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宁波   图片   对话   体育   时尚   女性   娱乐   汽车   股市   旅游   健康   教育   军事   论坛   宁波帮
  影院   广播   电视   亲子   时评   游戏   房产   人才   民营   美食   理财   科技   生活   党教   社区   博客   手机报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视频直播
 
《宁波发展蓝皮书2017》新闻发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7年01月23日

  近年来,宁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联)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服务中心大局和服务社会大众为导向,不断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化建设,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创新和切实增强各大科研平台对全市社科研究工作的服务功能,努力发挥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自2006年以来,坚持每年出版《宁波发展蓝皮书》,至今已有10年。

  《宁波发展蓝皮书2017》分综合篇、部门篇、区域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本书以年度为时间单元,对2016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对2017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做了预测。下面,对2016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重大亮点,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一、2016年宁波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16年,我市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经济运行低开稳走、逐步向好,结构效益有所改善,“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创新驱动势头良好,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

  一是产业发展稳中有升。农林牧业保持平稳增长,工业生产逐月回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降幅连续收窄;结构性清费减负力度加大,规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下降,利润增速明显回升;服务业发展总体稳定。

  二是内需总体平稳。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作用突出,新开工项目数增长较快。消费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其中家居装潢类商品增长较快,汽车类商品实现回升。外需持续低迷,进口增速出现明显回升。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明显回落。金融风险有所释放,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环比出现“双降”,关注类贷款率较年初下降。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四是创新转型步伐加快,新动能成长势头较好。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增加;规上企业科技经费支出、新产品产值、发明专利授权数等衡量创新发展的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产业新动能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均实现较快增长;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大幅增长。11个特色小镇入选省创建和培育名单。

  五是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一批重点改革试点获批。投融资模式改革取得进展,组建PPP投资基金,已分批下达。金融改革试点继续深化,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试点全面推开,宁波股权交易中心上线运营。国家级改革试点争取有新的成绩,获批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试点,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培育序列。

  二、2016年宁波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是社会事业稳步前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际合作蓬勃兴起。全市积极探索“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通过骨干教师和校长跨校轮岗交流等途径,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流转;借助第二届中国-中东欧投资洽谈合作会的东风,与中东欧国家签署18项合作协议。特别是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共建的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项目正式启动。

  公共文化日益繁荣,文化之都实至名归。全年共实施“天然舞台”送戏下乡6000余场次,组织农家书屋流转更新图书30万册次。同时,以举办“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海丝之旅·宁波周”“天一阁文化之旅”等100多项大型主题活动,全面凸显宁波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实力。

  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基层医疗多措并举。2016年以来,宁波市结合实际,推出多项举措缓解基层医疗难题,如通过构建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专家送医到基层;又如积极探索契约式家庭医生和“云医院”“云诊室”等医疗新模式。

  品牌赛事提升影响,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全市在承办好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女排主场赛等传统赛事外,还举办了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马拉松比赛、搏击格斗赛、帆船邀请赛等多项赛事。我市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0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二是社会保障更趋完善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创业创新如火如荼。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01%以内。先后通过启动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提升计划”、举办“中国(宁波)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扶持培育青年大学生创业实体1万余家,带动就业5万多人,营造出浓郁的创业创新氛围。

  职工医保愈加完善,巨灾保险发挥作用。自5月1日新的医保年度起,全市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支付自费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有了明显提升。在台风“莫兰蒂”和“马勒卡”肆虐甬城期间,及时启动巨灾保险理赔工作,救助理赔金额超过2000万元。

  三是社会治理日益深化

  公共安全监管有力,平安建设成效卓著。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上,先后开展了“八打八治”、“三打一整治”等活动。G20峰会期间的维稳安保工作是2016年平安建设的重头戏,宁波市全面开展筑牢“环杭护城河”工程,以宁波的安全稳定助推了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

  基层治理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016年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两项重点工作,其中一项是基层治理网格化和精细化;另外一项是制定出台《深化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指导意见(试行)》,文件要求今后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将按照“6+X”或“5+X”模式设置。

  四是社会服务不断优化

  审批流程加速优化,“互联网+”助力政务。截至8月底,全市共取消前置中介服务事项53个,占比17.26%;取消前置条件材料129项,占比26.65%;取消106项兜底条款,占比69.28%。此外,还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召开会商会审会议,实现有效投资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公交服务优化提升,养老服务快速发展。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的开通试运营通车,全市常规公交线路网也进行了优化调整,新辟公交线路15条、优化调整30条、开通微循环5条,新增(开工)公交枢纽场站12万平方米,公交线路网延长40公里,全面优化提升了多模式、一体化的城市公交服务体系。

  三、2016年宁波发展重大亮点

  一是多个试点创新引领扬优势。2016年,宁波共承担了全国17个改革试点任务。其中,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促进宁波在浙江、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全省、全国提供示范样板;借着国家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获批的东风,宁波进一步落实“全域保险”发展理念,将保险应用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社会治理的全领域、民生改善的全方位;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促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助力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服务更加深入;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将在电商、文化消费、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区联动发展

