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军:优化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
宁波:优化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
主持人:李磊明
嘉宾:赵全军(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才所所长)
童明荣(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才所副所长)
梁伟(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才所主任科员)
主持人: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人才优先发展是许多国家、城市和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保持先发优势的成功经验。人才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而科学运用市场化机制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服务,是当前我市人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如何培育为人才发展服务的“市场力量”,打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实力、专业化程度高的市场化人才服务主体,推动人才服务产业化发展,是当前我市人才工作中一个亟待破解的理论和实践难题。最近,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研究人员,对宁波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构建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期“理论圆桌”约请相关专家,就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构建的背景意义、内涵特征,宁波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目标定位、推进举措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人才优先发展亟需市场化服务体系支撑
主持人:为什么人才优先发展亟需市场化服务体系支撑?
童明荣:首先,对市场化人才服务需求迫切。目前,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才等各类不同主体,围绕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创业创新等产生了多种服务需求。以“千人计划”人才工程为例,一方面,各地政府、企业希望能引进这些高端人才,带来技术、团队、项目,引领带动区域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因此,政府、企业围绕“千人计划”人才,产生了大量的“找人才”、“评人才”、“引人才”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已形成一个特定的“千人计划”人才群体,仅国家层面的“千人计划”人才已经达到1600多名(截至2012年6月),这些高端人才在创业创新中产生了政策咨询、创业辅导、成果转化、金融扶持、人员招聘、财务法律咨询、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面对以上量大面广、多元差异的专业性服务需求,单靠政府人事人才部门是难以满足的,亟需有大量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服务机构的配套和介入支撑。
其次,市场化服务机制具有比较优势。与政府主导的人才服务机制相比,市场化的人才服务机制具有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等比较优势。目前,我国的人才服务,尤其是针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主要是由政府职能部门及其所属机构负责,但是政府提供的服务一般只是普惠性、基础性的,而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服务需求多是个性化、专业性的,单纯由政府提供服务是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需求的。比如,针对浙江省的“千人计划”人才服务需求调研显示,人才创业创新除了需要启动资金、税费减免、土地资金倾斜等服务需求外,还需要人才招聘、市场拓展、品牌营销、科技创新指引、内部管理咨询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而这些服务则是政府不擅长的,也是很难一一满足的。因此,亟需引入市场化的力量为人才的优先发展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再次,市场化服务是我国人才工作的薄弱环节。虽然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行业注重优化提升人才服务的水平和层次,但科学运用市场化机制为人才、用人单位服务,仍然是我国人才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亟待突破解决的瓶颈难题。一方面,市场化的服务主体和服务产品不够健全。往往把人才服务狭义地理解为人才中介服务,各地注重培育发展的主要是人才中介机构,而对人才创业创新所需要的科技中介、金融中介、管理咨询机构等关注不够、投入不多,所能提供的主要是人才猎头、求职招聘、劳务派遣等人才中介服务,而创新指引、成果转化、创业辅导、融资规划、内部管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产品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具有规模实力、业务特色、品牌价值的人才服务市场主体缺乏。尤其缺乏开发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员培训测评等高端服务产品的能力。
构建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必须准确把握其特点内涵
主持人:何为构建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它的特点与内涵是什么?
