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宁波   图片   对话   体育   时尚   女性   娱乐   汽车   股市   旅游   健康   教育   军事   论坛   宁波帮
  影院   广播   电视   亲子   时评   游戏   房产   人才   民营   美食   理财   科技   生活   党教   社区   博客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记者提问
 
介绍一下当前的建设情况以及今后的目标措施?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8年11月22日

  记者提问:推进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是余姚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势和亮点,刚才的新闻发布中也多次提到,请余姚市经信局王文权局长具体介绍一下当前的建设情况以及今后的目标措施?

  王文权答: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发展智能经济为着力点,大力探索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平台带动的工业创新发展新路,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实现较快推进。今年我们坚决落实“六争攻坚”“双争双创”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一是经济运行趋稳,1-9月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利润分别增长13.1%、11.3%、18.8%,增加值增速居宁波第二。二是产业结构趋优,1-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6%、16.2%、12.8%,均快于规上工业增速;互联网经济规模达976.7亿元。三是创新发展趋快,新引育“国千”6人,引进院士7人、院士项目4个,规上企业完成科技经费投入35.1亿;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9.8%。四是招引项目趋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4%,已签约1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50亿,其中容百锂电、绿地科技中心、甬矽电子等11个已落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锚定高质量打造全国智能经济发展示范样板的战略追求,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快节奏推进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倾力推进余姚由“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跃升。具体抓好五方面工作:一、谋深谋实重点产业。聚焦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三大领域”,主攻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等“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产业争先”、主攻产业培育提升行动,不断给产业升级换挡加注“智能”因子。如机器人产业我们将加快推进浙大机器人产业集团、川崎机器人产业园等建设,力争2020年突破2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吉利汽车、容百锂电、新能源重卡产业园等建设,力争到2020年突破150亿元。二、主抓主攻重大平台。主动对接前湾新区建设,谋划建设余姚大道智能科创走廊,重点发展、优化提升、精心培育一批智能经济集聚区,引领辐射全市智能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两园”建设,加快智能经济领域前沿项目、高新人才招引集聚,努力打造杭州湾大湾区的智造中心。持续推动余姚经济开发区、余姚工业园区提档升级,高效抓好机器人智谷、智能光电、中国云城等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三、培大培强企业主体。持之以恒抓好企业梯队培育,深入实施“350”企业培育计划、“凤凰”行动余姚计划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力争到2020年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以上,上市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全力以赴抓好企业质量效益提升,持续实施智能制造“千百十个”“三强一制造”“企业上云”系列工程,广泛运用“智能化+”“互联网+”“标准化+”,力争到2020年实现智能化诊断全覆盖、智能工程公司与智能制造企业双倍增。四、集聚集成创新动能。发挥“4个500万”政策、1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作用,深化“百企百‘千人’”“姚江英才计划”“姚城工匠”培育工程,高质量建设院士科学技术产业化基地,努力为智能经济发展更多智力支撑。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持续高标准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深化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年行动,拓展提升中科同创、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宁研院等功能,加快智能经济领域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努力使智能经济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有力。五、抓好抓优发展生态。积极完善全方位、多维度的智能经济发展机制,努力形成最优发展生态。政策上深化“1135”工程,用好“1+9+Y”系列政策和河姆渡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蔚蓝智谷等产业基金,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要素上进一步完善工业土地弹性出让、“标准地”等创新机制,全域实施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低散乱污”整治行动,加快资源要素向智能经济领域集聚。服务上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力争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再缩减,推动“土地超市”等改革举措再深化。

稿源: 编辑: 李霞君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 关闭窗口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浪)
官方微博
(腾讯)
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
市政协
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研室
市委农办
市委台办
市编委办
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信访局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委党校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民族宗教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局
市住建委
市城管局
市交通委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商务委
市文广新局
市卫计委
市审计局
市海洋渔业局
市粮食局
市旅游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质监局
市安监局
市外办
市侨办
市法制办
市口岸打私办
市人防办
市经合局
市金融办
市国资委
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文联
市贸促会
市红十字会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管委会
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
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
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
市社科院
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宁波海关
各县(市)区新闻发言人
 

介绍一下当前的建设情况以及今后的目标措施?

稿源: 2018-11-22 16:10:30

  记者提问:推进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是余姚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势和亮点,刚才的新闻发布中也多次提到,请余姚市经信局王文权局长具体介绍一下当前的建设情况以及今后的目标措施?

  王文权答: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发展智能经济为着力点,大力探索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平台带动的工业创新发展新路,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实现较快推进。今年我们坚决落实“六争攻坚”“双争双创”决策部署,持续推进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一是经济运行趋稳,1-9月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利润分别增长13.1%、11.3%、18.8%,增加值增速居宁波第二。二是产业结构趋优,1-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6%、16.2%、12.8%,均快于规上工业增速;互联网经济规模达976.7亿元。三是创新发展趋快,新引育“国千”6人,引进院士7人、院士项目4个,规上企业完成科技经费投入35.1亿;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9.8%。四是招引项目趋好,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1.4%,已签约1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650亿,其中容百锂电、绿地科技中心、甬矽电子等11个已落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锚定高质量打造全国智能经济发展示范样板的战略追求,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快节奏推进智能经济示范区建设,倾力推进余姚由“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跃升。具体抓好五方面工作:一、谋深谋实重点产业。聚焦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三大领域”,主攻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等“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产业争先”、主攻产业培育提升行动,不断给产业升级换挡加注“智能”因子。如机器人产业我们将加快推进浙大机器人产业集团、川崎机器人产业园等建设,力争2020年突破2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推进吉利汽车、容百锂电、新能源重卡产业园等建设,力争到2020年突破150亿元。二、主抓主攻重大平台。主动对接前湾新区建设,谋划建设余姚大道智能科创走廊,重点发展、优化提升、精心培育一批智能经济集聚区,引领辐射全市智能经济发展。重点抓好“两园”建设,加快智能经济领域前沿项目、高新人才招引集聚,努力打造杭州湾大湾区的智造中心。持续推动余姚经济开发区、余姚工业园区提档升级,高效抓好机器人智谷、智能光电、中国云城等特色小镇建设,全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三、培大培强企业主体。持之以恒抓好企业梯队培育,深入实施“350”企业培育计划、“凤凰”行动余姚计划和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力争到2020年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以上,上市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全力以赴抓好企业质量效益提升,持续实施智能制造“千百十个”“三强一制造”“企业上云”系列工程,广泛运用“智能化+”“互联网+”“标准化+”,力争到2020年实现智能化诊断全覆盖、智能工程公司与智能制造企业双倍增。四、集聚集成创新动能。发挥“4个500万”政策、1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作用,深化“百企百‘千人’”“姚江英才计划”“姚城工匠”培育工程,高质量建设院士科学技术产业化基地,努力为智能经济发展更多智力支撑。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持续高标准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深化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年行动,拓展提升中科同创、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宁研院等功能,加快智能经济领域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努力使智能经济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有力。五、抓好抓优发展生态。积极完善全方位、多维度的智能经济发展机制,努力形成最优发展生态。政策上深化“1135”工程,用好“1+9+Y”系列政策和河姆渡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蔚蓝智谷等产业基金,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撬动效应。要素上进一步完善工业土地弹性出让、“标准地”等创新机制,全域实施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低散乱污”整治行动,加快资源要素向智能经济领域集聚。服务上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力争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再缩减,推动“土地超市”等改革举措再深化。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