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宁波   图片   对话   体育   时尚   女性   娱乐   汽车   股市   旅游   健康   教育   军事   论坛   宁波帮
  影院   广播   电视   亲子   时评   游戏   房产   人才   民营   美食   理财   科技   生活   党教   社区   博客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背景资料
大堰镇张家村,脱贫致富没有“休止符”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7年09月27日

  张家村位于宁波市奉化区西南侧,与柏坑村毗邻,处于横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距大堰镇建成区相距1.8公里,与奉化市区相距约30公里。全村2.46平方公里,下辖黄念坑、章四岙、张家三个自然村。共有农户154户,村民465人,村民代表22人,党员21人,全村总土地面积2847亩,耕地面积453亩,山林面积1790亩。村庄沿河而造,地势平坦。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988元,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村集体经济收入9.67万元,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先后获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浙江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张家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内有建于明末清初的张氏祠堂,名务本堂。祠堂为单进院落,内有戏台一座,大厅一处,厢房东西两楼16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2010年6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为脱掉贫困村的“帽子”,张家村全体党员干部,突破因水源保护不得进行工业开发和畜牧业养殖的发展局限,坚持不忘初心、不断为民造福,让原本贫瘠的土壤里开出了“幸福花”,村民们也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尤其是在2016年,张家村在各级党委的鼎力支持下,以绿色产能为“吸引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大力培育美丽乡村、催化美丽经济,发展大健康、大环保等新兴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发展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让大堰镇张家村的生态美、百姓富、村庄强的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这条没有休止符的“党建引领、产业集群、资源整合、以知促行”的绿色发展道路,让张家村在精准扶贫、自力更生脱贫方面慢慢地收获着更大的“财富”成果。

  一、走转型发展道路,建“强村富民”新家园。

  打破思想枷锁,碰撞智慧火花。大堰镇作为纯山区乡镇,交通不便,又受横山水库水源保护地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村庄甚至是整个乡镇的发展往往仅仅局限在“靠天吃饭的”农业产业。3年前,张家村两委会的干部们面对遥遥无期的脱贫之路,心急如焚。村集体经济收入只能依靠单薄的上级补助,百姓收入也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支出,当上级大力要求各村要提高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时,张家村的干部们更是一筹莫展。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宁波驻村农指员冯德林的倡议下,张家村的干部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那就是发展光伏产业。起初,对于新事物、新产业的新发展方式他们总是充满了质疑,于是每日晚饭后,在村书记的号召下,他们准时集聚村委会办公楼,激烈交换意见、商讨相关事宜。在历经1个多月干部党员“智慧火花”的碰撞下,终于打破思想枷锁,准备迎难而上,提出了“民要富、村要强必须依靠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实地调研走访,消除群众质疑。光伏产业是国家支持的绿色产业,张家村清洁的空气、充足的光照更为实施“光伏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村村民的支持才是整个项目推进的关键,因此做好充足全面的准备工作成为了张家村村干部亟待解决的问题。想法提出伊始,村书记、宁波市派指导员便马不停蹄开展各类调研工作。一是邀请专家多次进村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项目推进存在的利弊端,商讨制定出了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为提前做好变压增容,增快工作推进速度。积极与供电部门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三是分批次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及部分群众实地走访日地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和鄞州区塘溪镇里岙村,使他们对新项目有更直观的了解,同时,依托村“民主议事厅”,让百姓们参与到项目推进的每个环节中来,逐步消除了百姓的各种担忧。四是在面对村民对有关收益、房屋影响等方面的质疑时,迎难而上,带领党员干部不厌其烦走村入户,使群众知晓并认可方案实施,在做好部分村民大量劝说工作的基础上,征集采用他们的可行性意见,通过10多次村民代表大会的反复讨论,终于在2016年7月10日开工建设。

  多方筹集资金,干群合力一心。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张家村薄弱的集体经济收入成为了发展的桎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村干部们为了这个“东风”积极奔走、绞尽脑汁。终于,在经历数十次地邀请上级领导实地调研、走访相关单位企业讲解项目好处之后,上级部门和企业老总对项目推进的肯定,让他们看到了项目落地的希望。如2016年,奉化区委领导实地调研张家村之后,在赞扬村级班子立足发展眼光,规划好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的基础上,更希望他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旅游产业,进一步搞好村庄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还给予了一定程度上的财政支持。

