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宁波   图片   对话   体育   时尚   女性   娱乐   汽车   股市   旅游   健康   教育   军事   论坛   宁波帮
  影院   广播   电视   亲子   时评   游戏   房产   人才   民营   美食   理财   科技   生活   党教   社区   博客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视频直播
 
宁波市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新闻发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9年01月15日

宁波市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新闻发布

  市委常委、秘书长  施惠芳

  下面,由我介绍一下“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有关进展情况。

  2018年,是宁波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其中,社会群众最关注、党委政府最重视、党员干部最用力的事,就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千人大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会上动员全市上下提振精气神、鼓足实干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推动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高、事业大发展,努力把发展机遇变为发展优势,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一年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创新推进下,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协力攻坚、奋力攀高下,“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已成为宁波推进工作的大载体、狠抓落实的大平台、锤炼干部的大舞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总的来看,过去的一年有四个“关键字”值得关注:第一个字是“争”,紧盯重大项目、顶尖人才、改革试点,竞相争引、主动争揽、积极争创,全市上下争抢机遇、奋勇争先的劲头越来越足、氛围越来越浓、成效越来越明显。第二个字是“实”,从发展实际出发,摸实情、做实功、办实事,项目逐个对照进度抓落地、抓提速,任务逐项按照计划抓推进、抓实效,实打实抓落实,点对点破难题,许多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加稳固。第三个字是“优”,以超常规的力度抓科技投入、抓平台提升、抓成果转化,大院大所签约落地、顶尖人才引进均取得突破,产业创新生态更趋优良;以“最多跑一次”打通政务服务堵点,以“绿波带”行动倒逼公共服务提速,营商环境更加优质。第四个字是“美”,着眼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四美”目标,实施城乡建设五大提升工程,推动城乡环境美丽“蝶变”,“美丽城区+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海岛”的大美格局正在加快塑造成型。

  一年的努力,也体现在相关数据排名上。据近期有关权威机构研究显示,宁波一些排名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上升,将成为全国第15个GDP破万亿的城市。从营商环境来看,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宁波位居第8,比上年上升了10位;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显示,我市项目审批效率居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从创新环境来看,2018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指数、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排名宁波均居第9。从人才环境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宁波人才净流入率达9.2%,居全国城市第2。从安居环境来看,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宁波位居第2。

  具体来说,工作成效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项目争速全域兴起,大项目好项目加快落地

  2018年,全市共选取400余个总投资超万亿的市重点项目作为“项目争速”行动重点攻坚项目。其中,197个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50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08亿元,计划完成率120.7%;55个省市县长项目中3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超额完成落地率50%的年度目标。

  一批前期项目加快推进。122个市重大前期项目中,114个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占比93.4%,去年提前开工或转入今年开工计划的占62.3%。如,沪嘉甬铁路运量、线站位等4个专题方案通过铁路总公司审查,目前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标,正在深入开展工可研究;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完成工可编制;甬舟铁路完成可研审查;沪甬跨海交通通道写入《加强沪甬两地交通运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象山湾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预计今年开工建设;大庆南路北延、东钱湖快速路等7个城市道路项目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形成实质性储备。

  一批签约项目加快落地。着力招大引强扩大投资规模, 去年国内招商引资项目712个,实到资金1266.8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制造业项目实到资金408.6亿元,占比32.3%。新设外资企业623家,投资额1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2亿美元,同比增长7.2%。引进(增资)雀巢、沃尔沃、马士基、华润集团、默沙东等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引进数创近年新高。特别是引进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项目,如福瑞凌降温薄膜、石墨烯纳米材料、航天云网云制造基地、华为沃土工场等2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并引进支持“3511”产业和智能经济领域项目148个。全年民间投资完成投资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21%。

