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民生
“东海双雄”雷默、高鹏程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10-18 19:31:00 稿源:  

  10月14日,一场聚焦宁波文学力量的高端研讨活动在北京举行——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指导,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与宁波市文联联合主办的“东海双雄”雷默、高鹏程作品研讨会,汇聚20余位全国文学界权威专家学者,共论两位“文学甬军”代表人物的创作成就。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谈到,雷默长期致力于中短篇小说创作,《断舍离》《壁虎》《旅行》等作品体现了小说艺术的质地。他的作品对亲情、爱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写出了生活的真相,作品中平凡的人、普通的家庭、一般的伦理触及人性的敏感之处,而又富有深度。他的小说让读者感到熟悉而陌生,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着独到的表达。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认为,高鹏程的诗歌在中国诗坛有较高的辨识度,他的诗作融入诗人的个人生命经验,同时也含有形而上的思考。他的语言和修辞运用成熟,节奏舒缓,诗歌有如画的美感,诗人所看到的山水、经历的万事万物都在诗歌中化作图景。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回顾了人文社与浙江文学的深厚渊源,指出雷默和高鹏程是宁波文学的杰出代表,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她强调,人文社将持续关注中青年实力派作家,搭建文学交流平台,推动文学价值传播。

  宁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剑表示,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始终重视文学事业发展,雷默和高鹏程作为“文学甬军”的代表人物,扎根生活、潜心创作,体现了宁波文学的时代活力。未来,宁波将以更贴心的政策和服务凝聚文学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搭建文学平台,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文学创作,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为两位作家的创作注入新的灵感,推动宁波文学迈向更高台阶。

  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谢安良代表宁波主办方致谢,承诺市文联将继续为本地作家搭建良好平台,为他们“多积累”“创精品”“走出去”创造更好条件。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荣荣指出,雷默喜欢用和解的方式处理小说人物面临现实困境时内心的痛苦和纠结,高鹏程擅于在作品中营造奇巧又扩大的空间。两位作家的作品有深度、厚度及广度,对于人性、人情都有很好的洞悉和把握。

  在核心研讨环节,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雷默的小说创作和高鹏程的诗歌创作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评价,雷默的小说把“一地鸡毛”“烦恼人生”写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冷静的叙事后面隐藏着对于人生的思考,其丰满、厚实的品质,在当下短篇小说写作领域显得突出且宝贵。《小说选刊》原主编徐坤认为,雷默小说的叙事始终扎根日常,聚焦普通人的生活片断,如婚姻磨合、亲子关系、家庭照料等,叙事风格上专注于日常肌理中的情绪暗涌,深耕于烟火褶皱里的心事沉浮,以非常克制的笔触传递了生命的柔软与坚定。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岳雯谈到,雷默的短篇小说有汉乐府诗的朴素美感,以“失去”为主题,折射出现代人在快速变迁中的情感困境,且小说常于结尾设置“绝句”般的瞬间,赋予平淡生活以精神光亮。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郭艳评价,雷默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在的叙事张力,凸显了对于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新的伦理秩序和道德情感嬗变的考察,是对当下中国现代日常生存经验的穿透与照亮。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晓琴从地域性与海洋书写的角度分析到,雷默的《水手》等作品构建了独特的“海洋美学”,并通过蜘蛛、壁虎等意象隐喻式地探讨了生命成长与终极关怀,在现实与虚构间形成了深刻张力。

  《收获》杂志顾问、浙江工商大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程永新认为高鹏程的诗歌“好读而深刻”,以生活细节入诗,融合了北方文化的辽阔与南方文化的细腻,形成独特的南北交融风格。《作家》杂志主编,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宗仁发认为,高鹏程的诗作中有始终不灭的故乡的灯火,诗集《回声》很多作品写到家乡亲人与生死交集,情感真挚;而其近作努力超越以前作品,写得更为开阔。《诗刊》副主编霍俊明聚焦高鹏程的“博物馆诗系列”,认为其通过虚化与重构,将历史记忆升华为精神装置,体现了诗人对文明与存在的深度思考。他建议诗人可以考虑以此为主题编纂专集,形成更完整的诗学体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胡弦以“流逝”概括高鹏程诗歌的核心主题,诗歌语言低沉而内在张力充沛,指出其通过“回声”意象,在时光流转中捕捉生命的残缺与完整。《人民文学》杂志编审刘汀认为高鹏程的诗作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准,他期待诗人突破“咏物抒怀”的传统模式,向更具现代性的诗意探索迈进。

  《文艺报》副总编李朝全、山东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兵、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蔚超、《光明日报》文艺部文艺作品编辑室主任饶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刚、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理论处副处长李壮等与会专家,也围绕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雷默的小说贴近现实与时代,从伦理角度反映时代变迁,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独到自如,充分反映了现代人的情感状态;高鹏程的诗歌意象繁复、笔法细密,诗行之间流动着诗人对生活的发现、对文明及历史的深入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在总结中指出,雷默与高鹏程作为中生代作家中的佼佼者,前者通过伦理叙事展现生命意识,后者以雅致诗风传承古典美学,共同丰富了当代汉语写作。“东海双雄”及其背后的宁波文学力量,正以扎实的创作与开阔的视野,为中国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作家雷默、高鹏程,宁波市文联、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编辑部及《文艺报》《光明日报》、中国作家网等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通讯员 王吉 记者 周晓思)

编辑: 张枫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东海双雄”雷默、高鹏程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稿源: 2025-10-18 19:31:00

