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茶座

“服帛降鲁梁”中的轻与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20/04/13 09:09稿源:宁波日报

  汪广松

  《管子》记载了春秋时期五个贸易战的经典案例,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

  第一个战例叫作“服帛降鲁梁”。齐桓公意识到鲁梁的战略位置很重要,想拿下它们,问计于管仲。管仲说:“鲁梁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生产和使用一种叫‘绨’的丝织品。如果国君您穿绨,然后令左右也穿,齐国的老百姓也就会跟着穿了。这时又下令齐国不准织绨,只能使用鲁梁制造的绨,那么,鲁梁之民一定会放弃农事而从事织绨。”

  齐桓公依管仲之言,在泰山之南缝制绨服,十天后就穿上了。管仲又对鲁梁的商人说:“请你们为我织绨千匹,我给你们金三百斤,如果一万匹就给金三千斤。这样,即使不向老百姓征收赋税,鲁梁的财用也会很充足。”鲁梁之君听说后,就下令国民织绨。

  十三个月后,管仲派人到鲁梁城去考察,发现“郭中之民道路扬尘,十步不相见,”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一派繁忙景象。管仲就判断:“鲁梁可下矣。”于是他劝齐桓公“服帛”——改穿“帛料”衣服,不穿绨料了,同时关闭齐与鲁梁的边关。

  十个月后,管仲再派人考察,发现鲁梁之民遭了殃,挨饿,也交不了赋税。而这时候国君号召大家务农已来不及,因为粮食生产不可一蹴而就,“谷不可以三月而得”,鲁梁的粮价遂十倍于齐国。“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分之六。三年,鲁梁之君请服。”

  二

  在这场贸易战中,管仲先是创造了巨大的买方市场,因为齐国上下都穿绨,绨的需求量极大。紧跟着,他向鲁梁下了一个超级订单:万匹绨丝。鲁梁是个小地方,要完成这个订单,需要全民总动员,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繁荣,可是当鲁梁城里水泄不通的时候,极有可能意味着乡间田园荒芜!因为老百姓纷纷跑到城里去了。

  管仲一看到这个,就晓得鲁梁上了当,他就劝齐桓公服帛,从此不穿绨,更不会买绨了,等于关闭市场,取消订单;他又关闭边境贸易,目的不在于加征关税,其要害在于不卖粮食给鲁梁之民,而“绨”不能当饭吃。

  管仲也善于把握时机。文中提到的十三月、后十月、二十四月、三年,这些都是时间节点,不是时间长度。也就是说,这场贸易战前后打了三年,十三月是一年多一个月,这个时候对方出现“泡沫”经济,可以闭关了;闭关后十个月,鲁梁出现饥荒,粮价十倍于齐;再熬一个月,鲁梁之民百分之六十跑到齐国去了;再过一年,也就是贸易战开打第三年,鲁梁国君就降了。

  在这三年中,第一年鲁梁尝到甜头;第二年就荒了土地、不及耕种,出现饥荒,老百姓逃跑;第三年到达极限,国君也撑不住(不仅民用匮乏,朝廷财用也不足)。在这里,《管子》揭示了先秦时期贸易战的周期。在接下来的四个战例中,莱、莒“请服”花了二十八个月,买鹿制楚用了三年,买狐降代也是三年,衡山之谋是三十五个月。或者可以说,再大的农业灾害(自然或人为),三年后也可以恢复。如果把第四年看作复元之年,这个周期应该是四年。

  三

  贸易战的套路也大致相同,只要把“服帛降鲁梁”中的“绨”,换成莱莒柴、楚国鹿、代国白狐、衡山兵器,故事的发展结局几乎一样:敌国缺粮,百姓归顺,国君降服。

  不是所有商品在贸易战中起作用,或者说贸易战打的是关键商品。这些商品可分成三类,绨、柴火是日用品(很容易得到);梅花鹿、白狐是奢侈品(很难得到);衡山兵器是军备,总而言之是军用及民用商品,而齐国的撒手锏无一例外都是粮食(在当今还可以是石油、芯片等)。

  据学者考证,《管子·轻重》诸篇“不足信”(黎翔凤《管子校注》),但不管是“战国说”,还是“汉代说”,这些古代文献都弥足珍贵,事或不真而理真。那么它们要说明什么道理?文章题目提示人们:要注意“轻重”。《管子·轻重》原来有十九篇,亡失三篇,现存十六篇。

  什么是轻重?《国语·周语》曰:“古者天降灾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救民。”轻重是对货币的计量。在现代纸币流通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是称量货币,一种商品价值用几斤几两来表达,比如管仲就说“金三百斤”或“金三千斤”,俗语所谓“掂掂斤两”。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司马迁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都是用“轻重”来表达价值高低。

  四

  《管子·轻重》诸篇列举了大量物品的轻重关系,最直接、最简单的关系就是:谷与币金(金也是称量货币,但与钱币有区别)的轻重关系。《管子·山至数》说:“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人君(朝廷)要将谷(粮食)和币金(货币)操之在手,衡量轻重,则天下可定。

  人君有铸币权,老百姓则生产粮食,轻重就体现在这里。一旦货币大幅贬值,或者粮价奇高,国家、社会就有可能动荡。《国蓄》篇就说国君要有积蓄:“国有十年之蓄”(粮食储备)、“君有山海之金”(货币储备),有了这两样,天下轻重就操之在我,虽然轻重的衡量、制约并非容易,它会随时而变。

  从《管子·轻重》篇来看,最核心的价格(轻重关系)就是粮食的价格,贸易战的结果最终要落实、反映在粮食(大米、小麦、猪肉、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服帛降鲁梁”等故事就是最生动、最简洁的案例。

  先秦时期,齐国货币刀币是四大流通货币体系之一,在各国是“硬通货”,所以积累刀币等于贮藏财富。管仲在发动贸易战之前,就让人铸造大量货币,囤积大量粮食,没有这两手准备,贸易战打不起来。当然,齐国是大国,军事力量很强,它说铸币就铸币了,说闭关就闭关了,说不卖粮食就不卖了,其他国家没办法,最多只能道义谴责,骂它“霸权主义”。而《管子》讲“轻重”就是“利”字当头,鲁梁之民饿死多少,齐国是不放在心上的,它只要鲁梁百姓归顺、人君降服。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