  一批落地项目加快建设。2018年省、市集中开工的195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新建双班年产30万套汽车车身部件等16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开工建设。为加快项目进度,年中又梳理选取70个重大项目开展“亮工期、作承诺、促提速”活动,让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倒逼压实项目推进之责。到去年12月底,70个项目按计划推进的68个,投资进度达129.2%。

  二、产业争先加快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布点扩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加快成长。聚焦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绿色都市农业等新兴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年新增市创新型初创企业1976家,高新技术苗子企业10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51家;新增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88家,累计865家,总量居全省第一;新增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1742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3%和10%左右,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有望达到50%以上。加速推进中国软件名城“一园三基地”产业布局,中芯宁波N2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已集聚材料、设计、制造及封测企业60余家,“宁波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传统产业加快提升。积极推进“246”产业体系建设,新增3家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以数字化作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主要方向,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智能化诊断“三年两个全覆盖”行动,推进3244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完成716家企业智能化诊断。开展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杭州湾新区汽车制造业产业基地等5个基地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占全省总数的22.7%。涌现出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群体,有13家企业入围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约占全国总数的8.1%,入选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培育省“小升规”“创业之星”4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总入库数达到3910家,其中去年入库1894家。新增上云企业3.11万家,累计突破7万家。新增主持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30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93项,主持制定“浙江制造”标准85项,已超额完成目标要求;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21家,认证证书40张,国际认证证书17张。

  企运成本和能耗实现双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降本减负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降本减负促进实体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十条”政策举措,市级涉及新增减负额约16亿元。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5%,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84家,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作坊)2178家,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绿色设计产品22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4项、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数量继续领跑全省。

  三、科技争投开始发力,区域创新生态日益改善

  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线,紧盯平台、人才、投入、转化等科技创新关键节点,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八倍增”计划,科技创新各项指标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科技统计监测评价居全省第2、综合评价居全省第3,区域创新生态正向更高处迈进。

  科研投入破纪录。出台科技新政46条,预计全年市、县两级下达财政科技经费同比增长33.1%,全市全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6%。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科研)投入300余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05.4%,全市1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家支出研发经费1657.8万元,同比增加216.3万元/家。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去年全市完成技术交易额135.5亿元,同比增长65.7%。

  人才引进创新高。新引进海内外全职院士9名,特别是甬籍院士全职回归实现零的突破、达到3名。全年共新引进顶尖人才45名,“国千”“国万”等领军人才155人,均实现翻番增长,其中领军人才居全省首位。各类平台载体也争相引进高层次人才,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已集聚39位高层次人才;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已引入院士科学家2人。全年机械制造行业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首位,新引进高校毕业生数、新迁入市区户口数分别同比增长18.9%、19.7%,新增高技能人才5万人,同比增长19%,均实现高位增长。

  平台建设大发力。先后引进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宁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大院大所10家,为历年之最。一批落地平台实效发挥明显,如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正式投产,全球首批产业化辐射制冷降温薄膜产品已下线生产,在一年内将一项世界级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变成量产品,又一次创造“宁波速度”。布局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智能装备等领域,建设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8家、市级11家。新增省市级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293家,累计239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20家。

  科技攻关新突破。重大科技攻关实现新突破,首批8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共109个项目立项实施,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首获省科技创新重大贡献奖。在1月8日召开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宁波揽得6项二等奖以上国家科技奖,其中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推动行业细分领域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研制出首条国产化500KV深海脐带缆、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整车平台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

  四、城乡争优有所进步,城靓乡美格局正加快成型

  从民生点滴细微处着眼,从城乡精细化管理入手,扎实推进“一统三强五提升”攻坚行动,城乡面貌正发生全面、积极、有效的改变。

  城市核心区块品质更高了。推进核心板块58个重点区块、247个重点项目建设,去年共完成投资1040.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24.9%。“三江六岸”、东部新城品质提升工程成效明显,宁波新世界广场、绿地中心、宁波中心、生态走廊三期、明湖北区、城市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整治了一批城市主干道、门户区和城乡结合部,海绵城市试点区不断扩大,已开工项目148个,中心城区8个老旧小区试点全部实现开工改造。

