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强工业、转型升级新跨越新闻发布
稿源:   2012-09-04 17:45:52报料热线:81850000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核心内力驱动强劲。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创建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以来,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从2005年的161家增加到2011年的616家,13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由企业为主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稳步增长,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9%,比2002年提高6.6个百分点。此外,加大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去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37342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是2002年的28.7倍,年均增长45.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625件,是2002年的135.4倍,年均增长72.5%。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到2011年底,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累计达798项,市重点产业主要工业代表产品采标率达80%,行业龙头企业采标率达85%。

  节能降耗深入推进,倒逼增长方式转型。从2006年起,我市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全市上下形成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依靠技术进步支持节能,成立节能协会节能技术服务市场专委会,积极培育合理用能评估中介机构,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宁波)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发布节能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规范管理强化节能,制订出台《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组建市节能监察中心,实施市重点用能单位“333”节能行动方案和“2463”节能行动计划,加大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和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十一五”以来共实施节能改造项目近2000个,总投资250多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近500万吨标准煤。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节能,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政策,把牢高耗能产业准入关。积极引导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建设,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实施小火电、小钢铁、小印染、粘土砖瓦窑、S7变压器等“两高”落后产能关停、淘汰,“十一五”以来共计关停小火电机组56万千瓦,淘汰粘土砖瓦窑200余座、炼钢能力100多万吨、造纸能力约10万吨,淘汰范围和淘汰量均远超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去年在全省率先对全市不锈钢熔炼企业全面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涉及93家企业。相继实施工业循环经济“2412”和“611”工程,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目前,我市已跻身全国节能城市先进行列,主要能耗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左右。

  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初显,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2010年,宁波抓住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成功举办的契机,研究出台了《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列入全市“六个加快”重大战略。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初显。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智慧基础设施得到快速提升。截止2011年底,我市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600G,固定电话用户为3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180万户。3G的无线宽带网络已覆盖城区,城区已基本完成光纤改造。我市已正式入选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61个智慧应用体系示范工程项目收效良好,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站任务全面完成。坚持立足产业、开放合作,智慧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579亿元,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3.9亿元,同比增长30.4%,两家公司的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2家企业入选国家重点规划布局软件企业。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博览会——2011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在宁波成功举办,16个总投资金额共约65亿元的智慧城市合作项目落户宁波。宁波获评“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并列入“智慧浙江”综合试点城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赖小惠纠错:171964650@qq.com

科学发展强工业、转型升级新跨越新闻发布

稿源: 2012-09-04 17:45:52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核心内力驱动强劲。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创建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以来,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从2005年的161家增加到2011年的616家,13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由企业为主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稳步增长,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9%,比2002年提高6.6个百分点。此外,加大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去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37342件,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是2002年的28.7倍,年均增长45.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625件,是2002年的135.4倍,年均增长72.5%。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到2011年底,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累计达798项,市重点产业主要工业代表产品采标率达80%,行业龙头企业采标率达85%。

  节能降耗深入推进,倒逼增长方式转型。从2006年起,我市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全市上下形成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依靠技术进步支持节能,成立节能协会节能技术服务市场专委会,积极培育合理用能评估中介机构,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宁波)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发布节能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规范管理强化节能,制订出台《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组建市节能监察中心,实施市重点用能单位“333”节能行动方案和“2463”节能行动计划,加大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和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十一五”以来共实施节能改造项目近2000个,总投资250多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近500万吨标准煤。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节能,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政策,把牢高耗能产业准入关。积极引导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建设,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实施小火电、小钢铁、小印染、粘土砖瓦窑、S7变压器等“两高”落后产能关停、淘汰,“十一五”以来共计关停小火电机组56万千瓦,淘汰粘土砖瓦窑200余座、炼钢能力100多万吨、造纸能力约10万吨,淘汰范围和淘汰量均远超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去年在全省率先对全市不锈钢熔炼企业全面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涉及93家企业。相继实施工业循环经济“2412”和“611”工程,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目前,我市已跻身全国节能城市先进行列,主要能耗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左右。

  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初显,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2010年,宁波抓住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成功举办的契机,研究出台了《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列入全市“六个加快”重大战略。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初显。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智慧基础设施得到快速提升。截止2011年底,我市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600G,固定电话用户为3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180万户。3G的无线宽带网络已覆盖城区,城区已基本完成光纤改造。我市已正式入选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61个智慧应用体系示范工程项目收效良好,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站任务全面完成。坚持立足产业、开放合作,智慧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579亿元,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3.9亿元,同比增长30.4%,两家公司的两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2家企业入选国家重点规划布局软件企业。国内首个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博览会——2011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在宁波成功举办,16个总投资金额共约65亿元的智慧城市合作项目落户宁波。宁波获评“2011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并列入“智慧浙江”综合试点城市。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纠错:171964650@qq.com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