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毛坯石雕惊现光溪村 东钱湖石刻找到出产地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4-08 08:19:11

文臣武将石刻毛坯。(谢国旗 摄)

石龟毛坯。(谢国旗 摄)

废弃的采石场。(谢国旗 摄)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昨日获悉,鄞州区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鄞江镇光溪村毛家自然村发现了石虎、龟趺、文臣、武将的毛坯石雕,这一发现为东钱湖石刻找到了出产地,同时也为宁波历代以来的民用石材和大型墓道所用的采石场找到了出处。

  毛坯石雕气势非凡

  据鄞州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介绍,此次发现的石雕毛坯共有三处,是当地清理山宕时在宕渣内发现的。石虎、龟趺发现于光溪村上化山东侧约0.75公里处的南北走向直线上,文臣则位于据此向北约0.2公里处,两座武将雕塑则再距北约1.03公里。

  记者看到,新发现的毛坯石雕通体圆雕,外部轮廓已经成型,尺寸与东钱湖石刻相当。石虎高约1.20米,雕刻面约占整个雕刻的七成;龟趺轮廓成型,头部已经剥离细琢;文臣武将高度在2.5米以上,头部五官和身体的雕塑虽然没有完成,但是也已成型,气势非凡。

  谢国旗分析,东钱湖石刻造型比例适度,线条流畅,生动传神,被称为“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统一的结合体”,而此次新发现的毛坯石雕就具有这些特征:石虎粗壮、厚重、饱满,显示了唐风特征。文臣面部神态秀气。其中一武将头戴虎头战盔,双手抱剑拄地,脸如满月、鼻梁坚挺成佛像状,有江南人物之气质;另一武将双眼突出,双手抱剑,气质古朴,状甚威武。

  东钱湖石刻历史向前推进

  分析石雕废弃的原因时,谢国旗认为不是工匠的技术因素,而是石材本身的原因。“这些石雕外形较大,都采自大块石料,而大块石料中存在一些自然缝隙,肉眼难以看见,这些缝隙在打磨和细部加工中受到震荡会自然脱落,因此就出了次品,如石虎的嘴、龟趺的背座角、文臣的五官、武将的连体座前部和左肩等处,都出现了问题而被废弃。”

  “这些毛坯石雕的发现把东钱湖南宋石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谢国旗介绍,东钱湖石刻群主要是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太子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体。其中南宋史氏望族墓道石刻都有武将出现,即抱剑者就是武将的标志,而明代余有丁等墓无墓前武将出现;宋代的墓前文臣像头戴进贤冠,而明代的墓前像为乌纱帽;矮小的毛坯石虎与明代的高大石虎也有体形上的区别。“这些毛坯石雕有北宋风味,这充分表明它们为宋代石雕,具体说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这把东钱湖南宋石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

  发现宁波历代民用石材出处

  沿着毛坯石雕的发现处,鄞州区文保人员还发现了许多石磨、石捣臼、石锣鼓、柱础石等古代的民用产品,在周围约4公里直径范围内也发现了多处巨大的废弃采石场,鄞江小溪石和鄞江梅园石都产自该地,而这两大石材一直是历代宁波石桥等建筑材料和石刻雕塑等的主要用材。

  据介绍,梅园石或者光溪石的原产地就是鄞州,它们均为沉积的水沉岩,质地细腻,适于细部雕刻,是当地民间主要的建筑石材,早在唐朝建造它山堰时,运用的就是这两种石材。而东钱湖南宋石刻的石材,也是就地取材,采用这两种石材。“毛坯石雕的发现为宁波历代以来的民用石材和大型墓道所用的采石场找到了出处,成为研究当地采石文化的又一实物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宁波日报记者 陈朝霞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