  民生关键小事整治更实了。大力开展“围挡”“桥头跳”和车棚住人、垃圾分类等民生关键小事整治,并适时开展“挑刺亮剑”行动,通过随机访、随手拍的形式,将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图片、小视频等方式分地区、分行业推送给属地区县(市)和行业主管部门,督促限期整改并进行“回访”,从每一个细节问题入手,让城市形象更加出彩。持续推进围挡整治抢建设行动,完成围挡提升项目1392个、568公里。推进桥头跳整治工作,累计完成整治205座,印发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导则,全面规范桥头地基处理技术管理和施工标准。开展“平坦行动”,加大市政设施养护力度,中心城区累计完成路面坑洞修补2.6万余处6.2万平方米;修复人行道约9.01万平方米,道路大面积沥青摊铺44.2万平方米。

  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更优了。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奉化区萧王庙街道、宁海县强蛟镇、鄞州区横溪镇等20余个乡镇获评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57个乡镇全部顺利通过省里考核验收。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行动,全年创建A级景区村庄256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55个;创建2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市累计成功创建104个省级、7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2个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38条城乡文明示范线。开展农村公厕改造行动,到去年11月底已完成改造5425座,预计全年完成5600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推进,45个30吨以上试点村通过标准化运维验收,各项指标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致力打造“环境美、村庄美、住房美、乡风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新农村升级版,目前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100天行动”正在全线推进。

  五、服务争效初见成效,营商环境进一步趋优

  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全面实施服务争效“绿波带”行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盏绿灯、一路绿灯,全面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

  政务服务效率有所提升。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服务争效头号工程来抓,目前已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全覆盖。压缩企业常态化开办时间至3.5天,是全国时间最短、标准最高城市之一,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推进“证照电子化”、打造“无证件城市”的创新做法得到车俊书记的批示肯定,今年将在全省推广。842项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约占63.17%,超过年初确定的50%目标;485项市级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实现率达74.6%。加速推进“掌上办”平台一体化建设,目前已开通移动端掌上办事服务事项286项,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今年开通200项的目标。

  群众办事体验有所改进。去年初开始,以打开“半扇门”、提升获得感为主题,联合市级相关媒体,对城区的车站、银行等近60个公共服务窗口开展集中暗访,并两次组织“回头看”,发现并曝光了40多个具体问题。去年9月份,又组织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服务争效大检查,检查范围涵盖市级30个服务争效重点攻坚项目和10个区县(市)、5个开发区的400多个单位和窗口,共发现60多个问题,并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推送,促动各级各部门深入查漏补缺。贴身跟踪体验企业群众办事,深入排查政务办事的“堵痛难”问题,以具体案例来检验群众真实获得感,期间共发现12个案列共19个问题,分别移送相关部门督促整改。

  贸易通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取消进口分拨货物纸质舱单、移箱单、现场记录单,进口拼箱拆箱作业实现无纸化审批,无纸化率达到96.13%。宁波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压缩63.8%,比全国高出9.8个百分点。“单一窗口”信用保险专区正式上线,累计已为260家企业提供风险信息、风险咨询、服务小微、信保融资、保户通道等进出口贸易保障。开辟中东欧国家商品进出口查验绿色通道,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溯源方式、进口冷链商品查验流程和前置进口商品标签审验程序等得到进一步简化优化。

  六、党建争强全面推进,引领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按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的要求,实施好“党建争强、聚力攻坚”专项行动,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气象引领创造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建强堡垒。深入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锋领港城”平台体系,先后建成“红色故里”“醉美山居”“生态田园”等6条锋领精品带和510个锋领示范片,我市及慈溪被列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推行基层党组织星际考评和底线管理,着力推动农村基层党支部整改提高、晋位升级,129个农村后进基层党组织全部实现整转,高标准建成3000个锋领党支部。