  打造联运枢纽国际港。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运作加快推进,“中国航海日论坛”永久落户宁波,“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得以深化,成立海上丝路航运大数据中心,国内首家航运保险公司东海航运获批开业,这些新举措有力助推了宁波舟山港由“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的转变。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获批设立等“红利”,为促进港口经济圈跨境贸易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推进多边经贸合作。宁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国际城市和港口合作论坛、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较好发挥了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创新的作用。除经贸合作外,宁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领域拓展,形成开放大格局。

  准确把握宁波都市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四大都市区之一,宁波发挥极核带动作用的同时,主动对接区域间的互联互通、重大合作平台集聚、公共服务和文化一体化、生态环境共保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确定宁波都市圈为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之一。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为宁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三是在交融与创新中提升宁波城市文化品质。围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建全域化更高水平的文明之城,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目标,宁波在推进文化消费供给侧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发行了浙江首张文化消费集成卡,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宁波首个文化产权交易及投融资服务平台正式揭牌,举办首届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首届文创产业北京推介会,宁波音乐港建设正式启动。

  四是努力实践绿色发展与生活。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1+5+X”监督模式;《宁波市生态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实施《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发布《2016-2020年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峰值目标约束下低碳发展的“宁波模式”,受到巴黎地方领导气候峰会参会城市与代表的充分肯定。

  启动千项“美丽”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区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9个,国家级生态镇96个,省级120个。

  五是共建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市

  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不断深化。1603项公共服务得以网上“一键办理”,同时,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覆盖;建立全国首个地方性进出口质量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宁波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启动。根据《“互联网+政务”报告(2016)》数据显示,宁波政府服务渗透率全国第五。

  教育现代化顺利推进。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建设,深化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启动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项目,推动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园建设。根据《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价报告》,宁波的教育公平指数位列第一,教育质量、教育条件保障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健康宁波建设有效开展。成为首批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十分钟健身圈”基本上建成,加快奥体中心建设。

  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进一步强化。实施《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加快创业创新主体从“小众”向“大众”转变。

稿源: 编辑: 李霞君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 关闭窗口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新浪)
官方微博
(腾讯)
市委
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府
市政协
市纪委
市委组织部
市委宣传部
市委统战部
市委政法委
市委政研室
市委农办
市委台办
市编委办
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信访局
市委老干部局
市委党史研究室
市委党校
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
市民族宗教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社保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环保局
市规划局
市住建委
市城管局
市交通委
市水利局
市农业局
市林业局
市商务委
市文广新局
市卫生局
市人口计生委
市审计局
市海洋渔业局
市粮食局
市旅游局
市体育局
市统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质监局
市安监局
市外办
市侨办
市法制办
市口岸打私办
市人防办
市经合办
市国资委
市中级法院
市检察院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文联
市贸促会
市红十字会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
宁波保税区管委会
大榭开发区管委会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
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机场与物流园区管委会
东部新城建设指挥部
机场迁建工程指挥部
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
市铁路建设指挥部
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
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
市社科院
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宁波海关
各县(市)区新闻发言人
 

《宁波发展蓝皮书2017》新闻发布

稿源: 2017-01-23 20:57:00

  近年来,宁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联)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服务中心大局和服务社会大众为导向,不断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的规范化建设,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创新和切实增强各大科研平台对全市社科研究工作的服务功能,努力发挥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自2006年以来,坚持每年出版《宁波发展蓝皮书》,至今已有10年。

  《宁波发展蓝皮书2017》分综合篇、部门篇、区域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本书以年度为时间单元,对2016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对2017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做了预测。下面,对2016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重大亮点,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一、2016年宁波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16年,我市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经济运行低开稳走、逐步向好,结构效益有所改善,“三去一降一补”初见成效,创新驱动势头良好,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

  一是产业发展稳中有升。农林牧业保持平稳增长,工业生产逐月回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降幅连续收窄;结构性清费减负力度加大,规上工业企业财务费用下降,利润增速明显回升;服务业发展总体稳定。

  二是内需总体平稳。投资保持较快增速,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支撑作用突出,新开工项目数增长较快。消费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其中家居装潢类商品增长较快,汽车类商品实现回升。外需持续低迷,进口增速出现明显回升。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明显回落。金融风险有所释放,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环比出现“双降”,关注类贷款率较年初下降。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四是创新转型步伐加快,新动能成长势头较好。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增加;规上企业科技经费支出、新产品产值、发明专利授权数等衡量创新发展的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产业新动能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均实现较快增长;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大幅增长。11个特色小镇入选省创建和培育名单。

  五是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一批重点改革试点获批。投融资模式改革取得进展,组建PPP投资基金,已分批下达。金融改革试点继续深化,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试点全面推开,宁波股权交易中心上线运营。国家级改革试点争取有新的成绩,获批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试点,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培育序列。

  二、2016年宁波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是社会事业稳步前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际合作蓬勃兴起。全市积极探索“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通过骨干教师和校长跨校轮岗交流等途径,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流转;借助第二届中国-中东欧投资洽谈合作会的东风,与中东欧国家签署18项合作协议。特别是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共建的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项目正式启动。

