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漫谈

林上军 王建富:甬舟本来骨肉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9/12/30 09:53稿源:宁波日报

  如果两个地理区域有边界相连,肯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渊源故事。宁波和舟山隔海相望、一衣带水,自然少不了值得回味的历史故事。

  ■舟山有地名“甬东”

  宁波有条甬江,众所周知;舟山有个甬东,却鲜为人知。

  这个甬东位于舟山本岛中间地带,定海城区东面,它与当年的吴王夫差还有些故事。据《左传·哀公二十二年》记载: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说的是春秋时期,当年的吴王夫差出兵吞并了越国,然而,因为好大喜功、放松警惕、北上争霸,最后被卧薪尝胆复仇的越王勾践反戈一击,落得个流放甬东的命运。

  史书记载,舟山定海县(旧名昌国县)曾是宁波府(明州府)下属的一个县,到现在还有人误以为甬舟是隶属关系,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似乎也在宁波境内。

  甬舟处中国海岸线中心,向来是长江出海口与国际航道的重要交汇处,因此这一带部分海区及岸埠的海上贸易比较发达。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初,设置了鄮县——一个因贸易而生的城镇。其时,舟山群岛虽然早已有人居住,但还默默无闻,是偶见于商人和方士口中的“海上仙山”。因为没有专有的地名,商人和方士们往往以“甬东”和“海中洲”来泛指包括舟山群岛在内的海上岛屿。也即,估测一下是甬江东面的那个地方和海面上的那些岛屿。

  这个“甬东”之名,一方面凸现了舟山与宁波地理距离之近,另一方面也说明很早以前的舟山海岛,因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文化缺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岛居。

  ■“鄮”字折射甬舟自古繁华

  “鄮”是会意字,从古人造字的角度看,“鄮”字“贸”与“邑”合在一起,意为因贸易而兴盛的城镇。鄮县的县治设于古甬江口,即今鄞州区五乡镇鄮山山麓的同岙村一带,管辖区域包括今宁波市鄞州区、北仑区及舟山群岛。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试图进一步加强鄮县的管理,扩大外贸规模,批准了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齐澣等官员的请求,将原由鄞、鄮、句章三县合并的“大鄮县”升格为明州,下设慈溪、翁山、奉化、鄮县4县。

  唐大历六年(771年),为方便对奉化江、姚江、甬江交汇之处的三江口新贸易中心和舟山群岛海上航路的管理,朝廷迁鄮县县治至宁波三江口。这其中的翁山县,就是以舟山群岛为主体,主要从防卫明州港的海上安全出发而设立,当时人口仅有数千人。

  鄮县升格后之所以取名为明州,史书的说法是以四明山为名,但其中是否包含了唐玄宗希冀以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为大唐走向海洋带来光明前景的含义,也未可知。

  南宋第四代皇帝宋宁宗赵扩继位后,将明州升格为府,并以年号将之改称为庆元府。后明朝朱元璋又改回明州府。

  但是,过了十多年以后,一个名叫单仲友的鄞县读书人,却提出一个影响了一系列地名命运的建议:“明”是大明朝的国号,明州地名与国号重名,应当避讳。于是,公元1381年,朱元璋从明朝水军薄弱、海防困难以及明州府下有定海县的考量出发,取“海定则波宁”的意思,将明州府改称宁波府。宁波地名从此沿用至今。

  ■地名变迁阐释甬舟渊源

  舟山别名翁山、翁洲、昌国。现辖定海、普陀2区和岱山、嵊泗2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析鄮县东境置翁山县,属明州,治镇鳌山下(今属定海区昌国街道),大历六年(771年)废。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原鄞县县令王安石,奏请宋神宗恩准在旧翁山县地重建军县治——“昌国”。其意在“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析鄞县东境置昌国县,仍属明州。明初实施海禁后,昌国卫又内迁到了宁波的镇海、象山。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昌国县升为昌国州,属庆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撤销了昌国县,将原昌国县管辖的舟山群岛改隶于定海县(现宁波市镇海区及北仑区),这个体制延续了300年。

  细说起来,“舟山”原为所在县治南面的小岛,“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农历五月,舟山镇总兵黄大来会同浙江巡抚赵士麟等,向皇帝提出了在舟山群岛重设县治的建议。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农历五月,康熙皇帝批示,“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舟山与宁波相邻,海定才能波宁,下诏改“舟山”为“定海山”,并亲自挥毫写下“定海山”三个大字,赠赐给地方官员,此匾(复制品)现藏于定海御书楼。

  根据康熙的指示,清朝廷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批准在舟山群岛设立定海县,属宁波府。并将始建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的原定海县改为镇海县。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定海县又升格为定海直隶厅。宣统三年(1911年)改厅为县,直属于省。

  进入20世纪,舟山的隶属频繁变化。1914年改隶会稽道。1927年废道,直属于省。1936年属浙江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7年改为第三行政督察区,次年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

  到了1950年,舟山大部分岛屿属宁波专区。1953年析定海县为定海、普陀、岱山3县,与自江苏省松江专区划入的嵊泗县合置舟山专区。1954年增辖原属宁波专区的象山县。1958年撤舟山专区,象山县复归宁波专区,合定海、普陀、岱山、嵊泗4县为舟山县。1962年复置舟山专区。1967年改为舟山地区。1987年设舟山市,以舟山群岛建市得名。

  ■“宁波帮”有不少舟山人

  血脉相系、命运相连的宁波和舟山,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以著名的“宁波帮”为例,那些有名的近代活跃在上海的“宁波帮”商人中,相当一部分是从舟山定海出去的。舟山徐正国博物馆内藏有一本1936年出版的《上海工商人名录》,书里登载定海人即有数十名。在定海古城,现在还留有一些定海商人的故居。

  自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分置定海县后,宁波府下辖的鄞、慈、奉、象、镇、定六县就成为后人划分“宁波帮”的依据。原籍定海的知名“宁波帮”商人,包括赫赫有名的朱葆三、周祥生、刘鸿生、安子介、周亦卿和董浩云(董建华之父)等。

  实业家刘鸿生,以经营开滦煤矿起家,后投资火柴、水泥、毛纺等行业,被誉为“中国火柴大王”和“毛纺业大王”;董浩云,中国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创办人,中国现代航运先驱、“世界七大船王”之一。

  定海人朱葆三,中国近代银行保险业资本家。历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辛亥革命后,任沪军都督府财政部长,为上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据说其一封信的分量胜过上海道台(介于巡抚和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的一颗印。

  登上舟山南部诸岛,尤其是天气晴朗日,宁波北仑一带岛屿海岸仿佛触手可及。与北仑、镇海咫尺之遥的六横岛、金塘岛,与宁波渊源深厚。据说六横大部分居民的祖先来自宁波,金塘岛居民与宁波方向通婚的很多。以前这两岛与舟山本岛交通不便时,百姓买卖活动多往宁波走,因为宁波这边近、货物也多。六横人对于和宁波梅山、柴桥之间架设跨海大桥,期盼已久,现在宁波这边已经动起来了,甬舟铁路前期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甬”结同心,风雨同“舟”。近年来,随着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甬舟高速舟山跨海大桥开通,宁波和舟山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紧密,民生公共服务同城化步伐持续加快。尤其是今年年初,随着“宁波舟山一体化”写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教育卫生合作、港口项目开发,还是旅游产业协作、生态流域保护等,甬舟两地多有互动,民间交流更加频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