  选好干部。选派1212名干部到“六争攻坚”一线挂职,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开展干部表现一线调研,“双找”了一批好班子、好团队、好干部,举办“六争攻坚”干部风采集中展示活动和先锋榜展览。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六争攻坚”的若干意见,配套制定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澄清保护等具体办法,在全国首创制定“1+X”政策体系,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供政策保障。

  严管执纪。推进清廉宁波建设,出台《关于推进清廉宁波建设的决定》,坚持出实招加强日常监督、动真格从严执纪监督,以对标对账、加油加速为主线,以暗访检查、跟踪问效为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传导压力、落实责任。

  过去一年,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逐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常态,严查不落实的事、严究不落实的人也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常态。如,5天4次飞行谈判,谈出了一个世界级的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大项目,一个月内项目落地;又如,郑书记在出国前一天与上海交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出国回来后的第二天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时间仅隔12天。

  我们感到,之所以全市上下能奋发干事创业、奋力攻坚破难、奋勇争先进位,关键是靠以上率下真抓落实,齐心协力共抓落实,一线建功狠抓落实。这一年,所有市级领导全部领衔攻坚项目,带头挑最重担子、啃最硬骨头,争项目、抢人才、用机遇,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干部肩头的担当与责任。在市级领导带头示范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以身作则,抢机遇态度积极,抢人才行动迅速,抢项目劲头很足,形成了“党政主抓、主管带头抓、四套班子齐上阵、区县(市)共发力、干部一线建新功”的“六争攻坚”的良好氛围。当然,这一切与在座的媒体朋友们始终关注关爱宁波是分不开的,一年来你们为宁波发展宣传造势,创新开展媒体监督,积极参与攻坚行动,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抓落实专项办,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少行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项目争速来看,一些签约注册的重大项目前期准备时间较长,从计划投资变为实际投资的进度不够快,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一些项目涉及的土地、资金问题及用海、用能审批等政策性问题解决难度较大。从产业争先来看,工业投资乏力,新引进和储备的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重大工业项目偏少,产业链高端延伸不够,制造业回落较快,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尤其是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从科技争投来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新引进的创新平台、科研院所尚未形成足够的科技创新带动力,仍旧存在高端创新资源不足、战略性和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等短板,在激励广大企业主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上也缺乏多样化手段。从城乡争优来看,城乡改造提升过程中项目实施不同步、地上地下不联动、时间空间无统筹、工程交叉影响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围挡”整治、老小区整治、垃圾分类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力。从服务争效来看,“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一些领域仍存在服务“堵点”“盲点”和顽疾,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从党建争强来看,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基层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党员干部担当精神、敬业精神、能力作风仍需持续改进,工作落实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有待健全完善,精准引进人才、高效服务人才、有效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支撑不够有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瞄准最为薄弱、最具潜力、最有优势、最容易见效的领域,继续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以项目大攻坚、产业大提升、创新大突破、品质大提档、服务大增效、作风大提振为重点,持续发力、不断突破,赶超发展、争先进位,做到每个争都有具体项目、有工作目标、有时间要求、有责任单位,确保全市上下“争”的激情不减、“攻”的热度不冷、“攀”的劲头不降,努力走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前列,奋力推进宁波的高质量发展和“名城名都”建设。特别是根据郑书记的指示精神,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围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开展“亮、晒、找、问、看”等系列活动,并借助媒体监督的力量,把“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向纵深推进。届时,恳请广大媒体朋友们积极参与、关注报道。

稿源: 编辑: 李霞君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 关闭窗口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浪)
官方微博
(腾讯)
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
市政协
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研室
市委农办
市委台办
市编委办
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信访局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委党校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民族宗教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局
市住建委
市城管局
市交通委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商务委
市文广新局
市卫计委
市审计局
市海洋渔业局
市粮食局
市旅游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质监局
市安监局
市外办
市侨办
市法制办
市口岸打私办
市人防办
市经合局
市金融办
市国资委
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文联
市贸促会
市红十字会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会
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
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
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
市社科院
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宁波海关
各县(市)区新闻发言人
 

