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这个流传了500余年的常识 专家说:这经不起推敲!
稿源: 甬派   2017-07-26 11:41:00 报料热线:81850000

  (鄞江老庙会,资料图)

  “四明首镇”的鄞江,曾经是宁波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站,在唐代宁波城正式迁到三江口之前的400多年间,它一直是明州治和鄞县治所在地——这个被许多市民认为不争的事实,现在显然陷入争议之中。

  日前,宁波出版社负责地方文献出版的首席编辑沈建国就在鄞州区政协文史委编撰出版的最新一期《鄞州文史》上刊文,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

  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历史系的沈建国,在宁波出版社工作的20余年间,主要工作就是编辑出版宁波地方文献,他点校出版的《四明谈助》,参与点校的《鄞县通志》等重要地方文献,是许多宁波地方文化爱好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它不过是一个流传了500年的历史误会!”沈建国如是告诉记者。

  (图右为沈建国,左为《鄞州文史》主编戴松岳,两人是杭大历史系差一级的师兄弟)

  鄞江小溪,宁波城市东迁的重要一站?

  关于宁波城建史,一直有一种几乎成为定论的说法——

  宁波最早的城市是始建于公元前473年的句章城(前几年,我市曾经对句章古城的具体位置进行过考古勘探,基本确认就在今天江北慈城的王家坝一带)

  公元前401年,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将攻破句章城。

  后来,东晋守将刘裕遂将句章城迁址到鄞江小溪一带。

  (句章故城考古发掘现场)

  5年前,沈建国在点校出版明末清初甬上学者高宇泰(1614—1678)所撰的《敬止录》时发现,这一定论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敬止录》是现存最早的鄞县方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沈建国介绍,高宇泰虽然也认同鄞江小溪曾经是明州府和鄞县治所,但他在《敬止录》中给后人留了一个疑问:“予《沿革考》颇悉,止有未详者一:在武德八年废鄞州仍名鄮县之时,还治鄮山乎?抑仍勾章故治乎?”这话的意思是,唐武德四年,鄞县曾经被升格为州,但4年后就被打回原形,废州还县,当鄞州变回鄮县时,它的治所是回到了鄮山,还是依旧在句章故城呢?

  高宇泰的疑问,让沈建国陷入了沉思:短短四年间,治所难道就会迁址?这不合常理嘛!

  随后,宁波考古发掘的结论更激起了沈建国的兴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2011年至2014年间对传说中的鄞江古城做过考古勘探,结果令专家们十分意外:方志中记载东晋至五代时期在宋时小溪(今鄞江)一代分别设有古句章县治、鄮县治、明州初治等城邑,但考古过程中未发现与古代城址相关的任何遗址。“要是鄞江做过400多年的治所,考古没有发现任何遗存,怎么可能?”

  偶然间,沈建国还翻到了十多年前刊发在北大学报上的一篇论文。“它从正史中发掘史料,证明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县级以上行政设治于小溪。”沈建国告诉甬派记者,几件事情凑一起,让他欲罢不能,历史系毕业的他决心梳理史料,找一个答案!

  (考古发现,鄞江并无任何古城遗址)

  他用四大理由否定鄞江的治所史

  句章故城被破后,究竟迁到了哪里?这是沈建国要第一个搞清楚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文献考证,沈建国最终确认:句章县治从今天的慈城一代迁到50公里开外的鄞江,在当时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治所的搬迁,通常都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进行!”沈建国介绍,按照正史记载,401年句章城虽然被孙恩攻破,但句章作为县级行政区划依然存在。“根据《宋书》与《南齐书》记载,当时宁波这片土地上,鄞县、鄮县、句章三县当时都还存在的。当时小溪属于鄮县,把句章的县治迁到鄮县境内,怎么可能?”沈建国反问道。

  那么,历史有没有把几个县并成一个句章县,然后新的句章县将县治迁到小溪呢?沈建国的考证结论是,公元589年隋朝确实将当时的余姚、鄞县和鄮县并入句章。但迁治所了吗?“史料给出的结论是:没有!”沈建国说道。

  (鄞江它山堰)

