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民生
公园埋地蹦床磕伤两岁女童 责任如何厘清
2025-09-29 09:09:43 稿源:  

  “小孩在生态走廊内玩蹦床受伤,事情已过去三个月,还没有等来结果。”近日,网友“峰少”通过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反映,今年6月,他两岁的女儿在东部新城生态走廊三期儿童游乐区玩蹦床时,不慎发生意外,额头撞破,缝了十余针。但至今相关单位既未给出说法,也没有解决方案,这让他很不满。

  小e联系了发帖网友俞先生。俞先生说,孩子在蹦床玩耍中,不慎摔倒,额头撞到了蹦床的边缘,当场头破血流,急送医院治疗。医院诊断为面部裂伤,截至目前,孩子的医药费、治疗费已累计超过了六千元。

  俞先生说,他多次就孩子受伤之事向相关主管部门反馈,希望能明确责任并协商赔偿事宜,但主管部门却以“已将蹦床维保责任承包给第三方物业公司”为由,把责任推给第三方,便没了下文。

  其间,俞先生也查了不少资料,对该儿童游乐区的蹦床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提出质疑。他指出,《GB/T 20051-2006无动力类游乐设施技术条件》中要求“蹦床的边缘应铺设发泡塑料软垫,金属框架不得外露”“蹦床周围应设有安全网”,但涉事蹦床既无边缘软垫,也未设置安全网。另外,《GB 19079.23-2013第23部分:蹦床场所》中关于室外蹦床场地的规范,也明确“地面应平整,采用软化保护措施,开放式蹦床四周一米内应铺设不低于15厘米厚的海绵保护垫”,但涉事蹦床也未落实这些防护要求。

涉事蹦床在生态走廊三期儿童游乐区内。方琴摄

  该帖文引发多位网友讨论,有人关心蹦床的设计问题,也有人认为,这次孩子受伤,游乐区主管部门和家长都有责任。

  网友“宁波普通群众”认为,权责要对等,“承包给第三方”就不用负责,这不是理由,主管部门和家长都要担责。但不能为了避免风险,把免费娱乐设施都撤掉,这才是不负责任。

  网友“药行街开明街”则提出疑问:装在地上的这个东西算蹦床吗?如果按国家标准,是不是还要配操作人员?

  网友“orbeta”认为,家长要承担看护责任,本身就是免费提供玩的,别搞得到时候把免费游乐设施都“整没了”。

  9月25日,小e前往现场,网友反映的涉事地点位于生态走廊三期的儿童游乐区,靠近新城派出所南侧。游乐区配备了很多免费的游乐设施,包括滑梯、网绳、跷跷板等,整个场地采用橡胶地面,傍晚时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游乐区玩耍、休闲。

左图为蹦床边缘是铁板材质,右图为孩子被磕破的额头。

  涉事蹦床位于靠近游乐区出入口处,与传统的蹦床不同,它是嵌在地面上的,通常被称为埋地蹦床或地埋式蹦床。据小e观察,该蹦床凹陷深度约3厘米,直径约1.5米,中间有弹性的“网”,边缘用硬质的金属材料围成圈,没有软性材料包裹。小e看到,现场玩埋地蹦床的基本是年龄较大的儿童。

  一位陪孩子玩耍的家长告诉小e,他们就住在附近小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带孩子来这个游乐园玩耍。之前有一些设施出现损坏,现在都已修好了。

  资料显示,该区域的生态走廊项目建设单位是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项目建成后移交给了鄞州区东部新城城市管理中心,而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业已解散。

  小e联系上鄞州区东部新城城市管理中心,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称,公园归他们管辖,但他们不是建设方,如果网友对公园设施设计是否规范存在疑惑,这需要由专业单位来认定。

  “中心请了第三方运营公司负责公园的养护管理,公园内设置了提醒告知牌,也有安保人员在巡逻。一旦发现设施损坏,会及时进行维修更换。”该工作人员告诉小e,他们也想过是否要在埋地蹦床的周围一圈进行封包处理,但封包也有问题,一来容易破损,二来经过此处的市民容易被绊倒,也有安全隐患。

  涉事蹦床的设计是否符合现行国标、建设与管理环节的责任如何厘清,尚待专业机构认定与司法程序进一步明确。目前俞先生已经在走司法途径。小e在此也提醒广大家长:带低龄儿童在公共游乐区活动时,务必履行好监护责任,提前观察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根据孩子年龄选择合适的游乐项目,避免因疏忽导致意外,同时,若遇到设施损坏、安全隐患等问题,可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反馈,共同参与公共空间的安全监督。(宁波民生e点通  方琴)