  公共文化日益繁荣,文化之都实至名归。全年共实施“天然舞台”送戏下乡6000余场次,组织农家书屋流转更新图书30万册次。同时,以举办“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海丝之旅·宁波周”“天一阁文化之旅”等100多项大型主题活动,全面凸显宁波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实力。

  综合医改先行先试,基层医疗多措并举。2016年以来,宁波市结合实际,推出多项举措缓解基层医疗难题,如通过构建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专家送医到基层;又如积极探索契约式家庭医生和“云医院”“云诊室”等医疗新模式。

  品牌赛事提升影响,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全市在承办好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女排主场赛等传统赛事外,还举办了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马拉松比赛、搏击格斗赛、帆船邀请赛等多项赛事。我市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全年共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0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次。

  二是社会保障更趋完善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创业创新如火如荼。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01%以内。先后通过启动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提升计划”、举办“中国(宁波)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扶持培育青年大学生创业实体1万余家,带动就业5万多人,营造出浓郁的创业创新氛围。

  职工医保愈加完善,巨灾保险发挥作用。自5月1日新的医保年度起,全市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支付自费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有了明显提升。在台风“莫兰蒂”和“马勒卡”肆虐甬城期间,及时启动巨灾保险理赔工作,救助理赔金额超过2000万元。

  三是社会治理日益深化

  公共安全监管有力,平安建设成效卓著。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上,先后开展了“八打八治”、“三打一整治”等活动。G20峰会期间的维稳安保工作是2016年平安建设的重头戏,宁波市全面开展筑牢“环杭护城河”工程,以宁波的安全稳定助推了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

  基层治理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016年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两项重点工作,其中一项是基层治理网格化和精细化;另外一项是制定出台《深化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指导意见(试行)》,文件要求今后乡镇(街道)内设机构将按照“6+X”或“5+X”模式设置。

  四是社会服务不断优化

  审批流程加速优化,“互联网+”助力政务。截至8月底,全市共取消前置中介服务事项53个,占比17.26%;取消前置条件材料129项,占比26.65%;取消106项兜底条款,占比69.28%。此外,还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召开会商会审会议,实现有效投资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公交服务优化提升,养老服务快速发展。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的开通试运营通车,全市常规公交线路网也进行了优化调整,新辟公交线路15条、优化调整30条、开通微循环5条,新增(开工)公交枢纽场站12万平方米,公交线路网延长40公里,全面优化提升了多模式、一体化的城市公交服务体系。

  三、2016年宁波发展重大亮点

  一是多个试点创新引领扬优势。2016年,宁波共承担了全国17个改革试点任务。其中,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将促进宁波在浙江、乃至全国率先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全省、全国提供示范样板;借着国家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获批的东风,宁波进一步落实“全域保险”发展理念,将保险应用于经济建设的全过程、社会治理的全领域、民生改善的全方位;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为促进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机遇;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助力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服务更加深入;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将在电商、文化消费、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港口经济圈和宁波都市区联动发展

  打造联运枢纽国际港。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运作加快推进,“中国航海日论坛”永久落户宁波,“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得以深化,成立海上丝路航运大数据中心,国内首家航运保险公司东海航运获批开业,这些新举措有力助推了宁波舟山港由“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的转变。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获批设立等“红利”,为促进港口经济圈跨境贸易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推进多边经贸合作。宁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国际城市和港口合作论坛、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较好发挥了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创新的作用。除经贸合作外,宁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城市建设等领域拓展,形成开放大格局。

  准确把握宁波都市区的功能定位。作为全省重点建设的四大都市区之一,宁波发挥极核带动作用的同时,主动对接区域间的互联互通、重大合作平台集聚、公共服务和文化一体化、生态环境共保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确定宁波都市圈为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之一。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为宁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能级带来了重大机遇。

  三是在交融与创新中提升宁波城市文化品质。围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创建全域化更高水平的文明之城,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目标,宁波在推进文化消费供给侧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发行了浙江首张文化消费集成卡,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宁波首个文化产权交易及投融资服务平台正式揭牌,举办首届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首届文创产业北京推介会,宁波音乐港建设正式启动。

  四是努力实践绿色发展与生活。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1+5+X”监督模式;《宁波市生态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实施《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发布《2016-2020年宁波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峰值目标约束下低碳发展的“宁波模式”,受到巴黎地方领导气候峰会参会城市与代表的充分肯定。

  启动千项“美丽”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区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9个,国家级生态镇96个,省级120个。

  五是共建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市

  政府服务和社会治理不断深化。1603项公共服务得以网上“一键办理”,同时,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覆盖;建立全国首个地方性进出口质量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宁波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启动。根据《“互联网+政务”报告(2016)》数据显示,宁波政府服务渗透率全国第五。

  教育现代化顺利推进。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建设,深化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启动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项目,推动浙江大学宁波“五位一体”校园建设。根据《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价报告》,宁波的教育公平指数位列第一,教育质量、教育条件保障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健康宁波建设有效开展。成为首批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十分钟健身圈”基本上建成,加快奥体中心建设。

  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进一步强化。实施《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加快创业创新主体从“小众”向“大众”转变。

编辑: 李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