  另外,因光伏电板铺设涉及到各户村民的具体情况,面对符合条件但因种种原因不想安装以及不符合太阳能条件却想要安装的村民,张家村书记、宁波市派指导员以及村民代表们考虑到项目的安全问题、整体收益及效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地解答解决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及困难,终于于8月份陆续完成铺设工作,9月份电站将正式运营。

  目前,该项目已由宁波市经信委,奉化市人民政府牵头,由宁波市日地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宁波市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维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明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宁波环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日地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各出资20万元,奉化市人民政府拨款115万元。总投资215万的项目建成后,炎热的夏天不再难熬,村民的收入日益增多。安装屋顶光伏发电板980块,涉及农户34户,装机总容量250千瓦,年发电量约25万度,发电收益约1.08元/度(其中国家电网上网收购价0.438元/度,国家电网补贴0.44元/度、省补贴0.1元/度、宁波0.1元/度),年总收益约27万元。每家按屋顶上装置的光伏板给予每块3元钱的补偿,旧瓦片全部换新,终身保修。以后,张家村一年便可发出25万度电,每人每年200度免费用电额度(每人每年收益108元)及每户每月每块光伏板3元补助款(每户每年收益700元),结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0万元。自2016年9月2日并网以来,已累计发电3.2万度,总收益34560元。按统计,除去给户籍村民免费使用的10万度电,剩余均可转化为村里的经济收入。每年除去补贴村民的8万元之外,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多增20余万元,而且收益是可持续的。

  张家村矢志不渝地推进绿色产能建设,成了全村跨越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张家村干部与百姓齐心上下用实际行动坚守的一份事业。

  二、扬山水之姿,美丽乡村释放“乡愁经济”

  秀山丽水亮出生态底色,既要保护好生态更要用好生态。他们不仅传承环境“生态基因”,发挥环境优势,又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在不断总结脱贫致富经验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生态特色的“乡愁经济”发展之路。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起点,推进农家乐建设。村里在区农办、大堰镇政府和宁波市经信委的支持下,每年投入上百万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适时开展文明卫生建设工作,要求村民以各自承包为原则,对自家门前影响公共道路的各类物资进行搬迁整理,并对村公共停车场进行了规划划分。为美观村口,给百姓出行提供方便,耗资10万元,对村口环境进行了改造,同时兴建了农村文化礼堂和文化长廊,实现了道路硬化。目前张家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来参观的游客纷纷对张家村的整洁环境表示赞赏。最有特色的是一进村口便可见的那12家民宿,他们都是以鸟的品种来命名,如画眉楼、喜鹊楼、天鹅楼等。曾经没有统一标准,村民自发建设,没有旅客来源的民宿,如今在村里的集体支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逢过年,一进村口,就可见村牌楼上挂上了大红灯笼,家家户户积极地在门前屋后打扫卫生,有的村民在杀猪宰羊,也有的在磨豆腐,一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只要你走进任何一家民宿,就可以看到棉被、枕头洗得干干净净,冬笋、土猪肉、鸡肉、豆腐等已准备就绪。村民们业务也变得忙碌了起来。外地客户想要在张家村民宿过年,安排几间客房住宿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只要一过节,村里的23家民宿的客房基本被订光,生意非常火爆。

  在村口的一家由农家妇女张跃娟开办的文家农家小院特别显眼,他是张家村推进农家乐建设的受益者之一。以前,他的小院东西堆放杂乱,现在在村里的倡议下,她不仅将他的小院进行重新利用,还规划好了自己的农家乐经营之路。现在她的小院里摆放着5张圆台桌,一次可接待50人就餐。去年一年,她家接待游客5000多人。张跃娟总是骄傲地对来访的客人们说:“以前张家村没有什么人气,现在农家乐一搞,从宁波和奉化城区打来的电话非常多,尤其是预订春节期间的餐位。大堰乡村旅游越来越火。”去年,村民张明国投资170万元在村口建造了云水间(张家别院),风格别样,环境优美,已在今年“五一”红红火火中开业迎客。张家村的干部们扳着手指说,去年张家村一年接待游客约2万人次,不少村民纷纷吃起了旅游饭。