  那么,就算句章的县治从未迁到鄞江小溪,那么,明州府的治所可能设在鄞江小溪吗?沈建国在唐代最靠谱的官修志书《元和郡县图志》发现了否定的答案——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明确称,“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澣奏分越州之鄮县置明州,以境内四明山为名。句章故城,在州西一里”。“也就是说,明州州治是在句章故城东一里的地方。”沈建国介绍,经过考古发掘,句章故城就在今天的慈城王家坝一代,“那么,也就可以肯定,唐代时明州的州治就在今天的王家坝附近,而不是今天的鄞江!”不过,有一种说法认为,句章故城在公元前473年被破后,即迁到了三江口,即如今西门口的筱墙巷一代。但沈建国认为,这一看法也值得商榷。“唐武德四年,以句章县置鄞州,八年废,更置鄮县,属越州。”沈建国介绍,史料明确记载,句章县从鄞州到鄮县再到明州治所在地这一变迁史有力地证明,当时明州治所在地就在原有的句章故城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城山渡、王家坝一带。

  沈建国还从地理环境上否认了鄞江小溪作为治所的可能性,“在公元833年它山堰建成之前,鄞江一代常年遭受咸水入侵,根本不具备人口大规模集中居住的条件!”

  “句章城自晋隆安至唐开元,一直在句章城一带,并无超出原县域的迁移!”梳理史料,沈建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一个流传了500年的历史误会

  那么,现在大家公认的鄞江成为治所所在地这一说法,其源何自?

  “这一说法最早出自明代成化年间的《宁波府简要志》。”沈建国告诉甬派记者,他在《宁波府简要志》“因革”篇中发现这段文字:“秦郡会稽,析其地为三县隶之……一曰句章,以句余山而名,治在句章乡小溪镇,或曰姚江城山渡是也。”“此书的说法还是两可的,留有余地。”沈建国介绍,到嘉靖《宁波府志》叙“沿革”中,则是一种肯定的语气了: “汉承秦旧,鄞、句章、鄮县列见于班志。鄞今奉化,是鄮今鄞,是句章在慈溪城山渡,后徙句章乡小溪镇,俱有旧址存焉。”“……隋平陈,改会稽郡为吴州,后改越州,则取余姚益句章而郡兼余姚,并鄞、鄮为越州之句章地。治在句章乡小溪镇,后鄞州、鄮治同。”

  (唐长庆元年,宁波城迁到三江口,即今鼓楼一带)

  沈建国介绍,之后的诸志书均因循迁治小溪的说法。如《大清一统志》卷二九二“宁波府”就说:“句章故城在今慈溪县西南三十五里城山渡东,晋改筑城于小溪镇,此城遂废。”

  那么,最初《宁波府简要志》模棱两可的说法,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吗?在沈建国看来,倒也不尽然。“在我国最早的断代典制体史书《唐会要》里,就有将明州与鄞江放在一起说的记载。”沈建国告诉甬派记者,《唐会要》里有句话或许就是这一误会滥觞的源头——“长庆元年(821)三月,浙东观察使薛戎上言:‘明州北临鄞江,城池卑隘,今请移明州于鄮县置,其旧城近南高处置县。’从之。”

  在沈建国看来,误会之所以产生,其实源自后面的史家对史书中鄞江这一称谓所指范围的不同解读,“宋初以来,鄞江称谓不限于今天的奉化江,更不限于今天的鄞江,它指的是包括慈溪江、姚江在内的整个甬江流域。”比如,周锷(1058—1132)的《凫矶驿记》中对鄞江的描述显然就不是指今天的鄞江,而应该是慈溪江,“鄞江盘亘百里,东极于海。自西埭而南,支分股裂,横贯慈溪,过是复合,非惟绝风波之险。 ”

  沈建国进一步解释,“明州北临鄞江”一句可证明,此文中的鄞江是东西走向的,而现在的鄞江其实是南北走向的,“只有东西走向的慈溪江才吻合这一方位描述,这更有力地证明,当时的明州治所就在慈溪江边上,也就是今天慈城王家坝附近!”(记者梅子满实习生陈宁沁)

原标题:

编辑: 杨丹纠错:171964650@qq.com

宁波这个流传了500余年的常识 专家说:这经不起推敲!

