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面会现场。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4月23日晚,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主演见面会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举行。
台上,一位身着深蓝长裙、白色套衫的女翻译引起大家的注意,只见她长相秀丽,法语、普通话熟练切换,“高还原”的翻译让现场笑声频频,让观众对次日的正式演出萌生了更多期待。

见面会现场。
这位翻译,其实是一位生活在宁波的法国人,中文名字“卫墨心”,取自她的法语名“Vicente Morgan”的谐音。熟悉她的人,常常称呼她“墨心”,久而久之,她也喜欢在网络上用“法国姐姐墨心”来称呼自己。

墨心和丈夫的合影。
一见钟情的宁波缘
“我喜欢宁波,已爱上了这座城市。你看,这是我的孩子。”见到墨心时,她抱着怀中快半岁的孩子,满眼温情。墨心说着一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让人忽有种“她并不是外国人”的错觉。
墨心的丈夫蔡慧敏是温州人,是一名热爱健身的程序员。蔡慧敏高中时到法国读书,与墨心恰巧成了同学,由此开启了异国恋情。
“爱上她,因为她漂亮。”回忆最初遇见的样子,蔡先生打趣地说,墨心那时候给他的感觉是英姿飒爽,美得让他“震撼”。
之后,两人慢慢从相识、相恋到步入婚姻殿堂,不知不觉已走过十几年。从法国到中国,从异国恋到孩子“秋非”的诞生,一切的经历都融入了这个小家庭的日常琐事里。
说起和宁波的缘分,墨心说,这更像是一场“有趣的意外”。
2021年5月的一个中午,夫妻两人在杭州一家小餐馆吃便饭。或许是奔波的疲倦和炎热的天气,让他们突然有种想去其他城市走走的冲动。“宁波”,墨心口中突然蹦出这个城市,瞬间激起了两人的好奇心。
说走就走。一个小时后,他们坐上了前往宁波的动车。
本想着来一场短途旅游,结果两人有了把家安在这里的感觉。墨心说:“我和我的爱人第一次踏上宁波的大街,就被这个城市吸引了。街头巷尾并不拥挤,感觉生活在这里会很舒适。”
那年暮春,他们在朋友的带领下,背着包穿行在宁波的大街小巷。三江口、鼓楼、月湖及天一广场……这些城市地标被一一收录,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留在宁波的想法。
“那天,我们在酒店放下包后就开始找房子,看看能不能留在宁波,结果当天就租好了房子,开始了在宁波的生活。”墨心回忆。
中文比英文还流利
生活不断延续,而宁波城市的烟火气也在不断地融合着这位“法国姐姐”。
“我们在杭州的时候,因为人生地不熟,很少出门,朋友也不多,不知道该找谁玩,那段时间很无奈。敏就鼓励我,把中文学起来。”墨心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墨心通过看电视剧的方式学中文,把一些句子和词语记录下来。中国的电视剧也深深吸引了她,古装戏更是她的“心头好”。看剧学中文,给她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底子。
到了宁波之后,两人住在普通的居民小区里,越来越多的“本地人”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墨心的普通话水平也在与宁波朋友、邻居的不断闲聊中突飞猛进。
“乘地铁时,那些阿姨会主动和我打招呼,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友善的人。因为我会中文,他们总愿意跟我多聊几句。我的中国朋友经常会来家里做客,我有时也会去他们家里做客,这个城市让我觉得很暖心,很有意思。”
墨心自嘲说,虽然是老外,法语是母语,但自己的英语跟中文相比,可就差远了。
有一次在路上闲逛,一对青年男女主动过来和她打招呼。男生直接用英语和她对话。结果墨心回了一句,“不好意思,你还是用中文吧,我英语不太好”,让对方既意外又惊喜。这件趣事也成为她的一个美好回忆。
流利的中文,让墨心的城市生活游刃有余。她会逛早餐店,也会去夜宵摊,甚至还会参加大爷大妈热衷的甬派“大表哥”助农活动,抢单新鲜的地产果蔬。
丈夫蔡慧敏打趣说,墨心有“两只胃”,一只“中国胃”,一只“法国胃”,二者和谐共存。她爱吃披萨也爱啃鸡爪,钟情法国的奶酪火锅也喜欢中国的火锅。打开家里零食储藏柜,有大包的素毛肚也有各种饼干、干果,有茶叶也有咖啡。
沉浸中国书法的“墨心”

喜欢书法的墨心,名如其人。
墨心家中,有一间中国味十足的书房,仿古的书柜、桌椅,满满古典“中国风”。
书桌上,摆放着林林总总的中文书籍,几本字帖在其中显得尤为独特。说起练习书法,墨心的脸上闪过一抹自豪和喜悦。“篆书的《千字文》、隶书的《曹全碑》我已完整临摹过一遍了。这段时间,因为养孩子暂时搁笔,但我会继续写下去。”她说。
在孩子出生前,墨心和丈夫几乎每天都会临帖一到两个小时,一年多下来,墨心的毛笔字写得行云流水。长长的书法卷轴铺在书房的空地上,这一瞬间,能清晰感受到一个法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沉的爱。

墨心展示她的习作《曹全碑》。
墨心说,“我是跟着朋友学习书法的,最初只是因为好玩,第一支毛笔还是残次品,后来家里毛笔越来越多,纸越堆越厚,字帖也是越来越多。我很喜欢写毛笔字时那种舒服和沉浸的状态。”随着学习的深入,墨心也会时常去书友家,翻阅、挑选感兴趣的字帖临摹。
去年过年时,墨心将自己亲手书写的篆书春联贴在了家门口,也完成了自己一个小心愿。她和丈夫约定,以后每年的春联两个人轮流书写,展示学习成果,比比谁学得更好。
墨心说,她与中国朋友们的接触中,也了解尝试了更多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越剧、二胡、唢呐、中国绘画等。“这些中国艺术给我惊喜,但相较书法,它们只是短暂的邂逅。”
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墨心受邀参加了多场文化活动。在宁波·中法友好沙龙上,她展示了自己的歌声和书法,引得现场一片掌声,也让更多的法国朋友通过她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这次,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宁波演出,墨心担任主演见面会的现场翻译。这是她在宁波第二次为大型活动担任志愿翻译工作。去年6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在宁波演出,她担纲见面会的翻译工作,也让现场观众记住了这位干练、美丽的法国姑娘。
作为一名在宁波生活的外国人,总是不免会碰到“特别的目光”。墨心说,自己更希望被当成一个普通人对待,“我是一个普通的法国人,我和所有人一样都在努力生活,其实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宁波已是她的第二故乡,这里有爱人、有朋友。
心中有焰,前路有光。墨心心中有一个属于她的“宁波”,更有一个属于她的“中国”。
(宁波民生e点通 钟海雄)
编辑: 吴旻纠错:171964650@qq.com

中国宁波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