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军
2月28日北京,比尔·盖茨结束了他的第八次访华。尽管活动安排得非常充实并且都是超重量级的,但外界没有人知道盖茨此行是否达到了他的预期。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微软中国发展十年的重要转折时刻,是盖茨访华最受关注的一次。
28日,盖茨此行业界猜测最多的“开放源代码”一事终于尘埃落定,微软与中国正式签署政府源代码备案计划协议。盖茨终于在他第八次访华时履行了去年微软对中国的承诺,盖茨表示:“今天的签约使我们和中国政府的合作关系向前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历史性的7次
1992年进入中国的微软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用户知道并使用他们的产品。在WINDOWS开始被中国用户慢慢接受(无论盗版还是正版)之后,盖茨在1994年首次来到北京。此行,为WINDOWS95中文版的最终发布奠定了基础。1995年秋,盖茨再次来华,除了与政府官员会晤外,盖茨还休闲地游历了中国中西部的兵马俑、敦煌和三峡。这次中国行是盖茨最轻松的一次。三个月后盖茨又访问了广东。随着这次访问的结束,微软中国也完成了其在中国的第一步棋:开辟自己的市场和建立销售渠道。
1996年,盖茨第一次来到中国最商业化的城市———上海,并感受到了上海这座中国大都市特有的气魄与魅力。随着微软开始部署在中国的第二步棋,1997年,盖茨再次访问北京,并在清华大学演讲。高校学子的热情使盖茨感动,随即决定将微软亚洲研究院从原计划的印度改设在中国北京。1999年,盖茨从香港顺访深圳,只停留了短短6个小时,但他发起的“维纳斯计划”让业界至今仍记忆犹新。WINCE是将WINDOWS平台从PC到其他终端设备的最初扩张,这一计划在业界引起轰动。联想集团当时的总裁柳传志、海尔集团张瑞敏、四通原总裁段永基、步步高总裁段永平均到场助阵,并就该计划与微软有不同层次的参与。但是他们都没有料到,不久之后“维纳斯计划”将他们置于尴尬境地。此后一位信息产业部的官员总结道:“你们自己避开政府,找一些厂商跑到深圳去做一个‘维纳斯’就能成功吗,你们自己有那么大的能力吗?”盖茨也意识到,原来政府公关没有做到位,于是微软做了相应调整。这也是微软在中国的第二个阶段,在这段时间里,相继成立了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三大世界级的科研、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微软中国于是成为微软在美国总部以外功能最为完备的子公司。这一阶段中,微软中国逐渐发展并扩张,WINDOWS在中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微软所付的代价的是,越来越多地受到舆论界的批评。
汲取了以往的教训,2000年微软中国的第三步棋是尝试融入中国的软件产业。2001年,盖茨应邀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APEC会议,并在48小时内连续作了3场演讲,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备忘录,并为WINDOWS的升级产品WINDOWSXP作宣传。
总结盖茨历史上7次访华可以看出,微软一方面在不断了解中国市场信息,另一方面在为微软中国铺路架桥。铺路的做法就是沟通改善政府关系,拜见合作伙伴,为产品做宣传,向学生做演讲,如此等等。
决定性的1次
2月28日,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代表中国政府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与微软签署政府源代码备案计划协议。此计划同时落实了去年6月份微软CEO鲍尔默与国家计委所签订的合作备忘录中关于共享源代码的工作内容。中国也因此成为全球首批与微软签署此计划的国家之一。
此次访华,盖茨又马不停蹄地工作了两天,盖茨所到之处,嘉里中心、奥体中心和香格里拉全部被“.NET”的宣传广告覆盖。由于正处于微软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关键时刻,而且也是验证微软与中国政府合作关系到底如何的微妙时刻,这次来访的直接成果也决定着微软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速度。
盖茨这次确实有突破性进展。他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围绕着宣传“.NET”进行的,微软方面认为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拿下”上海市政府之后,微软又攻下最重要的战略阵地———北京,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协议,可能是市政府有顾虑,因此把签约仪式搞得神神秘秘,记者无法采访到更多的细节。
据了解,盖茨共参加了两个关键的且与“.NET”密切相关的商业合作签约:一个是与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宣布在CDMA移动数据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也被认为是盖茨访华的重要收获,同时也是微软进入通信领域的一大突破。二是与中国工商银行就工行个人网上银行系统安全系统建设及其他IT系统建设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国内OEM厂商是微软在中国生存的基础,因此盖茨行程特别安排了与国内PC厂商见面的“OEM合作伙伴高峰会”。据悉,很多OEM厂商又与微软启动了“更深层次的技术与业务合作”。
据记者观察,盖茨此行还是有一点点遗憾。原计划与中国科技部在2月28日签署旨在推动实施北京“数字奥运”的活动被取消,微软方面称是由于参会嘉宾的时间冲突所致,是否会另行签约,记者无从探询。
盖茨此行是否圆满?外界众口难评,只有盖茨知道,在微软中国十年的今天,是他亲手划了一个分号,并开启微软中国下一个十年的未来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