宁波市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新闻发布

稿源: 2019-01-15 13:58:15

宁波市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新闻发布

  市委常委、秘书长  施惠芳

  下面,由我介绍一下“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有关进展情况。

  2018年,是宁波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其中,社会群众最关注、党委政府最重视、党员干部最用力的事,就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千人大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在会上动员全市上下提振精气神、鼓足实干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推动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高、事业大发展,努力把发展机遇变为发展优势,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一年来,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创新推进下,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协力攻坚、奋力攀高下,“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已成为宁波推进工作的大载体、狠抓落实的大平台、锤炼干部的大舞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总的来看,过去的一年有四个“关键字”值得关注:第一个字是“争”,紧盯重大项目、顶尖人才、改革试点,竞相争引、主动争揽、积极争创,全市上下争抢机遇、奋勇争先的劲头越来越足、氛围越来越浓、成效越来越明显。第二个字是“实”,从发展实际出发,摸实情、做实功、办实事,项目逐个对照进度抓落地、抓提速,任务逐项按照计划抓推进、抓实效,实打实抓落实,点对点破难题,许多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加稳固。第三个字是“优”,以超常规的力度抓科技投入、抓平台提升、抓成果转化,大院大所签约落地、顶尖人才引进均取得突破,产业创新生态更趋优良;以“最多跑一次”打通政务服务堵点,以“绿波带”行动倒逼公共服务提速,营商环境更加优质。第四个字是“美”,着眼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四美”目标,实施城乡建设五大提升工程,推动城乡环境美丽“蝶变”,“美丽城区+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海岛”的大美格局正在加快塑造成型。

  一年的努力,也体现在相关数据排名上。据近期有关权威机构研究显示,宁波一些排名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上升,将成为全国第15个GDP破万亿的城市。从营商环境来看,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宁波位居第8,比上年上升了10位;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显示,我市项目审批效率居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从创新环境来看,2018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指数、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排名宁波均居第9。从人才环境来看,去年前三季度,宁波人才净流入率达9.2%,居全国城市第2。从安居环境来看,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宁波位居第2。

  具体来说,工作成效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项目争速全域兴起,大项目好项目加快落地

  2018年,全市共选取400余个总投资超万亿的市重点项目作为“项目争速”行动重点攻坚项目。其中,197个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50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08亿元,计划完成率120.7%;55个省市县长项目中3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超额完成落地率50%的年度目标。

  一批前期项目加快推进。122个市重大前期项目中,114个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占比93.4%,去年提前开工或转入今年开工计划的占62.3%。如,沪嘉甬铁路运量、线站位等4个专题方案通过铁路总公司审查,目前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标,正在深入开展工可研究;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完成工可编制;甬舟铁路完成可研审查;沪甬跨海交通通道写入《加强沪甬两地交通运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象山湾疏港高速昆亭至塘溪段、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预计今年开工建设;大庆南路北延、东钱湖快速路等7个城市道路项目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形成实质性储备。

  一批签约项目加快落地。着力招大引强扩大投资规模, 去年国内招商引资项目712个,实到资金1266.8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制造业项目实到资金408.6亿元,占比32.3%。新设外资企业623家,投资额1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3.2亿美元,同比增长7.2%。引进(增资)雀巢、沃尔沃、马士基、华润集团、默沙东等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引进数创近年新高。特别是引进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项目,如福瑞凌降温薄膜、石墨烯纳米材料、航天云网云制造基地、华为沃土工场等2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并引进支持“3511”产业和智能经济领域项目148个。全年民间投资完成投资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21%。

