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新闻发布稿

杨馥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实事工作一头连着群众的急难愁盼,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为民初心。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民生实事项目从征集、筛选、论证,到票决、实施、评估的全过程管理,努力把民生实事工程办成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今年的民生实事工作,我们在延续用好已有机制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提效,推动各个环节工作办实办好。主要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征选问需于民。去年9月份起,我们通过发布市长公开信、组织调研座谈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开展深入研究和论证,确保将群众呼声高、受益范围广的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今年1月10日下午,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依法票决,产生了15个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从内容上看,这15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中,部分与过去保持了较大的延续性,充分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关爱特殊群体、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期盼和呼声。第二句话,责任落地落细。市人代会闭幕后,我们第一时间对15方面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细化分解,逐项确定年度指标、牵头市领导、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下达各地、各有关单位实施,落实点位1967个。市和区(县、市)联动,一体推进项目的投、建、管、用,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惠及万家。第三句话,资金保障到位。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51.08亿元,其中,积极争取到中央资金8.44亿元,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第四句话,督导问效有力。我们印发市政府民生实事常态化跟踪督导方案,将民生实事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督查计划,常态化开展线上监测、跟踪督办,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序顺利推进。目前,15方面民生实事项目的总体进度已达80.2%。

  下面,我就今年15方面民生实事项目的具体推进情况作一简要介绍,概括起来是“三个好”。

  第一个好是关爱好“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具体包含4方面。

  一是“一老一小”设施建设项目。我们聚焦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和管理水平,计划改造公办养老机构20家、竣工10家;目前已开工建设17家、竣工6家;同时推动资源共享和集约利用,打造全龄友好食堂18家、老年共享餐厅10家。持续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新增托位859个,其中普惠托位744个,为打造生育友好型城市奠定扎实基础。

  二是青少年健康护航项目。有序推进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目前已采购“平躺睡”装备48.2万套,为青少年学生“平躺睡”创造优良条件;继续推进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即HPV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已为8千多名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了第一剂次的国产二价HPV疫苗,有效进一步提升女性宫颈癌综合防控能力。

  三是老年人暖心服务项目。面向全市60岁以上人群,开展智能生活、线上办事、休闲娱乐等手机操作技能培训,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已培训13.1万人次;继续推进60岁以上常住人口自愿、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工作,进一步构筑银龄健康防线。

  四是学生课余关爱服务项目。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课后服务、托管服务,计划覆盖义务段学生110万人次,目前,春季学期和暑假期间参与项目的学生数达88.6万人次,已开设素质拓展课程1千余门;继续推进新、改建120家“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已完成新、改建点位101家,开设培训课程1018门,举办公益活动796场,服务青少年14.6万人次。

  第二个好是满足好群众的基本民生需求。具体包含6方面。

  一是食品安全保障项目。聚焦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管理,计划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共计8200批次,现已完成7455批次;同时,针对农批市场、农贸市场、阳光配送企业、生鲜店总部等178家重点单位,加强市场主体规范快检室建设,提升食品快检的靶向性与准确率,目前进度已超60%。

  二是住宅电梯安全提升项目。为进一步提升住宅电梯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计划为全市1.48万台梯龄10年以上的住宅电梯,加装物联感知设备和电动自行车梯禁系统,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完成率达70%。

  三是交通“安全畅行”项目。为提升市民出行便捷性和体验感,目前已新建、优化20个地铁新开通线路周边的接驳公交站点,新增、优化23条地铁接驳线和公交线,让公交和地铁间的换乘距离更短、更便利。积极推进交通堵点治理以及道路绿波带优化、新增工作,通过工程性改造或优化交通组织等方式,完成堵点治理18处,相关路口、路段拥堵程度大幅下降;绿波带总里程达962公里,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是公共停车和交通充电设施完善项目。为进一步增加停车位、充电设施有效供给,提升项目精准性和匹配度,我们科学规划停车泊位和充电桩建设点位,已新增停车泊位6421个、电动自行车“充电驿站”8506个;新增投运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3566个,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其中农村地区1926个,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的便捷充电需求。

