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夹 | 返回宁波网首页 | 博客 | 论坛 | 时尚 | 娱乐 | 影院 | 电视 | 音乐 | 健康 | 汽车 | 旅游
对 话 BO播报 三江时评 网友播报 网上调查 网友贴图 论坛精贴 点击排行 网上电视 外媒看宁波 图 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运营商七大举措打击垃圾短信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4月05日 15:07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27802780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深圳移动倡议各界联手治理

  谁没有被垃圾短信骚扰过?谈起这个话题,人人不胜其烦。昨天,深圳移动向全社会发出"绿色通信环境,你我共同营造"的倡议,呼吁各界携手治理,让垃圾短信无处容身。同时,本地主导运营商已推出七大举措严厉打击垃圾短信。

  治理公害需各方努力

  不分昼夜"钻"进手机的商业广告、黄色信息、诱骗信息等各类垃圾短信,往往让人屡受骚扰却无可奈何。国内公共服务行业评议结果日前出炉,垃圾短信是广大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五大问题之一。深圳手机用户数量与常住人口比例之高位居全国首位,治理垃圾短信的需求也尤为强烈。

  昨天,深圳移动向全社会发起"绿色通信环境,你我共同营造"的倡议,呼吁各界重视垃圾短信这一社会公害带来的种种问题,营造"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共同携手抵制、打击垃圾短信,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我们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将旗帜鲜明地全力以赴治理垃圾短信,努力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打击工作。"深圳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垃圾短信严重损害广大手机用户的正常权益,占用耗费网络资源,阻碍短信业务健康发展,影响通信业务正常开展,该公司身为本地运营商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治理。

  专家指出,垃圾信息治理工作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齐齐努力。国家立法、司法、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通信行业监管等多部门应统一协调配合,持续努力;应建立更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法律环境;运营商应加大打击力度,不断改进服务;广大市民也应自觉抵制侵袭,不转发不良信息。

  收到垃圾短信可举报

  深圳1400多万移动用户即日起收到垃圾短信可立即举报,深圳移动设立了免费专线举报服务。市民可将收到的不良短信转发至"10086999",或拨打10086举报,转发短信格式为"发送垃圾短信的号码+垃圾短信内容"。深圳移动表示,将对举报系统进行每日检查,确保群众举报垃圾短信顺畅无阻,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进行治理。

  深圳移动介绍,3月起该公司对垃圾短信进行分类,定期在媒体公布,帮助市民识别信息真伪,同时建立举报警示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垃圾信息警示案例,引起广大手机用户警戒。

  对于市民举报的不良信息,深圳移动承诺安排专人处理举报信息,及时汇总后报送公安机关查处并根据公安部门的函告通知,对发布违法短信的号码依法停止短信功能。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移动还建立了不良信息人工仲裁平台,以提高治理准确率。

  目前,深圳移动正全面开展低资费短信、彩信套餐的清查清理工作,对群发短信进行实时欠费监控,一旦欠费立即停机。该公司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全面梳理涉及垃圾短信的各项业务,严肃处理SP和集团行业应用端口违规群发。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开展技术研发,进行治理垃圾短信的专项课题研究。

  【温馨提示】

  误订服务可一次性退订

  移动用户如受垃圾短信诱导,误订服务无端付费,移动梦网业务可实现统一查询退订。市民只要编辑内容信"00000"到10086709,便可一次性退订已订制的短信、彩信和梦网业务。如果并不清楚自己订或没订,发短信"0000"同样至10086709,已经订制的所有短信、彩信和梦网业务都回以短信形式告诉用户。

  此外,移动用户订购包月类、订阅类移动信息服务,服务平台在收到订购请求后,将再次向用户发送请求确认信息,用户再次确认后订购才生效。市民如收到相关请求确认的信息请慎重回复。(记者吴凡)

稿源: 中财网  编辑: 王丽旻
相关报道
[ [发表评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专题 分类
宁 波 热 点 国 内 聚 焦
国 际 纵 横 年 度 专 题
社 会 热 点 文 化 教 育
综 艺 娱 乐 体 育 天 地
实 用 宝 典 科 技 财 经
最新 专题
【专题】飞行员集体罢工
【专题】3G
十万大学生到村任职
摩托罗拉一分为二
中国大飞机之路
进入更多专题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4-27802780 87685148
热线传真
0574-27802780
投稿邮箱
edit@cnnb.com.cn
报料邮箱
news@cnnb.com.cn
联系地址
宁波灵桥路768号中国宁波网
邮政编码 31504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