  一批落地项目加快建设。2018年省、市集中开工的195个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新建双班年产30万套汽车车身部件等16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开工建设。为加快项目进度,年中又梳理选取70个重大项目开展“亮工期、作承诺、促提速”活动,让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倒逼压实项目推进之责。到去年12月底,70个项目按计划推进的68个,投资进度达129.2%。

  二、产业争先加快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培育“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布点扩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加快成长。聚焦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绿色都市农业等新兴领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年新增市创新型初创企业1976家,高新技术苗子企业10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51家;新增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288家,累计865家,总量居全省第一;新增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5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1742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3%和10%左右,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有望达到50%以上。加速推进中国软件名城“一园三基地”产业布局,中芯宁波N2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已集聚材料、设计、制造及封测企业60余家,“宁波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传统产业加快提升。积极推进“246”产业体系建设,新增3家千亿级龙头培育企业。以数字化作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主要方向,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智能化诊断“三年两个全覆盖”行动,推进3244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完成716家企业智能化诊断。开展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杭州湾新区汽车制造业产业基地等5个基地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占全省总数的22.7%。涌现出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群体,有13家企业入围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约占全国总数的8.1%,入选企业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培育省“小升规”“创业之星”4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总入库数达到3910家,其中去年入库1894家。新增上云企业3.11万家,累计突破7万家。新增主持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30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93项,主持制定“浙江制造”标准85项,已超额完成目标要求;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21家,认证证书40张,国际认证证书17张。

  企运成本和能耗实现双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降本减负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降本减负促进实体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十条”政策举措,市级涉及新增减负额约16亿元。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5%,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84家,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作坊)2178家,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绿色设计产品22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4项、绿色供应链企业1家,数量继续领跑全省。

  三、科技争投开始发力,区域创新生态日益改善

  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线,紧盯平台、人才、投入、转化等科技创新关键节点,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八倍增”计划,科技创新各项指标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科技统计监测评价居全省第2、综合评价居全省第3,区域创新生态正向更高处迈进。

  科研投入破纪录。出台科技新政46条,预计全年市、县两级下达财政科技经费同比增长33.1%,全市全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6%。规上工业企业技术(科研)投入300余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05.4%,全市1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家支出研发经费1657.8万元,同比增加216.3万元/家。加快科技大市场建设,去年全市完成技术交易额135.5亿元,同比增长65.7%。

  人才引进创新高。新引进海内外全职院士9名,特别是甬籍院士全职回归实现零的突破、达到3名。全年共新引进顶尖人才45名,“国千”“国万”等领军人才155人,均实现翻番增长,其中领军人才居全省首位。各类平台载体也争相引进高层次人才,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已集聚39位高层次人才;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已引入院士科学家2人。全年机械制造行业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首位,新引进高校毕业生数、新迁入市区户口数分别同比增长18.9%、19.7%,新增高技能人才5万人,同比增长19%,均实现高位增长。

  平台建设大发力。先后引进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宁波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大院大所10家,为历年之最。一批落地平台实效发挥明显,如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正式投产,全球首批产业化辐射制冷降温薄膜产品已下线生产,在一年内将一项世界级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变成量产品,又一次创造“宁波速度”。布局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新材料、精细化工、智能装备等领域,建设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8家、市级11家。新增省市级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293家,累计239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20家。

  科技攻关新突破。重大科技攻关实现新突破,首批8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共109个项目立项实施,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首获省科技创新重大贡献奖。在1月8日召开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宁波揽得6项二等奖以上国家科技奖,其中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推动行业细分领域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研制出首条国产化500KV深海脐带缆、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整车平台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