  五是基层医疗资源扩容提升项目。为有效解决群众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提升乡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目前已新、改、扩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61个,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六是群众健身设施提升项目。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健身的需求,充分利用城乡的“金角银边”边角闲置空间,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批实用且美观的体育场地设施,今年目标任务是147个,目前已完成102个,其中,建成62个“国球”进社区、进公园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乒乓球等运动;建成5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场内有球场、健身房、儿童娱乐设施等,基本覆盖全龄人群,进一步提高了全民参与健身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第三个好是营造好绿色、可持续的宜居环境。具体包含5方面。

  一是城乡道路改造提升项目。聚焦让城乡道路更加平整畅通,消除路途中的“颠簸点”和“危险点”,目前已新、改建农村公路40公里,提升国省道路面31.5公里、公路路口41处,推进桥头跳车整治39处,完善沿线护栏设施16.4公里;特别针对农村地区,规划了330个村道提升项目,让乡村道路真正成为带动发展的“致富道路”;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其中232个项目已完工。同时,全域打造“最美上学路”“放心菜市路”“温暖回家路”等“七彩惠民路”,目前已建成36条。

  二是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提升农村水环境整体面貌,推动水域空间进一步开放共享,我们计划采用固堤筑堰、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布设亲水便民设施等措施,改善提升农村河道150公里,目前已完成146公里,通过整治,沿线村庄城乡亲水圈覆盖率可达85%以上,为水利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助力支持。

  三是生态环保与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计划推进22家“无废工厂”建设,目前已有18家完成整改,有效提升了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收储网络建设,4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任务中,2个已经完工,2个进度达80%,有力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四是截污纳管提质增效项目。为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效率,积极改善城市水环境,我们结合推进“甬有碧水”攻坚行动,持续深化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对31个城镇生活小区实施雨污管网改造,目前开工了29个项目,其中15个项目已完工。

  五是噪声污染整治项目。聚焦人民群众反映的噪声问题,我们印发了有关“宁静小区”“宁静工厂”建设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探索噪声问题的管理模式和治理路径,目前,“宁静小区”和“宁静工厂”建设进度已达85%,计划治理的150个问题点位中,约九成的噪声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

  以上是今年以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情况。下步,我们将继续高质高效、用心用情抓好民生实事各项工作。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多提宝贵意见、助力推介宣传,共同讲好宁波的民生故事,推动我市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新闻发布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25-08-21 11:40:54

2025年宁波市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新闻发布稿

杨馥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实事工作一头连着群众的急难愁盼,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为民初心。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民生实事项目从征集、筛选、论证,到票决、实施、评估的全过程管理,努力把民生实事工程办成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今年的民生实事工作,我们在延续用好已有机制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提效,推动各个环节工作办实办好。主要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征选问需于民。去年9月份起,我们通过发布市长公开信、组织调研座谈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开展深入研究和论证,确保将群众呼声高、受益范围广的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今年1月10日下午,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依法票决,产生了15个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从内容上看,这15方面的民生实事项目中,部分与过去保持了较大的延续性,充分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关爱特殊群体、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期盼和呼声。第二句话,责任落地落细。市人代会闭幕后,我们第一时间对15方面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细化分解,逐项确定年度指标、牵头市领导、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下达各地、各有关单位实施,落实点位1967个。市和区(县、市)联动,一体推进项目的投、建、管、用,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惠及万家。第三句话,资金保障到位。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及时安排项目资金51.08亿元,其中,积极争取到中央资金8.44亿元,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第四句话,督导问效有力。我们印发市政府民生实事常态化跟踪督导方案,将民生实事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督查计划,常态化开展线上监测、跟踪督办,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序顺利推进。目前,15方面民生实事项目的总体进度已达80.2%。

  下面,我就今年15方面民生实事项目的具体推进情况作一简要介绍,概括起来是“三个好”。

  第一个好是关爱好“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具体包含4方面。

  一是“一老一小”设施建设项目。我们聚焦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和管理水平,计划改造公办养老机构20家、竣工10家;目前已开工建设17家、竣工6家;同时推动资源共享和集约利用,打造全龄友好食堂18家、老年共享餐厅10家。持续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新增托位859个,其中普惠托位744个,为打造生育友好型城市奠定扎实基础。

  二是青少年健康护航项目。有序推进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目前已采购“平躺睡”装备48.2万套,为青少年学生“平躺睡”创造优良条件;继续推进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即HPV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已为8千多名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了第一剂次的国产二价HPV疫苗,有效进一步提升女性宫颈癌综合防控能力。

