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首页

搜索 邮箱 网站地图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特稿

冯建波 陈鑫:“四知”宁波精神的三维向度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0/07/30 12:02稿源:宁波日报

  冯建波 陈鑫

  宁波精神是宁波人最鲜明的文化标识,是展示宁波形象、引领宁波发展的内在力量。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确定“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礼,知恩图报”为宁波精神,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了精神支撑。我们要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三维向度,深入认识把握“四知”宁波精神。

  历史逻辑:“四知”宁波精神是宁波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集中表达

  “四知”具有历史性。“四知”宁波精神形成的逻辑起点在于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深刻理解“四知”宁波精神实质的基本原则。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浙东文化,为“四知”宁波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深厚土壤。宁波历史悠久,“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素有“文献名邦”的美誉,文化积淀丰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其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浙东文化精髓为“四知”提供了文化源泉和土壤。“知行合一”是“四知”宁波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最早由南宋浙东学派学人金履祥提出,至王阳明得到系统概括和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引用“知行合一”的思想,并将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重要本领。在浙东文化熏陶下,宁波人逐步养成了“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的做人行事的地域文化和品格特质。宁波人爱书好读,涌现了如王阳明、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姚燮、冯骥才等一批又一批文化名人,现在世界三个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之一的天一阁就是最有力的明证;宁波人乐德好善,从汉代大儒董仲舒六世孙董黯与其母的经典故事开始,宁波这块土地便与“慈孝”结下了不可分割的深厚渊源。不仅如此,宁波人的慈孝故事还从小家到大义,作为宁波最古老的地区鄞州,从战国开始就有“义”文化的记载,南宋时期鄞州就被誉为“义郡”“义乡”,到当代,“爱心宁波”已经成为宁波城市文明最亮的名片,“顺其自然”等爱心善举广为人知,“慈善一日捐”、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公益行动已成为宁波人的自觉行为和日常习惯。

  其次,宁波帮精神为“四知”宁波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自古以来,宁波就以“商”著称,曾以“鄮”为城名,自唐代以来,宁波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并在长期的商贸活动中,形成了讲诚信、重合作、求共赢的商贸文化。那些闯荡南北的宁波商人,树高不忘根、励业重义理,逐步形成了近现代在中国商贸史上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宁波商帮。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下,宁波帮成为宁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不为衣锦还乡、只求回报桑梓,艰苦创业、克勤克俭,兴资办厂、捐资办学,用他们的精彩人生和光彩事业,很好地阐释了“四知”宁波精神。今天,宁波帮已经不单是商帮的概念,也不仅局限于海外宁波人,而是拓展为泛指海内外包括经济界、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等各界宁波人的庞大群体,他们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一起,践行着“四知”宁波精神,演绎着更加动人的光荣与梦想。

  最后,革命文化为“四知”宁波精神的形成注入了红色基因。宁波地处浙东沿海,历来是抵御外侮的前沿,在抗倭、抗法、抗英、抗日斗争的历史上,都刻下了宁波人奋勇杀敌、可歌可泣的英勇和悲壮一笔,镇海招宝山上的安远炮台、北仑小港的平远炮台、宏远炮台,传承着宁波人不屈不挠、顽强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血脉。尤其是作为十九个革命根据地之一的四明山革命根据地,革命战士用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深刻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志士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爱党爱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宁波革命文化既深深植根于人民,又蕴含着红船精神的内核。从“四知”宁波精神中,可以清晰地找到深刻在宁波人骨子里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现实依据:“四知”宁波精神是宁波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源泉

  “四知”具有现实性。在马克思看来,思想产生的逻辑起点“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条件”。“四知”宁波精神正是对宁波人民建设幸福宁波追求美好生活,尤其是宁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回应。

  “四知”宁波精神是时代所求。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求。但真正对宁波精神进行概括提炼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经过一段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更加重视的是物质价值的生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全社会越来越感受到精神文化的重要。宁波也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提出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1994年市委第八届党代会确定以“立志创业、务实高效、文明守法、团结奋进”为宁波精神,并于次年进一步将“想大局、算大账、迈大步、创大业”提炼为宁波港城精神,这与1987年宁波被确立为计划单列市后进入新的创业发展阶段有密切的联系。迈入新世纪,中国进入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宁波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新机遇新挑战?2005年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确立了“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宁波要发挥好浙江“三个地”的政治优势,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这是“四知”宁波精神的时代背景和根本要求。

  “四知”宁波精神是实践所需。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主体力量;城市是市民生产生活的精神家园,城市精神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晶。正是由于一代代宁波人久久为功的努力,宁波才有了历史上光彩夺目的宁波文明,宁波人才拥有了史无前例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也孕育了不同时代的宁波精神。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当前,宁波正大力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此进程中,“四知”宁波精神已经成为宁波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的力量之源。

  “四知”宁波精神是发展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宁波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宁波从一个商埠小城,蜕变成国际港城,2018年宁波迈入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行列,跻身全国大城市的第一方队,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最多的城市、国家“双创”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项项成就不胜枚举,一块块金字招牌数不胜数。同时,也应该看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同样是宁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教水平、人才数量、创新能力、治理体系和能力等已经成为制约宁波高质量发展最明显的短板,成为影响市民追求美好生活最突出的瓶颈。为此,必须要在全体市民中大力弘扬“四知”宁波精神,努力把短板补齐,把堵点打通,为宁波新一轮的发展增添新不竭动力。

  未来路向:“四知”宁波精神是宁波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必然要求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在12个方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并努力形成15项重大标志性成果,会议同时把“四知”确立为宁波精神,具有深刻而重大的意义。

    ——体现了使命与担当。努力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新目标新定位,延续了以往各阶段宁波关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跻身大城市第一方队等城市的目标定位,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视野、更宽的领域,对宁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自加压力的做法与决心,彰显了时代使命与政治担当。“四知”宁波精神生动体现了这种使命与担当:“知行合一”,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对宁波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向世人展示出来,努力讲好宁波故事,提供宁波样本和宁波经验;“知难而进”,就是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困难虽大,挑战虽多,但前进的力量不可阻挡;“知书达礼”,就是要让宁波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更亮,让宁波人的心灵更美;“知恩图报”,就是要感党之恩、感人民之恩,以当好“模范生”的实际行动回报党的好路线、好方针、好政策,回报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不懈奋斗,向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体现了责任与勇气。当前,宁波的发展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激烈竞争局面。应该清醒地看到,在赶超国内先进的过程中,宁波只是完成了从“追跑”到“并跑”的阶段,但尚未完全“领跑”,越是在“冲刺”阶段,我们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越需要咬紧牙关,如果稍有懈怠,我们就可能会被超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郑栅洁书记多次强调:“面对差距和不足、困难和挑战,抱怨是没有用的,强调客观原因也是没有用的。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苦干实干。”前进路上,更需要全市上下扛起这份永不懈怠的责任与重担,拿出这种苦干实干的勇气与毅力。

    ——体现了期望与要求。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在弘扬“四知”宁波精神的实践中,必须要正确把握好三对重要关系:一是“知”与“行”的关系。要面对新的发展要求,通过学习,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以知促行,以行促知”。二是“危”与“机”的关系。要善于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纷繁复杂的外部形势中,在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中,善于明辨发展大势,善于危中寻机、危中求机,才能化危为机,真正变压力为动力。三是“小我”与“大家”的关系。每个人发展进步都与国家的繁荣与强盛息息相关,因此每个人都要胸怀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恩之心,时刻牢记“为众人谋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如此,才能使发展的目标要求与价值追求相一致,才会激发起全市人民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