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报料热线:81850000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千万工程”一线风景 | 美丽乡村“动”起来
2023-06-16 09:42: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专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宁网编前语

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下,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宁波始终沿着总书记擘画的路径,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动乡村从环境整治向全面振兴拓展,造就一个个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当前,我们正深入研究新时代“千万工程”的新内涵、新目标、新举措,加快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更有品质、更具魅力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6月9日起,记者蹲点乡村,探究20年来宁波乡村走向富裕、文明、宜居的途径。

中国宁波网记者 戎美容 通讯员 劳超杰 陶铃铃

夏风张扬,万物峥嵘。

翁方村位于余姚河姆渡镇西首,姚江、慈江在此婉转萦回,尽显江南村落的柔美之姿。

暮色将起,走在整洁的村道上,晚霞晕染着一幢幢新式楼房,家家门前一方绿意葱茏的小花园里,夏花开得正艳。村民谢琴音从自家小楼走出来,这时分,她准备去晚锻炼了。

翁方村。

“眼下正是村里几个室外运动场最为热闹的时候!”她说。

记者紧跟谢琴音的脚步,转角进入村里的U字形网红步道。这条一公里的路程串连起村里的文体广场、四季花海、翁氏旧居等人文、自然景观。谢琴音说,别看现在沿途一派新绿,20年前这两侧堆满了陈年垃圾。

步行约10分钟,记者听到了击球声、吆喝声以及欢笑声,想来前方就是运动区了。运动区以文化大礼堂为“圆心”,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多个标准运动场紧挨着,个个场无虚席。

为了引导村民健康安全地锻炼身体,周边还设有宣传栏,内有体育资讯、赛事活动、健身安全须知等知识,考虑十分周全。

过去,运动区是一片荒地。

现在,这里建起了篮球场。

如今的翁方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体育村”,还吸引了陆埠镇、丈亭镇等周边乡镇的村民来此锻炼。村里也先后被授予国家级体育现代化村、省体育强村、省村级体育俱乐部、省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等多项荣誉称号。

但是,这一幅美丽乡村安居图来得不容易,翁方村党支部书记宋泉军道出了原委。

2001年,原先的翁家和方家两村合并,但合村未合心,邻里矛盾时有发生,村道随处可见垃圾。这脏乱差的一幕深深触动了村领导班子,他们想方设法寻找化解之法。

在“千万工程”春风的带动下,村领导班子经过反复商讨,在2006年,选定体育文化为主基调,准备蹚出一条和谐乡村之路。

翁方村的百姓健身房。

经费不足?

基调定好之后,辖区80多家企业纷纷响应,“众筹”300多万元,用时2年,建成了篮球场、文体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2008年之后,这里成了村民运动休闲场所;2010年前后,随着乡贤的赞助、政府的相关补助,羽毛球场、地掷球场、5人足球场也相继落成。

村民接纳度低?

成立体育工作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党员、村干部带头干,挨家挨户去发动,从简单的广场舞入手,发展到如今的11个健身队伍。

15年前,谢琴音就是村里领舞员岑仲波的“动员”下,加入了跳舞队,“那时候的广场舞可是一件新鲜事儿”,从猎奇到喜欢,她甚至戒掉了之前20年的麻将瘾。她说,在村里像她这样“转型”的有很多。

运动单一化?

为了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化,2015年,村里投入300多万元,建成2000多平方米、共计三层的百姓健身房,这一举措更是填补了姚东片区农村健身房建设的空白。

乒乓球场地。

“体育是凝聚人心的媒介,人心齐,万事易。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农村自住房乱搭建的现象由来已久,以前我们经常入户劝说,收效甚微,但这几年随着体育文化建设深入,村民们变得愿意主动配合了。”宋泉军自豪地说,现在翁方村的村民幸福感满满。

环境美了,身体好了,这是最大的财富。在这点上,谢琴音最有发言权,她说,自己有糖尿病,以前一天三场麻将,是医院的“常客”,养成锻炼习惯之后,血糖一直很稳定,人也更有精神。

“现在村庄里健身氛围感十足!”谢琴音打趣道,以往村民的娱乐运动“三部曲”是打麻将、看电视、散散步,随着“体育村”的建设,村民们从“尝鲜感”进阶到“投入感”,各类球队有了,比赛有了,自然而然,“全村总动员”的气氛就有了。

如今回首,宋泉军觉得当初定下这张“蓝图”太正确了,村民文明素养提高了,乡风民风美起来,这便是乡村精神文明的最好注脚。

瑜伽室。

相关统计显示,近3年来,我市共新建百姓健身房等基层体育场地设施600余个,健身运动已成为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发布,对发展乡村体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乡村体育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新闻:

"千万工程"一线风景 | 人人是园丁 旧村落变身芳菲新农村

“千万工程”一线风景 | 深山古村演绎诗意栖居

“千万工程”一线风景 | 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编辑: 杜寅纠错:171964650@qq.com