  三是老年人暖心服务项目。面向全市60岁以上人群,开展智能生活、线上办事、休闲娱乐等手机操作技能培训,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已培训13.1万人次;继续推进60岁以上常住人口自愿、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工作,进一步构筑银龄健康防线。

  四是学生课余关爱服务项目。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课后服务、托管服务,计划覆盖义务段学生110万人次,目前,春季学期和暑假期间参与项目的学生数达88.6万人次,已开设素质拓展课程1千余门;继续推进新、改建120家“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已完成新、改建点位101家,开设培训课程1018门,举办公益活动796场,服务青少年14.6万人次。

  第二个好是满足好群众的基本民生需求。具体包含6方面。

  一是食品安全保障项目。聚焦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管理,计划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共计8200批次,现已完成7455批次;同时,针对农批市场、农贸市场、阳光配送企业、生鲜店总部等178家重点单位,加强市场主体规范快检室建设,提升食品快检的靶向性与准确率,目前进度已超60%。

  二是住宅电梯安全提升项目。为进一步提升住宅电梯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计划为全市1.48万台梯龄10年以上的住宅电梯,加装物联感知设备和电动自行车梯禁系统,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完成率达70%。

  三是交通“安全畅行”项目。为提升市民出行便捷性和体验感,目前已新建、优化20个地铁新开通线路周边的接驳公交站点,新增、优化23条地铁接驳线和公交线,让公交和地铁间的换乘距离更短、更便利。积极推进交通堵点治理以及道路绿波带优化、新增工作,通过工程性改造或优化交通组织等方式,完成堵点治理18处,相关路口、路段拥堵程度大幅下降;绿波带总里程达962公里,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四是公共停车和交通充电设施完善项目。为进一步增加停车位、充电设施有效供给,提升项目精准性和匹配度,我们科学规划停车泊位和充电桩建设点位,已新增停车泊位6421个、电动自行车“充电驿站”8506个;新增投运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3566个,数量排名全省第一,其中农村地区1926个,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的便捷充电需求。

  五是基层医疗资源扩容提升项目。为有效解决群众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提升乡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水平,目前已新、改、扩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61个,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六是群众健身设施提升项目。为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健身的需求,充分利用城乡的“金角银边”边角闲置空间,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批实用且美观的体育场地设施,今年目标任务是147个,目前已完成102个,其中,建成62个“国球”进社区、进公园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乒乓球等运动;建成5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场内有球场、健身房、儿童娱乐设施等,基本覆盖全龄人群,进一步提高了全民参与健身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第三个好是营造好绿色、可持续的宜居环境。具体包含5方面。

  一是城乡道路改造提升项目。聚焦让城乡道路更加平整畅通,消除路途中的“颠簸点”和“危险点”,目前已新、改建农村公路40公里,提升国省道路面31.5公里、公路路口41处,推进桥头跳车整治39处,完善沿线护栏设施16.4公里;特别针对农村地区,规划了330个村道提升项目,让乡村道路真正成为带动发展的“致富道路”;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其中232个项目已完工。同时,全域打造“最美上学路”“放心菜市路”“温暖回家路”等“七彩惠民路”,目前已建成36条。

  二是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提升农村水环境整体面貌,推动水域空间进一步开放共享,我们计划采用固堤筑堰、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布设亲水便民设施等措施,改善提升农村河道150公里,目前已完成146公里,通过整治,沿线村庄城乡亲水圈覆盖率可达85%以上,为水利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助力支持。

  三是生态环保与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计划推进22家“无废工厂”建设,目前已有18家完成整改,有效提升了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收储网络建设,4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任务中,2个已经完工,2个进度达80%,有力提升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四是截污纳管提质增效项目。为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效率,积极改善城市水环境,我们结合推进“甬有碧水”攻坚行动,持续深化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对31个城镇生活小区实施雨污管网改造,目前开工了29个项目,其中15个项目已完工。

  五是噪声污染整治项目。聚焦人民群众反映的噪声问题,我们印发了有关“宁静小区”“宁静工厂”建设的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探索噪声问题的管理模式和治理路径,目前,“宁静小区”和“宁静工厂”建设进度已达85%,计划治理的150个问题点位中,约九成的噪声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

  以上是今年以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情况。下步,我们将继续高质高效、用心用情抓好民生实事各项工作。也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多提宝贵意见、助力推介宣传,共同讲好宁波的民生故事,推动我市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