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电 影 | 电 视 | English | 对 话 | 时 评 | 图 片 | 健 康 | 时 尚 | 女 性 | 汽车 | 宁波帮 | 社 区 | 博客 | 牛播网 | 论 坛 | 贴吧
首页 | 特别报道 | 视频报道 | 三十年三十事征文 征图 | 改革开放30年30事 | 30年创新人物
高层论述 | 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访谈 | 宁波巨变30年:政治 经济 民生 新农村 科教文化
 
港口触角深入腹地 临港工业的崛起
一所大学改变一座城市  撑起新型社保伞
延续城市文脉的老外滩 起航的商业航母
和谐滕头村 “一村一品”的星火燎原
客运码头的前世今生 浙东第一街的蜕变
马家富
王延勤
王锦文
3561服务班
储吉旺:退伍老兵的传奇人生
熊续强:把握经济脉动的房产巨人
“顺其自然”书写宁波大爱
唐锡尔: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吕忠达:与桥结缘,不走寻常路
严小军:“钱江学者”的海洋梦
吴祖楣:湾底,致富路上的“宁波红”
何承命:中国纺织业的“维科舞步”
相关专题
30年创新人物

张建昌:杭州湾畔致富领头雁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8年12月12日 18:57

人物名片:

  1958年6月生,男,中共党员,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波市大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上榜理由:

  从1992年创办慈溪蔬菜公司开始,2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奋斗在农业第一线,他采取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带动周边几万农户经营近5万亩蔬菜基地,不仅使当地农民种菜致富,而且使长河一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创汇蔬菜生产基地。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宁波农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智慧和精神。他是现代农业先进生产力的自觉追求者。

  创业创新故事

  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10个年头,首批46位中国青年农民走出国门,赴欧洲的联邦德国学习农业先进技术。一年以后,他们返回祖国。20年来,他们紧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农业战线上施展着他们当年学成后的抱负。这其中就有如今慈溪市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波市大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昌。

  创新农业种植结构

  12月4日下午,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脚下的宁波大桥生态农庄,记者碰到了张建昌。已经过了知天命年龄的他,少了当年出国留学时的意气风发,更多的是稳重和成熟。但一提到农业方面的问题,张建昌的话匣子马上就打开了。

  1978年3月,高中毕业后又进修了一年农业知识的张建昌,在长河镇农技站当上了一名农技员。长河是浙江著名的产棉区,当地农民种棉花很有一套,无论产量还是收入都连年增长。但是到了1987年,全国棉花出现产量过剩,长河镇的棉农陷入了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境地。“究竟该种什么?”年轻的张建昌开始了第一次探索,这次探索意义重大。“调整农业结构,这在当时是一个全国性的新课题。”

  在国外“留学”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建昌深刻感受到:围着几亩田地打转转,埋头搞结构调整没有出路,得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和市场铺就畅通的桥梁。

  根据长河的土壤优势,张建昌把目光转向蔬菜开发。1989年,浙江省第一家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河镇农业服务公司宣告成立。在此基础上,1992年3月,又与慈溪市农业部门合资创办了慈溪市蔬菜开发公司,张建昌担任总经理。

  开发公司和当地菜农签订了产销协议,农户上缴一定的信誉金,由公司负责供应良种、肥料、农药。只要农户按协议保质保量交售蔬菜,公司就保证收购,若市场菜价过低则按保护价收购,并退还信誉金和支付利息。

  消息一传开,十里八乡的百姓都羡慕不已:长河人有福分,种地有靠山。

  向市场争利

  然而,张建昌的第一次创新之举并非一帆风顺。1991年的一场西兰花风波,张建昌至今记忆犹新。

  由于从国外引进的蔬菜新品种西兰花收益高,很多农户不听劝阻盲目扩种。那年初冬气候特别反常,气温骤升到30摄氏度以上,长河一带已成熟的西兰花竟然开出了黄花。菜农们慌了手脚,一时间,满载着西兰花的拖拉机、手拉车在蔬菜开发公司门外排起了超过1公里的长队。而当时,西兰花的市场价已跌至公司收购保护价的一半。

  决不能让农民吃亏。那些天,因受热而腐烂的西兰花大多只能拉到垃圾场填埋,但公司仍敞开收购,平均每天收进100吨。菜农们点着钞票欢天喜地地走了,张建昌却有说不出的痛楚:公司净亏15万元。

  严峻的事实使张建昌清醒地认识到,光有一腔热情,只知道保护农民利益还远远不够。在市场经济中,必须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把“向农民让利转变为向市场争利”。

  张建昌踏上了艰难的市场之路。有一年寒冬,他和公司一位员工带着8个车皮300多吨大叶菠菜到东北开拓销路。长春一家大蔬菜公司的负责人听说是乡下来的小经理,敷衍几句便把他冷落在一边。张建昌不气馁,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公司门口摆开了地摊。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被感动了:“凭你这股韧劲,说啥我也要与你做成一笔生意。”后来,这家公司成了张建昌主要的联销伙伴之一。

  就这样,蔬菜开发公司一步步地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构筑起了销售网络。张建昌还密切追踪国际市场,把一半的产品远销到东南亚及欧美十几个国家。今年头10个月,公司销售5500万元,带动2000多核心农户致富。

  进军生态农庄

  最近几年,人们发现张建昌好像“低调”了,很少在报纸、电视上看到有关他的报道。事实上,张建昌并没有离开他深深爱恋并奉献出青春和汗水的土地。除了继续经营蔬菜开发公司外,占地2500亩,集现代科技、观赏农业、休闲产业、中华文明为一体的大桥生态农庄就是他的“杰作”。

  “回国之后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在自己的家乡建起像德国巴伐利亚那样优美的生态农庄,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轻松休闲。”1988年的出国经历让张建昌至今难以忘怀,他也在时时刻刻寻找时机。

  2001年,国家同意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建设,张建昌感到自己多年的梦想有可能实现了。他看中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边上那块杂草丛生的盐碱地。2003年春天,几乎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同步,张建昌联合其他3家公司,投资7500万元启动了集生态、科研、休闲、旅游、生产、教育于一体的“宁波大桥生态农庄”建设。

  如今的大桥生态农庄,处处都能体现张建昌的创新理念:引进美国的观赏园艺布代替水泥路面,既不让土路扬尘影响游客观赏心情,还能保持水土的“正常呼吸”;农庄里装的都是最新的太阳节能灯,24小时供应别墅的热水也是太阳能的,种植的各种新奇蔬菜、养殖的鱼虾、放牧的鸡鸭牛羊都是有机、绿色的……

  走进生态农庄大门,可以看见一副对联:春风沐三村,夏雨泽三农。这充分体现了张建昌的情怀,让因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而失去土地的父老乡亲可以在生态庄园中依旧眷念着原始的土地,在农庄新鲜的空气中、明媚的阳光里,种蔬菜,包鱼塘,开豆腐坊、织布坊、酿酒坊,其乐融融。

  如何使生态农庄这颗杭州湾畔的都市休闲农业明珠更有亮点?张建昌一直都在考虑。“除了五千年农业文化大观园,一切新工业、新工艺、新思想、新技术都应该得到体现,还要让我们祖国的花朵从小爱家乡、爱大自然。”因此,生态农庄又成为宁波中小学生的教育实践基地,今年已有5万名学生进园实践体验。

  30年农村改革,张建昌也整整做了30年的农村工作。“带领农民致富是共产党人从未改变的誓言,也是我一生的职业,我永远不会离开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收益 菠菜 车皮 合资 大门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