编辑: 吴旻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公园埋地蹦床磕伤两岁女童 责任如何厘清

稿源: 2025-09-29 09:09:43

  “小孩在生态走廊内玩蹦床受伤,事情已过去三个月,还没有等来结果。”近日,网友“峰少”通过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反映,今年6月,他两岁的女儿在东部新城生态走廊三期儿童游乐区玩蹦床时,不慎发生意外,额头撞破,缝了十余针。但至今相关单位既未给出说法,也没有解决方案,这让他很不满。

  小e联系了发帖网友俞先生。俞先生说,孩子在蹦床玩耍中,不慎摔倒,额头撞到了蹦床的边缘,当场头破血流,急送医院治疗。医院诊断为面部裂伤,截至目前,孩子的医药费、治疗费已累计超过了六千元。

  俞先生说,他多次就孩子受伤之事向相关主管部门反馈,希望能明确责任并协商赔偿事宜,但主管部门却以“已将蹦床维保责任承包给第三方物业公司”为由,把责任推给第三方,便没了下文。

  其间,俞先生也查了不少资料,对该儿童游乐区的蹦床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提出质疑。他指出,《GB/T 20051-2006无动力类游乐设施技术条件》中要求“蹦床的边缘应铺设发泡塑料软垫,金属框架不得外露”“蹦床周围应设有安全网”,但涉事蹦床既无边缘软垫,也未设置安全网。另外,《GB 19079.23-2013第23部分:蹦床场所》中关于室外蹦床场地的规范,也明确“地面应平整,采用软化保护措施,开放式蹦床四周一米内应铺设不低于15厘米厚的海绵保护垫”,但涉事蹦床也未落实这些防护要求。

涉事蹦床在生态走廊三期儿童游乐区内。方琴摄

  该帖文引发多位网友讨论,有人关心蹦床的设计问题,也有人认为,这次孩子受伤,游乐区主管部门和家长都有责任。

  网友“宁波普通群众”认为,权责要对等,“承包给第三方”就不用负责,这不是理由,主管部门和家长都要担责。但不能为了避免风险,把免费娱乐设施都撤掉,这才是不负责任。

  网友“药行街开明街”则提出疑问:装在地上的这个东西算蹦床吗?如果按国家标准,是不是还要配操作人员?

  网友“orbeta”认为,家长要承担看护责任,本身就是免费提供玩的,别搞得到时候把免费游乐设施都“整没了”。

  9月25日,小e前往现场,网友反映的涉事地点位于生态走廊三期的儿童游乐区,靠近新城派出所南侧。游乐区配备了很多免费的游乐设施,包括滑梯、网绳、跷跷板等,整个场地采用橡胶地面,傍晚时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游乐区玩耍、休闲。

左图为蹦床边缘是铁板材质,右图为孩子被磕破的额头。

  涉事蹦床位于靠近游乐区出入口处,与传统的蹦床不同,它是嵌在地面上的,通常被称为埋地蹦床或地埋式蹦床。据小e观察,该蹦床凹陷深度约3厘米,直径约1.5米,中间有弹性的“网”,边缘用硬质的金属材料围成圈,没有软性材料包裹。小e看到,现场玩埋地蹦床的基本是年龄较大的儿童。

  一位陪孩子玩耍的家长告诉小e,他们就住在附近小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带孩子来这个游乐园玩耍。之前有一些设施出现损坏,现在都已修好了。

  资料显示,该区域的生态走廊项目建设单位是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项目建成后移交给了鄞州区东部新城城市管理中心,而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业已解散。

  小e联系上鄞州区东部新城城市管理中心,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称,公园归他们管辖,但他们不是建设方,如果网友对公园设施设计是否规范存在疑惑,这需要由专业单位来认定。

  “中心请了第三方运营公司负责公园的养护管理,公园内设置了提醒告知牌,也有安保人员在巡逻。一旦发现设施损坏,会及时进行维修更换。”该工作人员告诉小e,他们也想过是否要在埋地蹦床的周围一圈进行封包处理,但封包也有问题,一来容易破损,二来经过此处的市民容易被绊倒,也有安全隐患。

  涉事蹦床的设计是否符合现行国标、建设与管理环节的责任如何厘清,尚待专业机构认定与司法程序进一步明确。目前俞先生已经在走司法途径。小e在此也提醒广大家长:带低龄儿童在公共游乐区活动时,务必履行好监护责任,提前观察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根据孩子年龄选择合适的游乐项目,避免因疏忽导致意外,同时,若遇到设施损坏、安全隐患等问题,可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反馈,共同参与公共空间的安全监督。(宁波民生e点通  方琴)

编辑: 吴旻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