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漫谈

大数据带不来计划经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7/08/04 10:54稿源:宁波日报

  朱海就

  前段时间,马云先生在一个论坛上指出,过去一百多年,人们都崇尚市场经济,但未来三十年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其原因就在于大数据的获取。我们注意到,京东的刘强东也有类似一说。

  计划经济的特点是用“行政”的协调取代“价格”的协调,虽然也可能保留价格,但这一价格与市场价格是大不相同的,只是一个影子价格,也即通过拍卖来调节价格高低,以实现供求均衡,使市场出清的价格。马云虽然没有明确他所说的计划经济的含义,但可以推测,他指的是有了大数据之后,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商家就可以直接给消费者提供服务了,这时,价格虽然还存在,但只是消费者据以给商家支付的一个数字,其功能已经大大减弱,用马云自己的话说,“更容易把握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然而,价格不是“信息”概念,而是一个“过程”概念,重要的是企业家竞争、发现,并进而产生价格的这个过程,而不是作为这一过程之结果,即价格信息。获得价格信息的机制与产生这一信息的机制是完全两回事,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信息,但无法替代这一竞争与发现的过程,也即价格形成过程,后者才是市场的根本特征。

  数据本身是没有协调作用的,企业家对数据的解读、判断,并进而采取的行动才有协调的作用。没有大数据这一技术,市场经济照样运转,但没有竞争与发现的过程,市场无法运转,而计划经济的特征是要取消这一过程。个体在行动之前,首先要对行动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成本收益方面评价,这种评价是大数据无法代替的。评价牵涉到个体运用他独有的知识,以及他自己独特的决策机制。知识的运用与决策机制这两个方面都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所没有的,因此大数据也无法代替个体进行评价与决策。大数据获得的只是“数据”,也就是明晰的知识,但在个体赖以行动的是隐含知识,而非明晰知识。

  决策机制是指处理信息的过程,假如个体的决策机制是可以由计算机根据各种数据,比如消费者的购买数据确定下来的,那么,在不考虑知识的隐含特征的条件下,大数据是可行的,因为有了这样的决策机制,就可以为消费者定制商品了。然而,个体的决策机制绝不是某个人或机器根据外部的数据就可以确定的,人会突发奇想,也就是哈耶克所强调的“自发性”,这种不可为外界所知的“决策机制”是人的根本特征,也是人之所以有创新性的根本原因。

  所以,人脑与电脑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与大数据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是人脑所决定的行动的产物,大数据只是利用电脑获取与处理某些明晰的信息而已。实际上,市场才是真正的“大数据”,再先进的大脑,其包含的数据与市场所包含的数据相比,都是“小数据”。当然,重要的还不是数据,而是市场处理隐含知识的机制,这一机制是任何大数据或人工智能都替代不了,也无法进行模拟的。在市场中,有千千万万的人时时刻刻地在利用他们自己独有的知识进行决策,市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信息,不是任何技术手段事先都可以预料的。

  可见,即便有了大数据,计划经济也是不可能的,实际上,重要的不是马云强调的数据,或刘强东强调的人工智能,而是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马云及刘强东都没有从“过程”的角度认识价格,没有从企业家创新与发现的角度认识市场。他们夸大了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的作用,没有看到它们只是企业家或消费者的工具,是无法代替市场本身的。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