  四、城乡争优有所进步,城靓乡美格局正加快成型

  从民生点滴细微处着眼,从城乡精细化管理入手,扎实推进“一统三强五提升”攻坚行动,城乡面貌正发生全面、积极、有效的改变。

  城市核心区块品质更高了。推进核心板块58个重点区块、247个重点项目建设,去年共完成投资1040.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率124.9%。“三江六岸”、东部新城品质提升工程成效明显,宁波新世界广场、绿地中心、宁波中心、生态走廊三期、明湖北区、城市文化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整治了一批城市主干道、门户区和城乡结合部,海绵城市试点区不断扩大,已开工项目148个,中心城区8个老旧小区试点全部实现开工改造。

  民生关键小事整治更实了。大力开展“围挡”“桥头跳”和车棚住人、垃圾分类等民生关键小事整治,并适时开展“挑刺亮剑”行动,通过随机访、随手拍的形式,将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图片、小视频等方式分地区、分行业推送给属地区县(市)和行业主管部门,督促限期整改并进行“回访”,从每一个细节问题入手,让城市形象更加出彩。持续推进围挡整治抢建设行动,完成围挡提升项目1392个、568公里。推进桥头跳整治工作,累计完成整治205座,印发桥梁接坡地基处理技术导则,全面规范桥头地基处理技术管理和施工标准。开展“平坦行动”,加大市政设施养护力度,中心城区累计完成路面坑洞修补2.6万余处6.2万平方米;修复人行道约9.01万平方米,道路大面积沥青摊铺44.2万平方米。

  城镇农村人居环境更优了。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奉化区萧王庙街道、宁海县强蛟镇、鄞州区横溪镇等20余个乡镇获评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57个乡镇全部顺利通过省里考核验收。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行动,全年创建A级景区村庄256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55个;创建25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市累计成功创建104个省级、7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和2个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38条城乡文明示范线。开展农村公厕改造行动,到去年11月底已完成改造5425座,预计全年完成5600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稳步推进,45个30吨以上试点村通过标准化运维验收,各项指标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致力打造“环境美、村庄美、住房美、乡风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新农村升级版,目前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100天行动”正在全线推进。

  五、服务争效初见成效,营商环境进一步趋优

  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全面实施服务争效“绿波带”行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盏绿灯、一路绿灯,全面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

  政务服务效率有所提升。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服务争效头号工程来抓,目前已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全覆盖。压缩企业常态化开办时间至3.5天,是全国时间最短、标准最高城市之一,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推进“证照电子化”、打造“无证件城市”的创新做法得到车俊书记的批示肯定,今年将在全省推广。842项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约占63.17%,超过年初确定的50%目标;485项市级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实现率达74.6%。加速推进“掌上办”平台一体化建设,目前已开通移动端掌上办事服务事项286项,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今年开通200项的目标。

  群众办事体验有所改进。去年初开始,以打开“半扇门”、提升获得感为主题,联合市级相关媒体,对城区的车站、银行等近60个公共服务窗口开展集中暗访,并两次组织“回头看”,发现并曝光了40多个具体问题。去年9月份,又组织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服务争效大检查,检查范围涵盖市级30个服务争效重点攻坚项目和10个区县(市)、5个开发区的400多个单位和窗口,共发现60多个问题,并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推送,促动各级各部门深入查漏补缺。贴身跟踪体验企业群众办事,深入排查政务办事的“堵痛难”问题,以具体案例来检验群众真实获得感,期间共发现12个案列共19个问题,分别移送相关部门督促整改。

  贸易通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取消进口分拨货物纸质舱单、移箱单、现场记录单,进口拼箱拆箱作业实现无纸化审批,无纸化率达到96.13%。宁波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压缩63.8%,比全国高出9.8个百分点。“单一窗口”信用保险专区正式上线,累计已为260家企业提供风险信息、风险咨询、服务小微、信保融资、保户通道等进出口贸易保障。开辟中东欧国家商品进出口查验绿色通道,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溯源方式、进口冷链商品查验流程和前置进口商品标签审验程序等得到进一步简化优化。