  10月14日,一场聚焦宁波文学力量的高端研讨活动在北京举行——由浙江省作家协会指导,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与宁波市文联联合主办的“东海双雄”雷默、高鹏程作品研讨会,汇聚20余位全国文学界权威专家学者,共论两位“文学甬军”代表人物的创作成就。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谈到,雷默长期致力于中短篇小说创作,《断舍离》《壁虎》《旅行》等作品体现了小说艺术的质地。他的作品对亲情、爱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写出了生活的真相,作品中平凡的人、普通的家庭、一般的伦理触及人性的敏感之处,而又富有深度。他的小说让读者感到熟悉而陌生,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有着独到的表达。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认为,高鹏程的诗歌在中国诗坛有较高的辨识度,他的诗作融入诗人的个人生命经验,同时也含有形而上的思考。他的语言和修辞运用成熟,节奏舒缓,诗歌有如画的美感,诗人所看到的山水、经历的万事万物都在诗歌中化作图景。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赵萍回顾了人文社与浙江文学的深厚渊源,指出雷默和高鹏程是宁波文学的杰出代表,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她强调,人文社将持续关注中青年实力派作家,搭建文学交流平台,推动文学价值传播。

  宁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剑表示,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始终重视文学事业发展,雷默和高鹏程作为“文学甬军”的代表人物,扎根生活、潜心创作,体现了宁波文学的时代活力。未来,宁波将以更贴心的政策和服务凝聚文学力量,以更开放的姿态搭建文学平台,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文学创作,期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为两位作家的创作注入新的灵感,推动宁波文学迈向更高台阶。

  宁波市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谢安良代表宁波主办方致谢,承诺市文联将继续为本地作家搭建良好平台,为他们“多积累”“创精品”“走出去”创造更好条件。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荣荣指出,雷默喜欢用和解的方式处理小说人物面临现实困境时内心的痛苦和纠结,高鹏程擅于在作品中营造奇巧又扩大的空间。两位作家的作品有深度、厚度及广度,对于人性、人情都有很好的洞悉和把握。

  在核心研讨环节,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雷默的小说创作和高鹏程的诗歌创作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评价,雷默的小说把“一地鸡毛”“烦恼人生”写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冷静的叙事后面隐藏着对于人生的思考,其丰满、厚实的品质,在当下短篇小说写作领域显得突出且宝贵。《小说选刊》原主编徐坤认为,雷默小说的叙事始终扎根日常,聚焦普通人的生活片断,如婚姻磨合、亲子关系、家庭照料等,叙事风格上专注于日常肌理中的情绪暗涌,深耕于烟火褶皱里的心事沉浮,以非常克制的笔触传递了生命的柔软与坚定。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岳雯谈到,雷默的短篇小说有汉乐府诗的朴素美感,以“失去”为主题,折射出现代人在快速变迁中的情感困境,且小说常于结尾设置“绝句”般的瞬间,赋予平淡生活以精神光亮。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郭艳评价,雷默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在的叙事张力,凸显了对于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新的伦理秩序和道德情感嬗变的考察,是对当下中国现代日常生存经验的穿透与照亮。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晓琴从地域性与海洋书写的角度分析到,雷默的《水手》等作品构建了独特的“海洋美学”,并通过蜘蛛、壁虎等意象隐喻式地探讨了生命成长与终极关怀,在现实与虚构间形成了深刻张力。

  《收获》杂志顾问、浙江工商大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程永新认为高鹏程的诗歌“好读而深刻”,以生活细节入诗,融合了北方文化的辽阔与南方文化的细腻,形成独特的南北交融风格。《作家》杂志主编,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宗仁发认为,高鹏程的诗作中有始终不灭的故乡的灯火,诗集《回声》很多作品写到家乡亲人与生死交集,情感真挚;而其近作努力超越以前作品,写得更为开阔。《诗刊》副主编霍俊明聚焦高鹏程的“博物馆诗系列”,认为其通过虚化与重构,将历史记忆升华为精神装置,体现了诗人对文明与存在的深度思考。他建议诗人可以考虑以此为主题编纂专集,形成更完整的诗学体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胡弦以“流逝”概括高鹏程诗歌的核心主题,诗歌语言低沉而内在张力充沛,指出其通过“回声”意象,在时光流转中捕捉生命的残缺与完整。《人民文学》杂志编审刘汀认为高鹏程的诗作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准,他期待诗人突破“咏物抒怀”的传统模式,向更具现代性的诗意探索迈进。

  《文艺报》副总编李朝全、山东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兵、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蔚超、《光明日报》文艺部文艺作品编辑室主任饶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刚、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理论处副处长李壮等与会专家,也围绕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点评。他们认为,雷默的小说贴近现实与时代,从伦理角度反映时代变迁,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独到自如,充分反映了现代人的情感状态;高鹏程的诗歌意象繁复、笔法细密,诗行之间流动着诗人对生活的发现、对文明及历史的深入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在总结中指出,雷默与高鹏程作为中生代作家中的佼佼者,前者通过伦理叙事展现生命意识,后者以雅致诗风传承古典美学,共同丰富了当代汉语写作。“东海双雄”及其背后的宁波文学力量,正以扎实的创作与开阔的视野,为中国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作家雷默、高鹏程,宁波市文联、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编辑部及《文艺报》《光明日报》、中国作家网等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通讯员 王吉 记者 周晓思)

编辑: 张枫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