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01/29 07:41稿源:宁波日报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拉高标杆创一流,扬长补短创优势,坚定不移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这是宁波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行动。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努力从五个方面下功夫。

  林崇建

  一、深刻把握内涵及必然性,坚定高质量发展决心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和民情,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历史方位作出的科学判断。转向高质量是符合经济发展阶段演进的一般规律,也是世界主要国家成功转型的普遍经验,当前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讲求的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从经济运行角度看,高质量发展就是以高质量的供给来满足和引领高质量的需求,以高质量的配置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高质量的投入产出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高质量的分配来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均衡增长,以高质量的循环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失衡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质量发展是突破资源要素制约倒逼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从全国来看,我们过去推动高速增长的低成本优势大大减弱,中低端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从宁波来看,目前也明显存在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能耗居高不下、开放优势弱化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催人警醒。显然,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可见我们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时不待我,刻不容缓。

  高质量发展是应对国际竞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支撑。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但“大而不强”特征明显。国际竞争上,面临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抢占中低端市场的双重挑战。发展阶段上,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研究表明,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13个经济体先后进入高收入经济体,其中人口超过2500万的只有日本、韩国和西班牙3个国家。这都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迈过去的坎,爬坡过坎唯有依靠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国家已经在GDP统计方式、市场公平竞争审查、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地方债务限额、环境容量严控和生态环境改善诸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限制传统发展方式的宏观政策举措,也倒逼我们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也是最亟需突破的问题在产业。具体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比重不高,新增长点挖掘不充分,这些发展领域又都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加以突破。

  要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决定着制造业质量的高低,是宁波强化制造业优势的关键所在。纵向看我们成绩不少,但横向比差距明显。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增速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也低于省内多个城市。我们要在全面落实现有各项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留住人才和柔性引才用才。必须重视培育和用好本土人才、存量人才,让人才真正扎根在宁波。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扩大柔性引才用才,让全球全国优秀人才为我所用,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宁波发展重要的经验和优势。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要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优势,加快打造高效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在推进本土成果转化的同时,也要特别重视引进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成果在宁波落地转化,要加快谋划建设一批承接成果转化落地的专门园区等空间载体。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等相融合,加快转型为智能化、高端化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要加速补齐服务业短板。进入新时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也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宁波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增速也不快,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痛点,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我们必须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像抓工业一样大力度来抓服务业,要有专门机构来抓,要着力发展融合性强、带动力大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资源控制力的专业服务业。特别要大力引进培育以新技术、新模式为基础的专业领域整体解决方案运行商,在传统行业纵向联合、特色小镇建设、产业园区运营、商业文化功能区设计运营、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发掘一批示范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企业,在壮大本土产业的同时,要努力形成在国内可复制和推广的运营模式,拓展宁波服务业发展市场。

  要抢抓机遇培育壮大新增长点。由新技术革命孕育的,或有准入限制现开始许多改革探索的,或市场潜力需求开始形成有效需求的诸多领域,都是可积极研究探索并抓住机遇重点突破的新增长点。比如,低空经济领域,以通用机场为核心,可结合宁波制造配套优势和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宁海通航机场获批建设的先机,大力发展培训维修服务、关键部件制造、集成系统乃至整机等产业;军民融合领域,要积极探索融合新路径、新模式,鼓励本土民营企业积极“参军”提供高质量配套产品,招引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技术转移中心;乡村振兴领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农民工市民化以及林业经济改革等重点改革发展的领域都蕴藏着机遇,要深入研究、争取和扩大试点,尽早谋划一批新的增长点;此外,在教育、文化、健康、养老、医疗卫生等开放度不高、有效供给不足、发展不充分的社会服务领域增长潜力巨大,需要加大产业主体的培育壮大,挖掘新潜力。

