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特稿

林崇建:把握趋势变中求机 促宁波高质量发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9/03/07 01:13稿源:宁波日报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科学谋划了一系列应对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宁波作为国家计划单列市、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必须把握发展趋势,顺应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从实际出发,在战略上谋深谋远、保持定力,在战术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做到区域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相匹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变中求稳、稳中求进。


  林崇建           


  一、把握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趋势,以全面开放倒逼更深层次改革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从协同应对危机逐步转向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的战略布局。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视中国为最强竞争对手,中国自身也累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党和国家为应对变化、发展自己,谋划出台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实施全面开放倒逼更深层次的国内改革。宁波在这个过程中应以“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引领,突出重点、有所作为。


  在服务业全面开放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服务业是这轮对外开放的重点,也是这次中美经贸谈判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下旬,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支持北京在文化行业、专业服务、商务、金融市场、电信业等服务行业全面扩大开放开展先行先试,这表明我国服务业开放进一步加快。宁波一定要抢抓这轮服务业开放机遇,聚焦保险证券法人机构、大型现代物流等港航服务、管理咨询和研发鉴证等专业服务及产业数字化等信息服务领域,积极引进外资、中外合资的高端服务机构,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弯道超越,加快提升城市服务能级。


  发挥口岸功能优势加速构建消费中心城市。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三。强大的口岸功能为抢抓新机遇奠定坚实的基础,宁波尤其要抢抓扩大进口的新机遇,像抓出口一样抓进口,依托上海进博会、中东欧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建设重要商品进口集散和配置中心,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抓好进口商品类型的谋划分析,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加大日用消费品、大宗资源性商品、高端技术装备、国外特色商品等进口力度,培育和引进大型进口商,建好进口商品小镇,完善分销体系,加速构建消费中心城市。


  再接再厉营造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宁波民营企业创新活跃,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规范企业间的技术转让,有效维护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营造更加规范化的营商环境,全面开放的过程中,企业间竞争更加激烈,并且使国际竞争更趋国内化,构建公平而有序的良性竞争格局迫切需要规范化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按照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的目标,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尤其是要加快信息数据集成共享和窗口人员理念素质转变。


  探索适应变化的地方政府推动区域发展模式。首先要创造性用足用好国家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有序优化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逐步统一区域性支持发展的政策。推动直接支持转向按贡献程度支持,转向建设更优良的基础设施、科技服务、生活服务等环境,提高政策的合规性。加强对政府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通过参股、控股市场化主体等方式发挥国有资本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更加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坚持投资和消费并重,提前谋划刺激消费的新模式,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二、把握科技革命催生社会变革趋势,加速构建宁波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前沿技术呈现集群性突破的态势,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快速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创造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经济发展基本要素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数据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这将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未来社会的场景已经有许多实践应用,可以说“未来已来”。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布局了一批重大科学装置,优化调整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和5G应用等领域已经逐步占据国际领先地位,但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面对这个新趋势,宁波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增强新动力新动能。


  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宁波正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更加需要抢抓本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研究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时序和方案,适度超前布局,做到像城市道路建设和建筑物通水通电一样,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形成可供万物互联的强大数字技术支撑。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加强数字化改造应用,如在现有高速公路基础上利用5G和数字化技术改造成“超级高速公路”;建设“城市大脑”,提供城市交通综合解决处置方案;加强对住房、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建设未来社区。与此同时,要支持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利用更加先进的数字技术保护公众的个人隐私。


  加速推进制造业的赋能提质。制造业是宁波的优势所在,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宁波要加强对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提高制造业的能级水平。很多高新技术产业也来源于传统制造业,如将纺织服装加入工业设计、时尚创意的元素,就变成了高端的时尚产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选力度,在现有的产业类别中选择若干个重点突破领域,努力在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的局面中形成特色产业优势。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新经济发展,要抢抓前沿技术产业化先机,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支持跨境电商、新零售、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同时,要大力引进具有较强带动性的整机制造企业,加强宁波大型终端产品的供给能力,带动形成一批铺天盖地的中小配套企业,提升制造业的集群发展水平。


  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去年以来,宁波大力实施“栽树工程”,引进了一批高能级的大院大所,要加快推动这些创新机构和项目落地产生成果,并带动培育一批研发运用和产品制造企业。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机制,进一步探索加大资本和市场认可人才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高端引进人才的作用,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激励存量人才发挥作用,继续加大柔性引才用才的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体制障碍,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市和区县(市)共建的方式,建设一批中试基地,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鼓励龙头企业自身的中试基地(车间)向社会开放。同时,要在功能园区整合提升的过程中,规划布局一批供成果转化企业落地的空间。


