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书架

国企为何要混改,应该怎么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9/02/20 03:48稿源:宁波日报

  

  《混改:资本视角的观察与思考》

  王悦 著

  中信出版社

  2019年1月

  国企为何要混改,应该怎么改

  朱晨凯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升持久竞争力,归根结底要靠改革。但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哪里入手?国企效率偏低、负债率偏高的问题如何解决?国资股东如何通过管资本实现不缺位、不错位?在此背景下,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从资本视角出发,结合国资国企的发展现状和外部资本的改革期许,集中探讨了国企为何要混改,混改应该怎么改的问题。

  书中的“方向篇”从资本层面切入,通过对国企改革发展的历程回顾和现状分析,剖析国资国企面临的瓶颈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路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立足国有经济全局提出了对混改方向的理解;“思路篇”结合过去3年来的实践和调研,对混改中国企可能面临的路径选择、重点难点等问题,通过上百个案例分析,归纳出一个完整的框架性分析思路“混改十步法”,探讨混改应该怎么改,并总结了混合所有制企业六特征——主业突出、股东到位、骨干绑定、治理科学、机制高效、战略领先;“案例篇”选择了三个颇具代表性的混改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坚持“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的基础上,总结了具有共性的混改成功三要素——企业家精神、国企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外部资本的市场化优势,以及混改的一个关键词——资本的积极流动。

  书中强调,混改的核心是效率问题,“混改”切忌“混而不改”。国企改革说了许多年,年年有成绩,年年也有不足,究其核心是效率问题,效率的表现是资本回报率问题。天下事都有成本,都有投入产出,如果不算回报率,不计成本,啥事都不难,难就难在有限制条件。书中提到,20年前,时任四川长虹的董事长倪润峰先生说过,长虹的经营理念在改革开放以后和改革开放以前是一样的。改革之前,地方国营长虹机器厂门口的墙上写着六个字:“优质、高产、低耗”。他说这六个字做到了,企业照样成功,关键是怎样做到。其实这六个字写的也是效率,是投入产出,今天也称为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国企改革推进了这么多年,有人把国企改革复杂化、神秘化了,其实抓住了根本,从本质入手,一切都明了。

  本书可以说从题目就切入到了国企改革的核心点上。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书中有许多很细、很实用、很接地气的经验总结和具体做法,相信不仅会对混改有帮助,对企业的管理经营也有许多启发。

  【精彩书摘】

  ■如何理解“做强、做优、做大”的改革目标

  资本的视角本质上是市场化的视角,具有市场驱动的三个本质属性:追求收益性、流动性和平等性。追求收益性是资本的根本特征,也是企业的竞争动力;追求流动性是实现资本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资本的流动鞭策企业提升生产运营效率,驱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行业转型升级;追求平等性是资本对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诉求在企业中有效反应的前提条件。

  党的十九大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改革目标,我认为这要通过增强国有资本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平等性来实现:“做强”,意味着国有资本不仅要盈利,更要提升所投入资本的单位回报,即增强资本的收益性;“做优”,意味着要通过国有资本在布局和结构上的调整,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这就要以增强资本的流动性为前提;“做大”,意味着国有资本要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国民共进”,这就要以增强资本的平等性为基础。因此,资本是讨论混改必不可少的视角。

  ■三原则回答三大争议问题

  混改三原则——集中原则、绑定原则、归核原则的提出,针对的是混改设计思路中的几个核心问题,是源于实践、并用理论加以验证的思路。

  设计混改方案时一般都会涉及这三个争议问题:一是怎么混、和谁混?二是要不要让员工持股?三是在集团还是在子公司层面混改?要回答这三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着眼点是什么?混改在国有资本层面和国有企业层面的目标并不总是统一的,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在混改思路设计中,不能局限于实现每个微观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应着眼于国企改革总目标,并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指导思想。

  基于这个总目标,从资本视角出发,这三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第一,混改中我们要引入“积极的”外部股东,基于资本市场的经验,这种“积极”表现为股东的持股集中和精力集中,尤其是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企业,这样的投资者一般是持股达到10%、拥有董事会席位的战略投资者,混改要引入这样的投资者,这就是集中原则。

  第二,实践中,投资就是投管理层,所以通过股权把管理层等核心员工进行绑定,不仅是减少内部人控制的一种手段,更是在改革过程中推动其爬坡过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这就是绑定原则。

  第三,从事资本市场操作,我们都知道“多元化折价”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主业多元化的主体的股权价值被低估,既然如此,突出主业就成为改革的必选项,这就是归核原则,混改应优先打造专业化业务平台。

  ■“一混就灵”是个错误观点

  在企业内部改革层面,“一混就灵”会带来两种误解:一是认为混合就一定是国企引入民资或外资,二是认为混改就是引资本,引资后企业的体制机制自然而然就好了。我对混改内涵的理解是“一体”:一方面混改是国有资本和“具有完整市场化特征的外部资本”的混合,换句话说,混合的性质与所有制无关,实践证明,民营资本不一定都市场化,国有资本不一定都不市场化,引入谁关键看谁具有市场化的特征。另一方面,混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始于资本层面的混合并着力于国企层面引资本、健体制、转机制,切忌混而不改。

  在改革的外部配套层面,“一混就灵”论者认为,混改是万能药,混改就是国企改革的全部内容。国企改革的历程告诉我们,改革的演进需要配套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条件,而不能“单兵突进”。我认为,混改要取得成功,需要配套两项支撑性改革,我称为混改的“两翼”:一是通过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资分开,提升国有资本的独立性,并缓解国资布局的同质性问题;二是通过产权保护制度和市场经济秩序改革,维护不同所有制资本面对市场的竞争平等性。只有机身、没有机翼的飞机是飞不起来的,混改过程中,这两项改革虽然是混改的外延,却是决定混改成功与否的关键。

  ■国有企业领导人到底缺不缺企业家精神

  创新之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将新技术、新想法付诸应用,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新产业的能力,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有人则将企业家定义为那些真真正正有创新精神的,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领导人。

  基于以上理解,说国有企业不存在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这与我看到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我接触过不少国有企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企业家。他们抱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极强的创新精神、付出巨大辛劳所打造的世界500强企业,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

  在调研地方国有企业的过程中,我也时常被这些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所深深触动。要知道,一方面,不同于很多处于国家战略性行业、整体实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中央企业,地方国企通常在本地面临民营企业的竞争,走出去则往往面临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地方国企“层级低”,受到的各种“约束”多,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些地方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更不容易。

  当然,要达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我们还需要更加有效地培育和激发企业家精神,这个过程至少应该包括几点:第一,通过完善市场经济秩序改革,维护各种所有制资本的竞争平等性;第二,建立容错机制,改革是个试错过程,既要鼓励创新也要宽容失败;第三,在混改中同步引入核心员工持股,将以管理层为主的核心员工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相绑定,有效激发企业家精神。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