稿源: 甬派 2017-07-26 11:41:00

  (鄞江老庙会,资料图)

  “四明首镇”的鄞江,曾经是宁波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站,在唐代宁波城正式迁到三江口之前的400多年间,它一直是明州治和鄞县治所在地——这个被许多市民认为不争的事实,现在显然陷入争议之中。

  日前,宁波出版社负责地方文献出版的首席编辑沈建国就在鄞州区政协文史委编撰出版的最新一期《鄞州文史》上刊文,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

  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历史系的沈建国,在宁波出版社工作的20余年间,主要工作就是编辑出版宁波地方文献,他点校出版的《四明谈助》,参与点校的《鄞县通志》等重要地方文献,是许多宁波地方文化爱好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它不过是一个流传了500年的历史误会!”沈建国如是告诉记者。

  (图右为沈建国,左为《鄞州文史》主编戴松岳,两人是杭大历史系差一级的师兄弟)

  鄞江小溪,宁波城市东迁的重要一站?

  关于宁波城建史,一直有一种几乎成为定论的说法——

  宁波最早的城市是始建于公元前473年的句章城(前几年,我市曾经对句章古城的具体位置进行过考古勘探,基本确认就在今天江北慈城的王家坝一带)

  公元前401年,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将攻破句章城。

  后来,东晋守将刘裕遂将句章城迁址到鄞江小溪一带。

  (句章故城考古发掘现场)

  5年前,沈建国在点校出版明末清初甬上学者高宇泰(1614—1678)所撰的《敬止录》时发现,这一定论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敬止录》是现存最早的鄞县方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沈建国介绍,高宇泰虽然也认同鄞江小溪曾经是明州府和鄞县治所,但他在《敬止录》中给后人留了一个疑问:“予《沿革考》颇悉,止有未详者一:在武德八年废鄞州仍名鄮县之时,还治鄮山乎?抑仍勾章故治乎?”这话的意思是,唐武德四年,鄞县曾经被升格为州,但4年后就被打回原形,废州还县,当鄞州变回鄮县时,它的治所是回到了鄮山,还是依旧在句章故城呢?

  高宇泰的疑问,让沈建国陷入了沉思:短短四年间,治所难道就会迁址?这不合常理嘛!

  随后,宁波考古发掘的结论更激起了沈建国的兴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2011年至2014年间对传说中的鄞江古城做过考古勘探,结果令专家们十分意外:方志中记载东晋至五代时期在宋时小溪(今鄞江)一代分别设有古句章县治、鄮县治、明州初治等城邑,但考古过程中未发现与古代城址相关的任何遗址。“要是鄞江做过400多年的治所,考古没有发现任何遗存,怎么可能?”

  偶然间,沈建国还翻到了十多年前刊发在北大学报上的一篇论文。“它从正史中发掘史料,证明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县级以上行政设治于小溪。”沈建国告诉甬派记者,几件事情凑一起,让他欲罢不能,历史系毕业的他决心梳理史料,找一个答案!

  (考古发现,鄞江并无任何古城遗址)

  他用四大理由否定鄞江的治所史

  句章故城被破后,究竟迁到了哪里?这是沈建国要第一个搞清楚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文献考证,沈建国最终确认:句章县治从今天的慈城一代迁到50公里开外的鄞江,在当时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治所的搬迁,通常都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进行!”沈建国介绍,按照正史记载,401年句章城虽然被孙恩攻破,但句章作为县级行政区划依然存在。“根据《宋书》与《南齐书》记载,当时宁波这片土地上,鄞县、鄮县、句章三县当时都还存在的。当时小溪属于鄮县,把句章的县治迁到鄮县境内,怎么可能?”沈建国反问道。

  那么,历史有没有把几个县并成一个句章县,然后新的句章县将县治迁到小溪呢?沈建国的考证结论是,公元589年隋朝确实将当时的余姚、鄞县和鄮县并入句章。但迁治所了吗?“史料给出的结论是:没有!”沈建国说道。

  (鄞江它山堰)

