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墙、烂泥地的矮楼,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这“老三件”是双峰卫生院建院初期的全部家当。村民做个血化验、拍个X光片,还得赶到15公里外的城关医院。担任双峰卫生院院长后,为了让大山里的卫生院真正成为乡亲们放心的“生命守护站”,胡贤林可谓是费尽了心血、绞尽了脑汁。
1987年,卫生院第一次改建。老房子拆了,新房因3万元基建缺口被迫停工。他心急如焚,挨村入户动员村民支援木材,帮助运砂石。他白天门诊,晚上带领职工下工地锯木头、装卸建材,常常忙到凌晨一两点钟。过度劳累让他瘦了10多公斤,来卫生院看儿子的老母亲心疼得直掉泪。
三次改建,卫生院有了两栋整齐的楼房,内设规范的诊室、病房、输液室、化验室、影像室和儿保室,陆续添置了X光机、进口B超、心电图机、血球计数器、半自动化分析仪和尿十项自动分析仪等先进仪器。这些装备在宁海18家乡镇卫生院里居中上水平。
调出四年多的小王还常回双峰卫生院,因为“那里像个温暖的大家庭,气氛好”。每逢节庆,胡贤林总在家里备上丰盛的菜肴请大家聚聚;每逢春节总让卫生院其他医务人员回家过年,自己留守。他老家与卫生院只隔座山,步行只需20分钟。可33年里,他只回老家过过一次春节。
33年里,卫生院调出了19人,胡贤林总是轻松放行,为的是还有人愿意进来,撑起这个大山里的“生命守护站”。“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人劝他没必要再掏钱派医生外出进修。老胡却说,技术好些,多服务一天,村民看病就受益一天,这钱要花。去年,卫生院又花了近2万元送3名医生进修影像、妇产科和儿保专业。
现在,双峰卫生院不仅能治常见病,一些重病、恶病通过检测也可及时得到发现和治疗,为救治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双峰卫生院现有固定资产已上升到300万元。而胡贤林安在卫生院的小家依然简陋,家具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添置的,洗衣机、电冰箱还是女儿工作后给买的。这些年来,为了建设双峰卫生院这个“大家”,胡贤林几乎很少有精力去顾及自己的小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