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书架

读《博论》:可学为官做人,可学政论写作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9/08/08 03:01稿源:宁波日报

  

作者留存的刊有《博论》的报纸

作者的朋友“偷编”的《博论》

博论正风反腐》
米博华 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8年11月

    易其洋           

  一

  博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也;论者,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评说反腐风云,献计全面从严治党也。“博论”是《中国纪检监察报》盛邀米博华老师,自2015年8月6日起开设的政论类专栏,《博论正风反腐》由发表于这个栏目的124篇政论文章结集而成。

  党的十八大后,正风肃纪声势浩大,全面从严治党雷霆万钧。反腐败,是一场严肃重大的政治斗争,必须赢,输不起。反腐败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舆论支持、舆论引导,换言之,缺乏舆论支持、没有舆论引导的反腐败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纪检监察报》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它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着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其中,评说反腐时局的政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由政论写作大家米博华老师主笔的“博论”专栏,更是以“义正辞严、字正腔圆”的定位、深入透彻的论述、精炼生动的文风,赢得“博粉”无数。

  我们宁波日报理论评论部订阅《中国纪检监察报》,于我而言,主要是冲着读它的评论尤其是“博论”去的。因为长年从事党报评论编写工作,渐渐养成了从政治角度观察社会变化、研究社会问题的习惯,也因为一直对“老米”(米博华老师喜欢的称谓)所写政论的喜爱与赞佩,对于《博论》,我自然是每篇都仔细阅读,有些篇章爱不释手,便留下报纸,打上红钩,时不时地拿出来学习或写作时参考,可谓常读常新,受益匪浅。而像我这样喜好《博论》、精心收集和研习的大有人在。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文友匡吉(笔名),在舟山某部队工作,也颇爱好新闻评论写作。2017年底的一天,我在他微信上看到,他下载收集“博论”文章,打算编订成册,以为纪念和学习。见有这等好事,我便“讨要一本”,还有在宁波市政府部门工作、同样喜好评论写作的朋友江海(笔名)“也要一本”。书册做好后,匡吉快递给我,草绿色封面,A4纸大小,目录6页,收集“博论”112篇,共计342页。我把它放在家里茶几上,一有空,便拿起来翻看。后来,我们三人见面畅饮,津津有味地聊起此“书”时说,只是因为太过喜爱才偷编,绝无谋利之心,应该算不上侵权。《博论正风反腐》一书中,“老米”所写《后记》也提到,有一位读者把“博论”自开栏以来的每一篇稿件都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并寄了一本给他。看来,像我等一样痴爱《博论》者真不少。

  二

  《博论》出了合集,我虽是重读,仍有耳目一新之感。断断续续读完,感触颇多。最大的感受是,《博论》是一本很好的“教育读本”,读它,领导干部可以学习为官做人之道,像我这样喜爱评论的人,则可以学习政论编写之法。

  腐败,实质是掌权者以权谋私。论说反腐话题,最该关注的,就是掌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如何修身养性,如何秉公用权。《博论》的好多篇章,严肃地指出一些领导干部的缺点错误,剖析他们为政不清不廉甚至贪污腐败的表现、危害和原因,为的是大喝一声,猛击一掌,警示惊醒,治病救人。我虽不是官,但从所听报告、所看警示教育片、所读报刊材料中,了解了许多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行迹,也知道当官和做人是分不开的,读《博论》,不能不说,如果能按文中所论为官做人,就算成不了受人尊崇的“清官”“好人”,至少不会落得个身陷牢狱、后悔莫及的悲惨下场。

  政论不仅仅是文字著作,更可以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乃至个人命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老米”看来,政论不仅技术含量高,且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经验,是治国理政的重器。如果一个人能够写出很好的政论,写其他言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开设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论述的是反腐时局,其中有很多教训值得反思,很多观点应该澄清,很多思想“扣子”需要解开,写作《博论》,“老米”是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做基础做保障,对所论问题想通悟透后,用自己的行文方式娓娓而谈,无论是思想还是笔力,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党员意味着什么?》是《博论》的开篇,其中写道:“党员的含义,至少和党的历史一样丰富,很难备述。但起码这三条应该有共识吧:更多约束,更多放弃,更多担当。”再如《教师节话“育人”》中写道:“每当我们走向社会,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时,都不要忘了提醒自己: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做事。”“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是育人的核心问题。”又如《从不守规矩到违法犯罪》中写道:“经验告诉我们,看一个人政治上成熟不成熟,做领导工作对路不对路,重要一条,是看懂不懂规矩、守不守规矩。”“从不守规矩到违纪违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腐败分子大多就是平时就不大守规矩的人,或者是专门玩踩红线的高手。”为官从政,安身立命,谨记三个“更多”,明白“做事先做人”,懂得“守规矩”,何来无妄之灾,何愁不能成事。

  《博论》中的许多篇章,光是读题目,就足见“老米”对领导干部如何为官做人的善意提醒、苦口婆心。像《迷信:官员的一个软肋》、《贪腐的几个“标配”》(“标配”包括:专横跋扈的一把手、过从甚密的商人、不守本分的家属、势利相交的“小圈子”、如影随形的“艳事”)、《不要被“亲情陷阱”蒙蔽心灵》、《没有人可以胡来——辨析“功、过、罪”》、《紧要关节的“第一次”》、《官升一级,修养也要更进一步》、《天有眼,勿侥幸》、《有的错绝不能犯》、《做好自己谁奈我何》、《不老实,占小便宜终吃大亏》、《无视规矩必出大事》、《金钱,不是说说而已的考验》、《越是“私底下”越考验自律》、《即将“为官”,先正“官”念》、《党纪面前耍“大胆”,有你“好看”!》、《年轻干部少走弯路别走绝路》、《搞小圈子,总有一天会出事!》,等等。