  三、深化内外开放合作,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新时代,宁波更要发挥好开放这个最大优势,要强化内外全面开放合作的理念,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积极的姿态推动区域协同协调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的更全面的开放,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外开放合作上,要加快以“一带一路”建设创建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为龙头,统领各类开放平台建设和政策体制创新,加快形成宁波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体系框架。一要争创一批高能级的开放平台。以做实“16+1”经贸合作示范区为重点,力争中国—中东欧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有实质性成果,高质量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推动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成为国家展会,在引进一批中东欧国家代表处和签证中心、国际商务贸易机构和国际性组织办事处等方面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努力成为中东欧国家投资经贸合作首选之地。要全力申报自由贸易港,同时研究承接自由贸易港溢出效应的重点方向、区域布局和体制机制。二要推进外贸由“大”转“强”。在促进出口的同时,要像抓出口一样抓进口,把握国家进口促进策略调整和进口商品结构调整的趋势,拓展口岸优势和功能,创新内外对接的贸易畅通机制,建设一批进口商品仓储中心、分拨中心、交易展示中心,建设全球跨境电商中心城市。三要提升对外投资水平。健全“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降低对外投资合作风险。鼓励以对外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升级,支持以跨国并购、建设海外基地等方式深度嵌入全球化生产营销网络和创新体系,积极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

  对内开放合作上,要深入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挖掘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宁波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家战略定位的内涵和优势,着重在接轨上海扩大长三角合作、推进宁波都市圈建设等方面上主动有为开创新局面。要更加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带动,深化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大在港口合作、产业对接、平台共建、交通廊道建设、承接适合宁波的上海非核心城市功能疏解等方面力度,借助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力”与“势”,提升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推进宁波都市圈建设是国家和省的战略要求,宁波要立足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四大建设”,提升市内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水平,突出极核服务辐射功能,重点提升与舟山、台州的协同合作水平。深化甬舟一体化,加快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功能布局、要素流动等方面实现同城化。积极主动加强与台州合作,推动环三门湾等临界区域的融合发展,加快两市陆湾岛一体化发展。加快市内全域城区化步伐,借鉴武汉、南京、厦门等城市成功经验,关注杭州、青岛、大连等地加快全域城区化的制度安排,尽早谋划我市整体战略部署,适时启动有时序的宁波全面“撤县(市)设区”工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

  建设优美的宜居宜业环境,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吸引优质人才和企业、有效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有效路径。宁波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要有重点突破。

  要在基础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上突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优质均衡是宁波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扎根的首要的关注点,要以更大的力度加以推进。在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前提下,要用改革的手段增强对外资、民资和社会资本投入的吸引力,善于优化提升政府资金投入的乘数效应,把政府资金更多地投向向社会购买学位的领域,同时要促进市场化的高质量的民办基础教育发展。通过几年的持续努力,把宁波建成基础教育最优的城市。

  要在诸多新城充分发展上有突破。宁波中心城区和各区县(市)有诸多的新城和新区,为都市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发展的不充分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是公共服务配套不健全,有的是产业引入不充分,有的是缺少重大功能性项目支撑,这些问题使之发展的效率明显受限,城市功能提升不快。要在开展城市有机更新,深化国家城市设计、“城市双修”、海绵城市等试点的过程中,全面研究优化规划,并有序实施建设计划。对市级重大功能性园区,要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加快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发展高地。

  要在提升城市国际化环境有突破。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目标,推进国际社区、国际街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以及国际化生活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城市公共双语标识系统,提高涉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包容、开放、多元、和谐的城市人文环境塑造。要更加重视涉外会计、税务、审计、评估、法律、科技、人才等市场化中介服务的发展,重视国际性、区域性文体赛事和会展等活动承办,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和城市国际影响力。

  五、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理念、手段和方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许多传统工作方式方法的功能作用,有的已经弱化,有的已经不适用。目前,国家已经就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行动,这就需要我们坚决打破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工作惯性,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从过去拼资源、拼政策优惠转到通过“降成本”和“优服务”打造宁波优质营商环境上来。

  要多管齐下降低企业成本。抓住“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关键,突出抓好信息孤岛破除和信息共享,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加强监管的“加法”,全力创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减少和优化外资项目手续,加快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建设,推广负面清单试点,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大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规范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清除不合理涉企行政性收费。保障资源要素供给,推进土地、能源、排放等资源要素配置改革,积极盘活低效和闲置用地,让高质量发展企业更便利地获得资源要素。

  要深化政策作用的有效性。提高政策的协同性,定期开展各类政策审查和梳理,减少政策“打架”现象,确保政策可操作可落地,按照“清晰好用”原则制定年度政策清单。实施既扶持重点产业又体现公平的政策导向,在全面实施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起,对初创企业给予政府补贴,对成长型企业按税收贡献度给予奖励,对龙头骨干企业更有针对性解决发展制约问题的政策体系。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作者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