赵全军:所谓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是指政府机构、私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生产提供主体,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原则,为政府、企业、人才等需求主体提供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创业创新等多种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人才服务供给的有机系统。
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具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多元化服务主体。除了原有的政府所属的公立人才服务机构以外,科技中介、人才中介、管理咨询公司、金融风投机构等私营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成为人才服务生产提供单位;二是多样化服务产品。除了政府提供档案存放、户籍管理、就业培训、职称评审等公益性人才服务外,市场化人才服务主体开发提供技术评估、成果转移转化、人才猎头、科技融资、内部管理咨询、创业政策咨询等服务产品;三是市场化运作。人才服务生产提供主体和消费主体,通过自由竞争、自由交换方式和等价交换原则配置人才服务资源,供给主体实行专业生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需求主体实行购买服务、付费消费;四是产业化发展。用产业开发的理念来发展人才服务市场、培育人才服务主体,各类人才服务主体需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企业化管理为营运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专业化服务产品开发,推动人才服务产业集中、集聚、集约、集成发展。
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市场化的人才服务生产提供主体,具体涵盖人才中介机构、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投资服务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四大类;二是市场化的人才服务消费主体,主要包括各个层级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各类用人单位、各类人才三个方面;三是市场化的人才服务配置机制,主要包括私益性人才服务的市场交换机制和公益性人才服务的外包机制两类。前者是指人才中介、科技中介等人才服务提供主体需要靠产品赢得市场、获取利润,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人才服务需求主体需要付费购买的方式满足自身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后者是需要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人才服务,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向市场化的人才服务主体购买服务;四是市场化的政策环境,具体包括三项:推动人才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开放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市场化人才服务主体的培育发展。推动人才公共服务外包改革的政策,把市场机制引入人才公共服务领域,促进人才服务市场的培育发展和政府角色转型。推动人才服务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行业监管政策,促进人才服务市场有序运转、人才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打造长三角南翼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地
主持人:宁波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政策举措,优化宁波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
梁伟:宁波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目标定位是:力争建成统一规范、竞争有序、功能完善、分布合理、服务高效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有效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造市场更开放、体系更齐全、布局更合理、规模更宏大、功能更多样、服务更专业、管理更规范、环境更优化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长三角南翼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地。
优化宁波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政策举措,需围绕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平台载体、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着力创新体制政策,优化宁波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的政策举措,加快健全和提升宁波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
第一,推进产业开放,完善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一是放宽准入条件。降低民营、外资等市场主体的注册登记准入条件,比如对于外资人才中介在宁波设立单独机构或合资机构,在资本规模、出资构成、人员组成、控股比例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限制条件。减少民营、外资等市场主体的进入领域限制,比如在人才创业创新服务金融投资领域,要进一步加快向民营、外资市场主体的产业开放;二是放开业务内容。放开业务类型,力争业务类型尽可能多地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开放。比如,要允许国内外人才中介机构开展包括人事档案管理、因私出国政审等公共人事代理事项在内的业务。放松业务限制,力争市场主体经营业务内容不断扩大。在金融投资领域,要争取诸如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业务内容能在更多金融机构开展;三是放宽服务范围。推进人才中介、科技中介等领域的市场主体拓展服务范围,允许此试点区域内的外资、民营等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渐进扩大,逐步在浙江省、长三角乃至全国设立分支机构。突破性拓宽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半径,通过不断复制已经运营成熟的商业模式,向全省、全国推行品牌化连锁经营,使之成为以宁波为总部基地、在国内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设立分支服务机构的大型人才发展服务集团。
第二,培育市场主体,壮大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一是把人才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充分借鉴江苏省、上海市等先发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有效举措,把人才服务业纳入宁波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把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面延伸到人才服务业,并出台专项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如鼓励公共人才服务机构按规定申请为非营利组织,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二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共同合作等形式,对业绩突出、声誉良好的服务机构的产品进行政府采购,并把这些服务和产品列入政策公共采购目录,做大做强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人才服务企业,使之成为区域性、全国性行业龙头企业;三是加大政府财税扶持。实施落户补贴政策。一经认定的落户企业,对其办公用房购置、租赁给予一次性补贴,运营初期给予税费优惠,高层次人才引进给予补贴,力争培育具有龙头带动效应的大型人才服务机构。加大对人才服务企业研发平台的财政支持,支持企业开发高级猎头、高端培训、服务外包、管理咨询、市场拓展等高端化、品牌性服务产品,延伸高端产业服务链和提升企业效益。
第三,创建产业集聚区,构建市场化人才服务平台载体。一是打造产业集聚区。借鉴上海、重庆等地相关做法经验,以新建的人力资源市场为核心,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如江东区或高新区规划一定的区域空间,在此范围内对人才发展市场化服务机构给予土地、财税、办公用房补贴等政策支持,打造宁波人才发展产业集聚区;二是打造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借鉴杭州市打造金融服务业集聚区的做法,建议以东部新城金融中心和高新区“投资广场”为双核心,通过专项政策扶持、高层次人才补贴和企业落户奖励等手段,吸引一批金融机构总部和分支机构、各类创投机构落户,高起点、高水平打造金融服务业集聚区。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快速发展。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要加强市级综合统筹,建议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发展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全市人才发展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要积极争取上级争持,建立与国家和省里人才发展市场化服务机构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争取政策创新或共享已有的产业扶持政策;二是编制专项发展规划。由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牵头编制全市人才发展市场化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对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重大载体平台、组织保障体系等进行科学谋划;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围绕人才资源服务业法规、公共服务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快制定《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定人才中介、科技中介等行业的专项法规及配套条例。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