越的成就的可能性。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情况,不断补齐发展中短板,增进民生福祉,缓解民生之忧,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