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宁波   图片   对话   体育   时尚   女性   娱乐   汽车   股市   旅游   健康   教育   军事   论坛   宁波帮
  影院   广播   电视   亲子   时评   游戏   房产   人才   民营   美食   理财   科技   生活   党教   社区   博客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记者提问
 
请问,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吗?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9年09月17日

  记者提问:刚才发布稿中提到,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逐年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但是,基层群众有病还是习惯往大医院跑,因为在基层小医院看病心里不踏实。请问,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吗?

  答: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重组、体系重构、机制重建和服务重塑,实现基层服务能力达标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县域医共体全称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是指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布局和能力情况,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疗集团。这项改革是解决基层医疗体制问题的重大创新,是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目前,我市医共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一体化”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全市共组建了25家医共体,全面实行扁平化管理、常态化运作,制定了医共体章程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后勤服务等“六统一”管理。二是“规范化”构建医共体管理新体制。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各地均建立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明确各医共体领导组织体系,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设定医共体管委会、卫生健康局、医共体三张权责清单。充分落实医共体在管理和发展方面的自主权。三是“集约化”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截至目前,各区县(市)建立健全县域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43个,积极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同时,设置医共体服务中心、检查预约中心、床位调配中心、统一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号源、床位等服务要素,打通优质资源流动“纵贯线”。四是“清单化”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各区县(市)按照统一要求,分别制订医共体各单位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签约服务等基本作业清单,制订医共体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和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五是“市县联动”助力医共体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市县联动、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推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明确由10家市级医院共全面托管16家县域医共体和县级医院,专科托管17家县域医共体和县级医院。截至7月底,市级专家已下沉319名(其中常驻206名),县级专家已下派386名(其中常驻263名)。

  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推进,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上下贯通,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让老百姓享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稿源: 编辑: 李霞君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 关闭窗口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浪)
官方微博
(腾讯)
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
市政协
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研室
市委农办
市委台办
市编委办
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信访局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委党校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民族宗教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局
市住建委
市城管局
市交通委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商务委
市文广新局
市卫计委
市审计局
市海洋渔业局
市粮食局
市旅游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质监局
市安监局
市外办
市侨办
市法制办
市口岸打私办
市人防办
市经合局
市金融办
市国资委
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文联
市贸促会
市红十字会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会
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
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
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
市社科院
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宁波海关
各县(市)区新闻发言人
 

请问,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吗?

稿源: 2019-09-17 16:03:46

  记者提问:刚才发布稿中提到,我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逐年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但是,基层群众有病还是习惯往大医院跑,因为在基层小医院看病心里不踏实。请问,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吗?

  答: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重组、体系重构、机制重建和服务重塑,实现基层服务能力达标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县域医共体全称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是指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布局和能力情况,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疗集团。这项改革是解决基层医疗体制问题的重大创新,是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目前,我市医共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一体化”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全市共组建了25家医共体,全面实行扁平化管理、常态化运作,制定了医共体章程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采购配送、后勤服务等“六统一”管理。二是“规范化”构建医共体管理新体制。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各地均建立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明确各医共体领导组织体系,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设定医共体管委会、卫生健康局、医共体三张权责清单。充分落实医共体在管理和发展方面的自主权。三是“集约化”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截至目前,各区县(市)建立健全县域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43个,积极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同时,设置医共体服务中心、检查预约中心、床位调配中心、统一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号源、床位等服务要素,打通优质资源流动“纵贯线”。四是“清单化”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各区县(市)按照统一要求,分别制订医共体各单位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签约服务等基本作业清单,制订医共体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和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五是“市县联动”助力医共体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市县联动、助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推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明确由10家市级医院共全面托管16家县域医共体和县级医院,专科托管17家县域医共体和县级医院。截至7月底,市级专家已下沉319名(其中常驻206名),县级专家已下派386名(其中常驻263名)。

  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推进,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上下贯通,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让老百姓享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