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新闻发布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宁波新闻发布  >  政务信息
宁波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的土地大变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4年03月12日

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区现代农机展厅。

  2022年1月,宁波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在全市域范围、针对全资源要素开展综合整治的试点城市;同年12月,全域整治正式迈入实施攻坚阶段。

  宁波市在全市域谋划整治蓝图,目前全市共有首批11个示范片区,在试点区共谋划项目877个,整治片区面积达489平方公里。试点区内做透土地“文章”,耕地连片、粮食增产、产业革新、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村庄宜居,村民共享共富整治成效。

  2023年10月,在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上,宁波作为全国特邀城市作典型发言。今年2月,宁波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改革被浙江省委改革办授予金奖。

  宁波市各地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带来了哪些成效?给当地耕地保护、产业升级以及居民生活居住环境等方面,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我们走进这些试点片区,一探究竟。

  村庄变粮田,实现“藏粮于地”

  烟雨蒙蒙的江南三月天,毗邻镇海区蛟川街道南洪村村委会旁的400多亩连片的农田里,农户已经播撒下了油菜花种子,今年春天,这里将迎来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

  “连片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得益于南洪村的整村搬迁!”镇海区蛟川街道办事处主任梁晓俊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南洪村整村拆迁、整村复垦项目实施中,南洪村571户、1696个村民跨镇街安置到了南部城区,蛟川街道以此为契机,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腾出空间,相关部门加快实施建设用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现耕地增量2090亩,南洪片建设高标准农田637亩,亩均产出提高至1100斤。

  “这里的耕地,采取‘水稻+油菜’轮作,承包地统一流转,农民每年增收800元/亩,取得了耕地布局优化、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的效益。”梁晓俊介绍道。

  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推进中,镇海区守牢“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底线,保护现有耕地,增加耕地储备,统筹推进耕地功能恢复、村庄建设用地复垦、垦造耕地、“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片区内已完成耕地功能恢复680亩、建设用地复垦422亩(新增耕地326亩),开展1个“百亩方”永农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约647亩,高标准农田整治637亩等,“小改大”建成千亩良田。通过整治,耕地数量、质量双重提升,实现“藏粮于地”。

  海曙数字赋农,水稻亩产打破全市最高产纪录

  在海曙区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区内,农田实时场景、农田内的病虫害情况以及农机具的实时位置等信息,在数字大屏上可“一键获取”,实现了从日常农事管理、作物生长监控到“绿色履历”追溯的全过程。

  作为华东地区唯一一个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海曙区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项目打造1.09万亩规模化水稻种植数字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试点区内,包含了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1处、催芽暗室492平方米,升级改造机库与备用机房20平方米,建设智能灌溉示范区800亩,无人机遥感示范区400亩等,项目投资2525万元。”市资规局海曙分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主任毛志宏介绍道。

  示范片区规划实施6片“百千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6214.2亩,完成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1463.85亩。

  “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建立后,以农机可视化、种植信息化、灌溉智能化为核心,实现无人化精准作业、科学化决策。通过数字赋能,动力用工减少30%、节水10%、减少肥料施用15%、减少农药25%。在200余亩攻关田内,种植的是‘甬优31’水稻,农业农村部组织省内外专家随机抽取3块攻关田进行测产,经过称重、去杂等环节,最终测定平均亩产984.16公斤,最高单产1020.0公斤,双双打破宁波市尘封11年的水稻高产纪录。”古林镇镇长王旭说。

南洪村的连片农田。记者张培坚/摄

  农旅结合,智慧农业别样精彩

  在奉化区江口街道张村的剡水田园数字化智能农业种植基地,总面积70亩的种植棚内,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酸甜多汁的“嘉红100”水培番茄,深受游客的青睐。

  记者注意到,种植棚内,每排小番茄藤蔓下铺设了两条滴灌带,这样的设置,目的是让植物的根系更好地吸收营养,同时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番茄的质量和产量,而种植数据查看和水肥灌溉的实施,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完成。