  三、把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化趋势,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地位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四大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格局基本确立。跨区域协调发展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也是我国以城市群形式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将有效提升区域和国家竞争力。宁波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如何在跨区域协调发展中提升城市地位、发挥更大作用是一个新课题。宁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要将沪甬合作、都市圈建设和市域一体化互相贯通、整体谋划,针对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这个关键问题,在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和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和功能布局、协调的政策体系过程中确立宁波城市的地位。


  在一体化的交通和公共服务构建中,加快互联互通、特色引领。在交通一体化方面,要积极谋划连接上海、杭州的交通路线,加快沪嘉甬铁路前期工作和杭甬高速公路复线一期工作,加紧谋划沪甬跨海交通通道和杭甬高速复线二期建设。加强和台州、舟山等区域的联系,谋划推进甬舟铁路、金甬铁路等项目。注重市域各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构建快速交通格局,通过改变交通格局增强城市整体吸引力。在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要对标一流,形成特色,如宁波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要达到长三角一流水平,持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职教育要和高职教育对接,扩大中职升入高职的比例;如宁波医疗卫生事业要通过加强培育和成建制的引入,在一些领域和学科中达到长三角一流,乡镇(街道)卫生服务整体水平也达到长三角一流;如文化产业,将象山影视城打造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影视基地,建设品质一流、特色突显的文旅休闲度假产业。


  在一体化的产业和功能布局中,加快找准定位、有取有舍。宁波作为长三角区域副中心之一,需要找到体现城市地位的一流产业和城市核心功能,先进制造业和口岸服务功能是首选。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宁波要在目前“246”现代产业集群中再加以精选,诸如要以石化全产业链为导向,争取推动上海部分石化产业成建制转移到宁波区域,与舟山联合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汽车和零部件产业要注重研判该行业的发展态势,提升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增强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力量和产业布局,加大对汽车销售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汽车销售体系。在口岸服务功能方面,要加快港航服务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层面的支持,在港口航线设置、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宁波口岸重大产业和功能平台的布局倾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瞄准港航服务的国际大公司、央企及重点民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港航服务业大公司总部和区域总部集聚,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口岸服务功能。


  在一体化的政策协调中,加快提前对接、体现优势。加快谋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积极争取落地。把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大湾区建设重大平台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政策平台,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率先落地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先试政策。积极推进长三角部分区域现行试验的政策在长三角区域整体实施,为我所用。深化宁波国家级改革试点及其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形成宁波的优势。综合研究分析长三角各地政策协调统一后对宁波的影响,并制订应对策略。


  四、把握民生服务地位日益突显趋势,提升宁波重点领域民生服务水平


  当前,民生服务领域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生育政策调整和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加强,我国养老、幼教、健康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市场越来越大,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民生服务产业化既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会产生非常多的就业机会,更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在民生服务产业方面,从市场准入、税收、审批等方面都有很多鼓励性政策,未来还会有更大力度的支持举措。民生服务涉及众多管理部门,原来部门更多考虑如何提供公共服务,较少考虑民生服务产业化问题,亟待加强产业化谋划。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民生服务产业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做到合理合规发展。宁波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趋势,着力提升重点领域的民生服务水平。


  尽快形成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研究制定民生服务领域产业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借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成立市服务业发展局的契机,科学构建服务业发展局与相关职能部门共促民生服务产业的体制机制,制订实施民生服务产业的政策体系和重大举措。


  加强学龄前幼儿的服务供给。进一步细化不同年龄段的学龄前幼儿服务需求,对6个月至3周岁的婴幼儿,通过政府支持、社会举办的方式,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社区开展幼托服务,改造新建一批看护托管场所,为年轻人家庭减轻婴幼儿看护和教育负担,提升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将其打造成为宁波城市公共服务品牌,吸引青年人来甬就业创业。对2周岁至3周岁的幼儿,要挖掘现有幼儿园教育的潜力,争取多开设一些小小班。对3周岁至6周岁的幼儿,要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学位供给,加强幼儿园规范化管理。


  加强老年人的公共服务供给。对于健康老人,支持大企业新建高品质的养老公寓,鼓励发展医养游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对有学习培训需求的老人,还可以支持市场力量新建老年大学。对于居家养老老人,要全面放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政府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平台设施的运营建设,提升送餐服务和家政服务质量。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要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逐步提高失能半失能老人集中护理水平。


  构建规范化高素质的民生服务队伍。加强对家政、护理、低年龄幼教等人员的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操守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内容。建立健全能够有效保护服务需求方和供给方权益的服务提供机制,重视契约精神,支持开展保险创新,面向民生服务人员提供市场化的保险机制,保障民生服务队伍的安全和利益。进一步完善民生服务领域的惩罚机制、信用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民生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的等级评定和升降机制,为更好提供民生服务作保障。


  (作者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