  以村民致富为落脚点,推进农副产业发展。大堰高山有机水稻基地分布在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间田块。当地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合有机水稻种植。栽培过程中,不施农药,采取生物防治病虫害,如在稻田安装二化螟性诱捕器和利用趋光原理的太阳能杀光灯;锄草实施人工耘田拔草。经奉化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规定检测的23个农药品种中没有检测出任何一种农药残留量。张家村的干部们积极总结附近村致富经验,大面积试种320亩高山有机稻,收获了成效。村民老张一笔账,有机稻亩产300公斤左右,亩收入约6000元,比普通稻米高出三至四倍。另外,他们多次组织开展有机米品鉴会,远道而来的专家、市民和客户代表,他们一看二闻三嚼,为新鲜出锅的有机米饭打分。现场直观方式的宣传,让张家村的大米受到了大家的青睐,定价每公斤30元的大堰高山有机米创下了地产米价格纪录,但“米粒光洁度好,味道清香,有弹性”的高质量大米也因为品鉴会打开了销售的渠道。

  此外在张家村的后门山,有大堰镇独一无二的以村集体名义打造的传统农业发展产业40亩水果基地,种植的水蜜桃等水果目前已为村里带来4万余元的收益,书记、干部带领,百姓配合的经营模式,也解决了村里大量闲散的劳动力,给百姓带来了收入。

  同时,农作物规模性种植业也高潮迭起,农副产品多样化发展已然是张家村的一颗明珠。“去年养了3头大肥猪,收入1万多元,20亩水蜜桃开始投产,收入4000多元,种番薯、西瓜收入上万元,养了3头牛,今年底就可卖掉变现,还有妻子打工收入上万元。平时种些蔬菜,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已是村民们饭前饭后热议的一件美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诠释。

  三、织智慧之网,打造升级版精准扶贫致富模式

  精准培训,开启智慧富民新篇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扶贫攻坚人是关键因素,把张家村干部和村民培养成一支靠得住的人才队伍,才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基础。张家村村党支部书记积极依托镇创意党组织生活基地、远程教育等平台,开设线上线下有针对性的培训。全体党员更是每月利用固定党组织生活日,在村书记的带领下,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学习讨论集中活动,充实“口袋”的同时,更充实了自己的“脑袋”。

  精准帮扶,构建党建引领新格局。一是积极争取资金,为特困户提供帮扶。近年来,张家村书记带领村干部和农指员一起,积极走访农户,向上级争取资金,向村困难户发放慰问金,使干部和群众心连心。每年的重阳节,村里会向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发放慰问金和日常生活用品等,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重阳节,感受到了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二是积极开拓销售渠道,解决农副产品滞销。村里有许多优质农副产品长期滞销,给村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村里就积极联系宁波多家爱心企业,一年来为张家村村民推销土豆16000余斤,有机大米1000余斤,水蜜桃800余箱,西瓜300余箱,葡萄1500余箱,较好的解决了村民农副产品销售问题。三是积极开拓“网络+”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如农村淘宝等方式,把品质高、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和乡村旅游产品卖出去,让老百姓坐在家里就能挣钱。张家村干部们时时刻刻为百姓们着想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村庄和谐”给发展带来的无限好处。

  正是由于张家村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走生态路,张家村每位干部秉承“工匠”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牛鼻子”作用,才使张家村从一个贫穷、单一的小村庄逐渐充满人气、充满生机,使贫穷落后的村庄已经走出了一条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们美化村庄环境在前,争取资金在前,积极打造教育培训基地、工会实践基地,助推村内农家乐的经营发展,村民幸福指数越高,使张家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村庄发展更有信心。

稿源:  编辑:李霞君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 关闭窗口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浪)
官方微博
(腾讯)
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
市政协
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研室
市委农办
市委台办
市编委办
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信访局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委党校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民族宗教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局
市住建委
市城管局
市交通委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商务委
市文广新局
市卫生局
市人口计生委
市审计局
市海洋渔业局
市粮食局
市旅游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质监局
市安监局
市外办
市侨办
市法制办
市口岸打私办
市人防办
市经合办
市国资委
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文联
市贸促会
市红十字会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
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
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
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
市社科院
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宁波海关
各县(市)区新闻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