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经济
守护信用·共赢未来|您不可不知的征信知识点
2025-06-24 19:26:03 稿源: 平安产险宁波分公司  

  个人征信信息关系到每个人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可以说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即将到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个人征信的相关知识,让我们共同学习加深对征信的了解。

  什么是信用记录?

  信用记录是企业和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也是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它一般记载了个人基本信息、借贷还款、合同履约等信用情况,包含正面、负面信息。

  信用记录主要储存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市场化企业与个人征信机构中,个人或企业可以通过信用报告获取相关信息。

  信用记录从何处采集信息?

  1、基本信息

  主要由信息主体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主动提供,通常包括:个人:姓名、证件号码、职业等;企业:机构名称、法人代表信息等。

  2、金融信用信息

  这类信息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一般分为信贷信息、保险类信息、证券融资类信息等,可以反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

  3、替代数据

  是指除上述信息外的其他信息,一般来自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机构。

  信用记录有哪些作用?

  信用记录可以客观展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主要应用于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等信贷风险管理环节。目前,信用记录也在逐步应用于员工录用、招投标等资格审查场合。

  保持良好信用,不但有助于更便捷的完成金融服务,也能让工作、生活更加轻松。

  信用记录能修复吗?

  不能。不管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中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任何打着征信修复名义进行的商业活动都是骗局。以下这些典型情况一定要警惕:

  骗局一:

  利用部分人群急于改善信用状况的心理,谎称能够帮助他们删除、修改征信系统中的负面信息,实施诈骗。

  骗局二:

  不法分子通过帮助个人伪造文书、钻金融机构业务漏洞的方法,以恶意逃废债或骗取信贷为目的实施诈骗。

  骗局三:

  利用部分人急于挣钱的心理,谎称“征信修复”是新兴产业,举办“征信修复培训班”来骗取钱财。

  骗局四:

  冒充平台客服,致电用户并生成账户、贷款额度出现异常,或者可以帮助其抹除违约金、利息费等理由实施诈骗。

  守护好个人信用记录,不仅关乎自身利益,更是参与构建“诚信中国”的重要基石。让我们在“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即将来临之际,学习征信知识,树立诚信意识,共同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仇九鼎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市级重大新闻宣传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5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守护信用·共赢未来|您不可不知的征信知识点

稿源: 平安产险宁波分公司 2025-06-24 19:26:03

  个人征信信息关系到每个人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可以说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即将到来,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个人征信的相关知识,让我们共同学习加深对征信的了解。

  什么是信用记录?

  信用记录是企业和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也是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它一般记载了个人基本信息、借贷还款、合同履约等信用情况,包含正面、负面信息。

  信用记录主要储存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市场化企业与个人征信机构中,个人或企业可以通过信用报告获取相关信息。

  信用记录从何处采集信息?

  1、基本信息

  主要由信息主体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主动提供,通常包括:个人:姓名、证件号码、职业等;企业:机构名称、法人代表信息等。

  2、金融信用信息

  这类信息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一般分为信贷信息、保险类信息、证券融资类信息等,可以反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

  3、替代数据

  是指除上述信息外的其他信息,一般来自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等机构。

  信用记录有哪些作用?

  信用记录可以客观展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主要应用于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等信贷风险管理环节。目前,信用记录也在逐步应用于员工录用、招投标等资格审查场合。

  保持良好信用,不但有助于更便捷的完成金融服务,也能让工作、生活更加轻松。

  信用记录能修复吗?

  不能。不管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都无权随意更改、删除征信报告中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任何打着征信修复名义进行的商业活动都是骗局。以下这些典型情况一定要警惕:

  骗局一:

  利用部分人群急于改善信用状况的心理,谎称能够帮助他们删除、修改征信系统中的负面信息,实施诈骗。

  骗局二:

  不法分子通过帮助个人伪造文书、钻金融机构业务漏洞的方法,以恶意逃废债或骗取信贷为目的实施诈骗。

  骗局三:

  利用部分人急于挣钱的心理,谎称“征信修复”是新兴产业,举办“征信修复培训班”来骗取钱财。

  骗局四:

  冒充平台客服,致电用户并生成账户、贷款额度出现异常,或者可以帮助其抹除违约金、利息费等理由实施诈骗。

  守护好个人信用记录,不仅关乎自身利益,更是参与构建“诚信中国”的重要基石。让我们在“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即将来临之际,学习征信知识,树立诚信意识,共同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仇九鼎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