  六、党建争强全面推进,引领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按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的要求,实施好“党建争强、聚力攻坚”专项行动,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气象引领创造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建强堡垒。深入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锋领港城”平台体系,先后建成“红色故里”“醉美山居”“生态田园”等6条锋领精品带和510个锋领示范片,我市及慈溪被列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推行基层党组织星际考评和底线管理,着力推动农村基层党支部整改提高、晋位升级,129个农村后进基层党组织全部实现整转,高标准建成3000个锋领党支部。

  选好干部。选派1212名干部到“六争攻坚”一线挂职,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开展干部表现一线调研,“双找”了一批好班子、好团队、好干部,举办“六争攻坚”干部风采集中展示活动和先锋榜展览。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六争攻坚”的若干意见,配套制定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澄清保护等具体办法,在全国首创制定“1+X”政策体系,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供政策保障。

  严管执纪。推进清廉宁波建设,出台《关于推进清廉宁波建设的决定》,坚持出实招加强日常监督、动真格从严执纪监督,以对标对账、加油加速为主线,以暗访检查、跟踪问效为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传导压力、落实责任。

  过去一年,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逐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常态,严查不落实的事、严究不落实的人也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常态。如,5天4次飞行谈判,谈出了一个世界级的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大项目,一个月内项目落地;又如,郑书记在出国前一天与上海交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出国回来后的第二天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时间仅隔12天。

  我们感到,之所以全市上下能奋发干事创业、奋力攻坚破难、奋勇争先进位,关键是靠以上率下真抓落实,齐心协力共抓落实,一线建功狠抓落实。这一年,所有市级领导全部领衔攻坚项目,带头挑最重担子、啃最硬骨头,争项目、抢人才、用机遇,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干部肩头的担当与责任。在市级领导带头示范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以身作则,抢机遇态度积极,抢人才行动迅速,抢项目劲头很足,形成了“党政主抓、主管带头抓、四套班子齐上阵、区县(市)共发力、干部一线建新功”的“六争攻坚”的良好氛围。当然,这一切与在座的媒体朋友们始终关注关爱宁波是分不开的,一年来你们为宁波发展宣传造势,创新开展媒体监督,积极参与攻坚行动,为“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抓落实专项办,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少行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项目争速来看,一些签约注册的重大项目前期准备时间较长,从计划投资变为实际投资的进度不够快,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一些项目涉及的土地、资金问题及用海、用能审批等政策性问题解决难度较大。从产业争先来看,工业投资乏力,新引进和储备的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重大工业项目偏少,产业链高端延伸不够,制造业回落较快,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尤其是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从科技争投来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新引进的创新平台、科研院所尚未形成足够的科技创新带动力,仍旧存在高端创新资源不足、战略性和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等短板,在激励广大企业主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上也缺乏多样化手段。从城乡争优来看,城乡改造提升过程中项目实施不同步、地上地下不联动、时间空间无统筹、工程交叉影响大等问题依然存在,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围挡”整治、老小区整治、垃圾分类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力。从服务争效来看,“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一些领域仍存在服务“堵点”“盲点”和顽疾,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从党建争强来看,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基层干部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党员干部担当精神、敬业精神、能力作风仍需持续改进,工作落实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有待健全完善,精准引进人才、高效服务人才、有效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支撑不够有力。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瞄准最为薄弱、最具潜力、最有优势、最容易见效的领域,继续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以项目大攻坚、产业大提升、创新大突破、品质大提档、服务大增效、作风大提振为重点,持续发力、不断突破,赶超发展、争先进位,做到每个争都有具体项目、有工作目标、有时间要求、有责任单位,确保全市上下“争”的激情不减、“攻”的热度不冷、“攀”的劲头不降,努力走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前列,奋力推进宁波的高质量发展和“名城名都”建设。特别是根据郑书记的指示精神,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围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开展“亮、晒、找、问、看”等系列活动,并借助媒体监督的力量,把“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向纵深推进。届时,恳请广大媒体朋友们积极参与、关注报道。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