扫一扫,中国宁波网装进手机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

Copyright(C) 2001-202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1850000 举报邮箱:nb81850@qq.com

“千万工程”一线风景 | 美丽乡村“动”起来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3-06-16 09:42:00

宁网编前语

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和亲自推动下,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宁波始终沿着总书记擘画的路径,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推动乡村从环境整治向全面振兴拓展,造就一个个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当前,我们正深入研究新时代“千万工程”的新内涵、新目标、新举措,加快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更有品质、更具魅力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6月9日起,记者蹲点乡村,探究20年来宁波乡村走向富裕、文明、宜居的途径。

中国宁波网记者 戎美容 通讯员 劳超杰 陶铃铃

夏风张扬,万物峥嵘。

翁方村位于余姚河姆渡镇西首,姚江、慈江在此婉转萦回,尽显江南村落的柔美之姿。

暮色将起,走在整洁的村道上,晚霞晕染着一幢幢新式楼房,家家门前一方绿意葱茏的小花园里,夏花开得正艳。村民谢琴音从自家小楼走出来,这时分,她准备去晚锻炼了。

翁方村。

“眼下正是村里几个室外运动场最为热闹的时候!”她说。

记者紧跟谢琴音的脚步,转角进入村里的U字形网红步道。这条一公里的路程串连起村里的文体广场、四季花海、翁氏旧居等人文、自然景观。谢琴音说,别看现在沿途一派新绿,20年前这两侧堆满了陈年垃圾。

步行约10分钟,记者听到了击球声、吆喝声以及欢笑声,想来前方就是运动区了。运动区以文化大礼堂为“圆心”,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多个标准运动场紧挨着,个个场无虚席。

为了引导村民健康安全地锻炼身体,周边还设有宣传栏,内有体育资讯、赛事活动、健身安全须知等知识,考虑十分周全。

过去,运动区是一片荒地。

现在,这里建起了篮球场。

如今的翁方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体育村”,还吸引了陆埠镇、丈亭镇等周边乡镇的村民来此锻炼。村里也先后被授予国家级体育现代化村、省体育强村、省村级体育俱乐部、省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等多项荣誉称号。

但是,这一幅美丽乡村安居图来得不容易,翁方村党支部书记宋泉军道出了原委。

2001年,原先的翁家和方家两村合并,但合村未合心,邻里矛盾时有发生,村道随处可见垃圾。这脏乱差的一幕深深触动了村领导班子,他们想方设法寻找化解之法。

在“千万工程”春风的带动下,村领导班子经过反复商讨,在2006年,选定体育文化为主基调,准备蹚出一条和谐乡村之路。

翁方村的百姓健身房。

经费不足?

基调定好之后,辖区80多家企业纷纷响应,“众筹”300多万元,用时2年,建成了篮球场、文体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2008年之后,这里成了村民运动休闲场所;2010年前后,随着乡贤的赞助、政府的相关补助,羽毛球场、地掷球场、5人足球场也相继落成。

村民接纳度低?

成立体育工作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党员、村干部带头干,挨家挨户去发动,从简单的广场舞入手,发展到如今的11个健身队伍。

15年前,谢琴音就是村里领舞员岑仲波的“动员”下,加入了跳舞队,“那时候的广场舞可是一件新鲜事儿”,从猎奇到喜欢,她甚至戒掉了之前20年的麻将瘾。她说,在村里像她这样“转型”的有很多。

运动单一化?

为了进一步丰富体育文化,2015年,村里投入300多万元,建成2000多平方米、共计三层的百姓健身房,这一举措更是填补了姚东片区农村健身房建设的空白。

乒乓球场地。

“体育是凝聚人心的媒介,人心齐,万事易。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农村自住房乱搭建的现象由来已久,以前我们经常入户劝说,收效甚微,但这几年随着体育文化建设深入,村民们变得愿意主动配合了。”宋泉军自豪地说,现在翁方村的村民幸福感满满。

环境美了,身体好了,这是最大的财富。在这点上,谢琴音最有发言权,她说,自己有糖尿病,以前一天三场麻将,是医院的“常客”,养成锻炼习惯之后,血糖一直很稳定,人也更有精神。

“现在村庄里健身氛围感十足!”谢琴音打趣道,以往村民的娱乐运动“三部曲”是打麻将、看电视、散散步,随着“体育村”的建设,村民们从“尝鲜感”进阶到“投入感”,各类球队有了,比赛有了,自然而然,“全村总动员”的气氛就有了。

如今回首,宋泉军觉得当初定下这张“蓝图”太正确了,村民文明素养提高了,乡风民风美起来,这便是乡村精神文明的最好注脚。

瑜伽室。

相关统计显示,近3年来,我市共新建百姓健身房等基层体育场地设施600余个,健身运动已成为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发布,对发展乡村体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推进,乡村体育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关新闻:

"千万工程"一线风景 | 人人是园丁 旧村落变身芳菲新农村

“千万工程”一线风景 | 深山古村演绎诗意栖居

“千万工程”一线风景 | 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