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白米也来凑热闹。现在米价猛涨,令人担心,政府更是为了安定人心,不断向人民保证我国的白米来源多元化,现在供应不缺,大家可以放心。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还呼吁生活有困难的民众即刻向它寻求援助,因为社区援助款额充足,没有人会因生活困难而饿肚子。全国职总还发出总值400万元的礼券给8万名低薪会员,协助他们应付通货膨胀压力。
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尽量抵消通胀对弱势群体的压力,借此安抚人心。各部门现在是扮演消防员的角色,通胀好像是一堆易燃物,必须防患于未然,避免让它烧起来。
政府的顾虑并非多余。这么多年来只闻油价涨,还真少见到米粮价格猛升。就算是以前因天灾导致白米歉收,情况好像都没这次糟。
去年至今因全球通胀上升引发的百物腾涨,让许多人,特别是平日生活开销很紧的中低收入阶层暗自担心,而个人负担加重是一回事,这一轮通胀究竟要涨多久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通胀偏高并持续下去,民情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也没人说得准。
眼前有不少人这么想:东西再这么一样样地涨,薪水如果涨得不够快,将被通胀吃掉了。今年的经济增长如果放缓,花红、加薪甚至就业前景都得打折扣。看起来,最实际的做法还是缩紧腰带。
从大局看,眼下最为惴惴不安的应该是政府。为什么呢?因为放眼世界,只要对通胀一个处理不当,后果就是民众因极度不满而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最后酿成警民冲突。其他国家常常发生这样的事情,虽然我们很难想象新加坡这么高度守法纪的国家会发生这种事,但只要不是绝对的不可能,就要小心应付。
白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民众食品,平日虽毫不起眼,一旦价格猛涨,就可以看到它的影响。一个多星期前,随着米价不断上涨的消息传开后,有不少人增购白米囤积在家,一来担心日后白米短缺,二来趁价格进一步高涨之前购买,也能省下一些钱。当然,每户家庭每天的吃米量都相当固定,白米也不能囤太久,能囤积的数量很有限,但人们对坏消息总是很紧张的,如果政府没及时出来解释,难保不会有越来越多人跟风抢购。
从政府几个月前鼓励人们改吃较便宜的冰冻肉以节省开支,到为白米供应量充足作足保证,可以看出政府对任何影响民生的课题都非常关注,也都很敏感,往往会快速采取行动去应付。作为执政近半个世纪的人民行动党来说,领导人显然都很关注舒解民困,在基层一直保持敏锐的触觉,没同民众脱节,也不会因社会长期稳定,人民都奉公守法而掉以轻心。这一点倒是值得欣慰。
当前的通胀是个世界现象,新加坡向来依赖粮食进口,所受的冲击自然不小。除了通胀,未来的经济走势不明朗,也确实令人担心。美国次贷危机还未真正见底,势必影响欧洲和亚洲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分析员倾向于认为接下来几个月的市场走势还会一直摇摆不定。
虽然我国第一季度的预估增长超过预期,达到7.2%,而季对季则增长16.9%,扭转了去年第四季度出现的4.8%萎缩情况,但是我国今年全年的增长预测已经下调,只不过短短的一年,市场情绪已经从当初的乐观转向观望,一些投资者更是持短期套利的悲观心态。现在,原已坚挺的房地产市场已开始出现局部的削价行动,去年火热的集体出售活动,今年至今一个季度只有一起。市场变得那么快,多么令人始料不及。
现在维持人们信心的因素是经济继续增长,就业市场依然紧缩。但没有人估算得出在美国经济放缓甚至陷入衰退之后,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冲击。不少人正处在双忧局面,一是担心生活开支不断增加,另一是担心经济转劣,影响公司业绩,进而影响个人就业。比如制造业就在上个月出现萎缩,国际手机大厂摩托罗拉又宣布结束在本地的手机生产业务,将在今年分批裁员700人。这个数字看起来虽是微不足道,但是不是一个警讯呢?
当局面不明朗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市场信心和消费者信心。此时此刻,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望向政府,期待它作出一些恢复信心的举动。它不是超人,不能立即转移通胀压力,也不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力,能让国内生产总值即刻增长,或让人民的银行户头增多几个零,但是它的能力就反映在能不能稳定市场和稳定人心。
那人民的角色是什么呢?人民要能相信政府,肯听它的劝告,大家一起合作,才能解决问题。以白米为例,在政府公开作出米粮不缺的保证之后,抢购的情况也消失了。这是个很好的实例,说明人民对政府有信心。试想,如果人们不顾政府规劝,纷纷抢购米粮,不但民间乱了阵脚,也会给政府平白制造许多的难题。
政府和人民只要互相合作,就能互惠互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