  三

  编写评论,不关心政治、不了解时局,是无法想象的。党的十八大后,正风反腐就是必须深切关注的政治和时局。身为党报评论员,对于《博论》所涉的许多话题,我也有过思考,有的自己写过评论,有的还组织过专题评论。“事非亲历不知难”,自己写过了、做过了,再看“老米”是怎么写的、怎么做的,更能体悟到人之所长、己之所短——对比思考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读《博论》,一是学习它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对一个问题所持有的观点。评论,顾名思义,是一种判断和论说文体。对于所观察的人和事如何定性、定性是否准确,也就是所谓的“说准、说好”,是判断一篇评论质量高下的主要标准。读《博论》,篇篇可见判断之准确、观点之精当、论说之周备。像《强党是强国核心》,是为2015年国庆所写的“感言”,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相呼应,高屋建瓴,一语中的;像《这三年,定载入史册》,“这三年,我们最大收获是冰释冷漠、重拾信心,确信只要拿出雷霆气概,使出霹雳手段,沉疴积弊完全可以清除”,为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三周年如此“结论”,准确有力,意味深长。

  我读《博论》,二是学习它对社会现象高度概括,缘事论理,纵横捭阖的行文方式。政论论政,不是“空对空”,也不是“大得没边”,而是以大家普遍关注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为由头,理从事出,就事论理,明确回答“为什么”,帮助人们消除疑惑,达成共识。

  与一般人写评论有所不同的是,“老米”极少以具体的新闻报道为由头,观点总是从高度概括的社会现象中引出来。以社会现象而不是个案为由头,着眼于典型性和代表性问题,见解更为弘通,使文章如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针对性和生命力也更强,而不是所谓的“易碎品”。像《自知之明是一剂良药》,由头是官场普遍存在的“一失意,就堕落”的现象,“因某一次不被提拔,为何就感到‘官场失意’?又为何因此而放纵甚至堕落?”接着分层论述,其一,“总觉得别人对不起他”;其二,“总觉得别人离不了他”;其三,“总觉得别人惹不起他”,抽丝剥茧,解疑释惑,让人豁然开朗。《不老实,占小便宜终吃大亏》,由头同样是大家熟悉的“绝不让老实人吃亏,绝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之语,“思之,当清晰地包含两层意思……”“再思,却感到道理虽明,却又很难讲清……”“思之再三,终于明白……”将人人所见的“现象”,论述得明白晓畅、回味醇厚。还有像《“德不配位”会如何》,就是对“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现如今常被人提及的古训的“重新解读”,《“农民儿子”贪腐几率高是个假命题》,就是针对贪官忏悔时“我是农民的儿子”这句套话探微发幽,真的是“篇篇都是精品”,足见“老米”平日里观察之细微、思考之深入。

  我读《博论》,三是学习它清新犀利、简洁准确、行云流水般的用语。报纸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政论,虽主题重大,但对字数有严格限制,加之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最好还要有批评性,尤其讲究文字简洁有力,用语大胆准确。《博论》言辞之清丽、语意之畅达,让常常为写评论时“用准一个词”“说顺一段话”而头痛不已的我暗暗叫好。像《老百姓反感“摆官架子”》写道:“那些因为职务提升而自我膨胀的人,待人接物往往颐指气使,说话‘嗯嗯啊啊’地装腔作势。那些执掌权柄而忘乎所以的人,往往专横跋扈、唯我独尊,根本不屑听取别人的意见,张嘴就是‘这事我说了算!’那些官僚习气严重的人,往往特别在意接待规格、职级待遇,衣食住行讲排场、摆阔气,酒要特供,车要豪华,个人面子比天还大。那些被身边人的奉承和恭维包围的人,往往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一天到晚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如此用语,好比为“摆官架子”者白描画像,准确传神。像对于从2015年末中央领导反复强调的“动辄则咎”一说,我当时也想过:不是动辄得咎吗?不是贬义词吗?《何为动,为何咎?——“动辄则咎”一解》,结合反腐时局,“老米”把这个问题论述得透彻而生动。文章开头写道:“有人卖官,卖到排除挂号;有人猎色,猎到悖逆人伦;有人索钱,索到搬不动、没处放;有人造宅,造到攀比金銮宝殿。”如此“流水句”,书中有好多,朗朗上口,文气贯通,虽没有明言说的是谁、所指何事,但读的人只要想一想,自然“会心一笑”。

  四

  谈到评论员素质,“老米”说主要有六条,其中之一是“有一种用笔写而不是高谈阔论却从不动笔的职业习惯”。“几十年关注一件事(评论)”,在“老米”看来,是将喜欢和擅长“合而为一”,是一种幸运。他说,“尽管在专栏里写了些小文章,但总感到忐忑不安”,“能做的是,反复酝酿选题,反复修改稿子。有时写得很顺,但多数写得挺辛苦,一个稿子改个三五遍是常事”。做什么事做得久了,就容易大意轻视,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也容易松弛懈怠,觉得应付一下就能过关。读《博论》,既能感到“老米”庖丁解牛般的熟能生巧,也能感受到他举轻若重般的严谨认真。而这,无论是做官为人,还是写作评论,尤其值得认真学习。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