  那么,就算句章的县治从未迁到鄞江小溪,那么,明州府的治所可能设在鄞江小溪吗?沈建国在唐代最靠谱的官修志书《元和郡县图志》发现了否定的答案——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明确称,“开元二十六年,采访使齐澣奏分越州之鄮县置明州,以境内四明山为名。句章故城,在州西一里”。“也就是说,明州州治是在句章故城东一里的地方。”沈建国介绍,经过考古发掘,句章故城就在今天的慈城王家坝一代,“那么,也就可以肯定,唐代时明州的州治就在今天的王家坝附近,而不是今天的鄞江!”不过,有一种说法认为,句章故城在公元前473年被破后,即迁到了三江口,即如今西门口的筱墙巷一代。但沈建国认为,这一看法也值得商榷。“唐武德四年,以句章县置鄞州,八年废,更置鄮县,属越州。”沈建国介绍,史料明确记载,句章县从鄞州到鄮县再到明州治所在地这一变迁史有力地证明,当时明州治所在地就在原有的句章故城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城山渡、王家坝一带。

  沈建国还从地理环境上否认了鄞江小溪作为治所的可能性,“在公元833年它山堰建成之前,鄞江一代常年遭受咸水入侵,根本不具备人口大规模集中居住的条件!”

  “句章城自晋隆安至唐开元,一直在句章城一带,并无超出原县域的迁移!”梳理史料,沈建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一个流传了500年的历史误会

  那么,现在大家公认的鄞江成为治所所在地这一说法,其源何自?

  “这一说法最早出自明代成化年间的《宁波府简要志》。”沈建国告诉甬派记者,他在《宁波府简要志》“因革”篇中发现这段文字:“秦郡会稽,析其地为三县隶之……一曰句章,以句余山而名,治在句章乡小溪镇,或曰姚江城山渡是也。”“此书的说法还是两可的,留有余地。”沈建国介绍,到嘉靖《宁波府志》叙“沿革”中,则是一种肯定的语气了: “汉承秦旧,鄞、句章、鄮县列见于班志。鄞今奉化,是鄮今鄞,是句章在慈溪城山渡,后徙句章乡小溪镇,俱有旧址存焉。”“……隋平陈,改会稽郡为吴州,后改越州,则取余姚益句章而郡兼余姚,并鄞、鄮为越州之句章地。治在句章乡小溪镇,后鄞州、鄮治同。”

  (唐长庆元年,宁波城迁到三江口,即今鼓楼一带)

  沈建国介绍,之后的诸志书均因循迁治小溪的说法。如《大清一统志》卷二九二“宁波府”就说:“句章故城在今慈溪县西南三十五里城山渡东,晋改筑城于小溪镇,此城遂废。”

  那么,最初《宁波府简要志》模棱两可的说法,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吗?在沈建国看来,倒也不尽然。“在我国最早的断代典制体史书《唐会要》里,就有将明州与鄞江放在一起说的记载。”沈建国告诉甬派记者,《唐会要》里有句话或许就是这一误会滥觞的源头——“长庆元年(821)三月,浙东观察使薛戎上言:‘明州北临鄞江,城池卑隘,今请移明州于鄮县置,其旧城近南高处置县。’从之。”

  在沈建国看来,误会之所以产生,其实源自后面的史家对史书中鄞江这一称谓所指范围的不同解读,“宋初以来,鄞江称谓不限于今天的奉化江,更不限于今天的鄞江,它指的是包括慈溪江、姚江在内的整个甬江流域。”比如,周锷(1058—1132)的《凫矶驿记》中对鄞江的描述显然就不是指今天的鄞江,而应该是慈溪江,“鄞江盘亘百里,东极于海。自西埭而南,支分股裂,横贯慈溪,过是复合,非惟绝风波之险。 ”

  沈建国进一步解释,“明州北临鄞江”一句可证明,此文中的鄞江是东西走向的,而现在的鄞江其实是南北走向的,“只有东西走向的慈溪江才吻合这一方位描述,这更有力地证明,当时的明州治所就在慈溪江边上,也就是今天慈城王家坝附近!”(记者梅子满实习生陈宁沁)

原标题:

编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