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社科苑

第三轮宁波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回眸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8/01/19 10:58稿源:宁波日报

  在前两轮基地建设基础上,2014年,我市遴选了第三轮21个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在市财政局的协同配合下,市社科院(市社科联)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凝炼特色,充分发挥社科研究基地“政产学研”联动研究机制的优势,第三轮研究基地建设科研成果丰硕,科研层次明显提升,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

  各研究基地持续、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产出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精品成果,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优势学科,培育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社科研究专家和知名学者。

  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学术成果。高水平论文和专著是基地建设最重要的成果形式之一,也是衡量基地建设水平的主要依据。第三轮研究基地建设期间,21个研究基地共出版专著100多部,发表各类论文600多篇。如宁波市地方政府治理研究基地发表一级期刊论文15篇,二级期刊论文14篇,出版著作14部,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研究基地发表一级期刊论文8篇、CSSCI期刊论文12篇,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发表理论性文章3篇,出版著作1部。

  获批了一批高级别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高级别研究项目的能力,是衡量基地学术水平和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第三轮研究基地,在高级别项目尤其是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共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多项。如宁波市地方政府治理研究基地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7项,省部级项目19项。宁波市区域经济研究基地获批了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5项。宁波市文化产业研究基地获批了国家社科规划课题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子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

  二、彰显了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特色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的需要,围绕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各研究基地结合自身研究基础,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研究,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逐渐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确定研究重点。把解决制约行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重点,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如宁波市甬商研究基地以宁波平台经济产业典型企业和宁波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为研究对象,选定宁波市24家企业作为典型案例企业进行重点研究。宁波市传媒研究基地在大力推进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适时推出《现代传媒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和《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人转型研究》2项课题,分别着眼于中国传媒业面临融合发展和改革转型时的“文化”和“人才”两个关键点。

  贴近基层和生产一线,谋求特色发展。宁波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主要对宁波城市的发展环境、城市的资源禀赋、城市间比较、城市文化、城市地位提升和城市产业发展、开放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形成了以城市未来发展为重点的特色。宁波市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聚焦于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宁波市港城关系研究基地,选择北仑、镇海两个区域,对临港区域空间优化进行深入研究。

  三、构建了“政产学研”联动研究机制

  通过构建“政产学研”联动研究机制,各研究基地加强了与政府、行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开展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攻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和交叉点。

  “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协同攻关。这方面,各基地开展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宁波市传媒研究基地课题采用双负责人制,由基地主任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共同负责,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以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充分体现了业界和学界的融合。宁波市现代健康服务研究基地联合市民政局、卫生局、贸易局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智能健康管理研究院、台湾耕莘医院等10余家单位,成立新兴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宁波市健康养老协同创新中心和浙江省第一批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高校学科与专业相互支撑,协同发展。宁波市地方政府治理研究基地成功申报了公共管理一级硕士点。宁波市甬商研究基地夯实了省级重点学科、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和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港口经济创新团队”、国家特色专业与省优势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省重点专业“金融学”“国际贸易”“会计学”的申报基础。宁波市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在成功申报省“十三五”特色专业“网络与新媒体”、省新兴特色专业“工业设计”、宁波市文化创新团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示与传播创新团队”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发挥了有效资政的智囊作用

  各研究基地围绕宁波“十三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和目标,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向党委、政府呈送资政报告,服务决策、服务发展,资政建言卓有成效。

  承担政府委托课题逐年增多。争取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购买服务,是基地发挥资政作用的主要途径。第三轮研究基地建设中,21个研究基地总共完成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课题200余项。如宁波市小企业成长研究基地承担了30余项委托课题。宁波市高职教育强市建设研究基地参与制订宁波市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完成宁波职业教育发展调研报告和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开展区(县)职业教育发展调研与咨询工作。

  决策建议稿屡被采纳获批示。各研究基地输送了一批高水平的资政研究成果,共获得省部级、市厅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近百项。其中,宁波市地方政府治理研究基地1项成果获得省委书记车俊和省长袁家军的批示,10多项成果获市局级领导批示及政府有关部门采纳。宁波市现代健康服务研究基地1项成果被《宁波信息》“领导专报”录用发表,并得到了市委书记的批示。宁波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基地11项成果获得各级领导批示(其中市委书记批示1项,副市长批示2项)。

  五、推动了优秀社科团队快速成长

  通过组织课题研讨、学科带头人传帮带、开展学术交流等形式,各基地的团队建设有序推进,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成果显著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形成了一支理论视野开阔、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高层次科研团队。

  资金、项目扶持了一批学术人才职称晋升。市社科院(市社科联)三年给予每个基地28万元的资助经费,各基地依托单位普遍落实1:1配套资金,使研究基地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同时,市社科院(市社科联)给每个研究基地一定数量的研究项目,使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在完成研究任务的过程中,自身研究能力得到提高,职称得到晋升。据统计,基地研究人员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的共有70余人,基地成了研究人员提升研究能力的孵化器。

  课题研讨制度提升了基地队伍的研究能力。各研究基地普遍建立了严格的学术研讨制度,如宁波市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定期召开改稿会、课题申报论证会,组织青年博士调研宁波市高等教育情况,帮助青年博士明确研究方向。宁波市甬商研究基地定期邀请市社科院、经信委、工商联、职业经理人协会以及国内知名学者组成咨询委员会,对基地课题研究予以指导帮助。宁波市大宗商品交易研究基地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组织开展了多次“大宗讲堂”,邀请了多名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并对基地成员科研工作予以全面深入系统的辅导。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