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理论 >> 理论漫谈

文化自信是一个有破有立的过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2017/07/27 01:30稿源:宁波日报

  陈培永

  当前在如何推进文化自信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争议和错误的观念,有必要进行及时的回应,以达成文化自信的共识。

  一、明确文化自信立与破的对象

  文化自信本身包含着要对何种文化自信的问题,也包含着要摒弃哪些文化的问题,因此文化自信本身是一个有破有立的过程。我们不能只讲立,不讲破,不去分析应该破的对象、应该破的文化形态。我们要立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那要破的是什么文化?必然是与之对立的唯西方文化、保守文化、资本文化、重金文化、庸俗文化、迷信文化等等。我们既要从正向上推崇我们要立的文化,还要借助于一定的形式批判其他形态的文化,要分析这些文化为何潜入人心,它们为何有市场,为何驱之不去。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在宣传具有正能量的文化上下功夫,还得针对那些具有负能量的文化进行有的放矢的应对。要把破除一些因循守旧、盲目排外或完全西化的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讲清三类文化的内在关联性

  我们强调文化自信中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有的人讲文化自信只讲传统文化自信,只是鼓吹传统文化有多大价值,有的人则认为传统文化就是不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础,有的人干脆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认为正是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摧毁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这些观点或观念的出现,说明我们对三类文化本身的统一性、融合性、内在关联性的说明是不够的。应该讲清楚,革命、改革、斗争等并不是要摒弃一切传统,反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不能认为中国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体,当代形式是社会主义文化,这种当代形式本身就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扎根是因为其本身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天然的对接之处。只有坚持三者之间的统一,才能解决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关系、传统的现代化转化的问题。

  三、文化表现形式和话语的创新

  再伟大的文化、再深沉的思想,如果表现形式和传承话语陈旧,跟不上时代,也会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根本不会达到深入人心、让人坚定的自信程度。目前来看,三种类型的文化都面临着“表达”问题,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随着国学热传播难度还小一点的话,那么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难度则相对较大。因为就文化特质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偏重于文化、个人的特质,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具有政治、社会的特质,如果没有灵活的表达形式,没有接地气的话语体系,让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入到个体人的思维观念中,并凝练出自信的源泉来,必将是十分困难的。作为文化形态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所依托的理论与表达话语必须是接地气的,必须是灵活的,必须有创新性,让很多人都以为本是严肃的、刻板的理论得到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呈现。

  四、定位好文化自信的载体和抓手

  囿于文化建设的务虚性和文化发挥作用的潜移默化性,文化自信的坚定、思想文化的建设必然注重通过一定载体来体现。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有有力的抓手。但载体和抓手建设并不如意,尤其是在推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更多体现在两块,一块是党报党刊党媒上,还有一块就是影视艺术上。然而作为传播革命文化的战争片、抗战片并不给力,过于模式化、单一化、表面化、形式化,难以体现出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需要遵循文化建设的规律,更有务实性,不能拔得太高,宣传的痕迹不过于明显,要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更多深入到人们观念的深处,注重深度的思想逻辑挖掘,使其更有说服力和认同度。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 朱晨凯
 法治精神生存条件 不能缺少主张
去年,省委省政府经过10多年积极部署推进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工作尘埃落定。宁波舟山港实现了实质性一... 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2·19和4·19两次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事关新闻舆论事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