  “‘剡水田园’万亩耕地所在地,原耕地较分散、碎片化较多,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通过地类恢复、生态修复,形成万亩良田集中连片保护区。”奉化区全域专班主任王冬宁说,“在此基础上,优化耕地、永农、高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四大地类布局,实现农田建设高标准、生产数字化、管理智慧化。其中一期总面积5062亩,已完成耕地恢复3914亩,总投资5412万元农田整治提升项目已基本完工,智农服务中心、智慧农田试点、农情监测点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除了“剡水田园”万亩方外,“稻生西坞·共富田园”万亩方建设,也是奉化区农用地整治核心项目之一,规划总面积约3.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2.73万亩,共涉及13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通过7大项目的实施,全力实现两片万亩方共21948亩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进1486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重点打造2260亩的万亩方核心展示区和都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充分结合区域内景观小品建设,打造农文旅相融合的特色万亩方建设项目。(记者周科娜 通讯员邹婕羽 张宝龙 朱宁溪)

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地址:宁波市江东区宁穿路2001号   邮编:315010         电话:0574-89183514
传真:0574-89183514        邮箱:nbxwfb@163.com

宁波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的土地大变样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24-03-12 10:06:24

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区现代农机展厅。

  2022年1月,宁波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在全市域范围、针对全资源要素开展综合整治的试点城市;同年12月,全域整治正式迈入实施攻坚阶段。

  宁波市在全市域谋划整治蓝图,目前全市共有首批11个示范片区,在试点区共谋划项目877个,整治片区面积达489平方公里。试点区内做透土地“文章”,耕地连片、粮食增产、产业革新、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村庄宜居,村民共享共富整治成效。

  2023年10月,在全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会上,宁波作为全国特邀城市作典型发言。今年2月,宁波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改革被浙江省委改革办授予金奖。

  宁波市各地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带来了哪些成效?给当地耕地保护、产业升级以及居民生活居住环境等方面,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我们走进这些试点片区,一探究竟。

  村庄变粮田,实现“藏粮于地”

  烟雨蒙蒙的江南三月天,毗邻镇海区蛟川街道南洪村村委会旁的400多亩连片的农田里,农户已经播撒下了油菜花种子,今年春天,这里将迎来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

  “连片高标准农田的建成,得益于南洪村的整村搬迁!”镇海区蛟川街道办事处主任梁晓俊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南洪村整村拆迁、整村复垦项目实施中,南洪村571户、1696个村民跨镇街安置到了南部城区,蛟川街道以此为契机,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腾出空间,相关部门加快实施建设用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实现耕地增量2090亩,南洪片建设高标准农田637亩,亩均产出提高至1100斤。

  “这里的耕地,采取‘水稻+油菜’轮作,承包地统一流转,农民每年增收800元/亩,取得了耕地布局优化、数量增加、质量提升的效益。”梁晓俊介绍道。

  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推进中,镇海区守牢“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底线,保护现有耕地,增加耕地储备,统筹推进耕地功能恢复、村庄建设用地复垦、垦造耕地、“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片区内已完成耕地功能恢复680亩、建设用地复垦422亩(新增耕地326亩),开展1个“百亩方”永农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约647亩,高标准农田整治637亩等,“小改大”建成千亩良田。通过整治,耕地数量、质量双重提升,实现“藏粮于地”。

  海曙数字赋农,水稻亩产打破全市最高产纪录

  在海曙区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区内,农田实时场景、农田内的病虫害情况以及农机具的实时位置等信息,在数字大屏上可“一键获取”,实现了从日常农事管理、作物生长监控到“绿色履历”追溯的全过程。

  作为华东地区唯一一个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海曙区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项目打造1.09万亩规模化水稻种植数字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试点区内,包含了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1处、催芽暗室492平方米,升级改造机库与备用机房20平方米,建设智能灌溉示范区800亩,无人机遥感示范区400亩等,项目投资2525万元。”市资规局海曙分局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主任毛志宏介绍道。

  示范片区规划实施6片“百千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6214.2亩,完成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1463.85亩。

  “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建立后,以农机可视化、种植信息化、灌溉智能化为核心,实现无人化精准作业、科学化决策。通过数字赋能,动力用工减少30%、节水10%、减少肥料施用15%、减少农药25%。在200余亩攻关田内,种植的是‘甬优31’水稻,农业农村部组织省内外专家随机抽取3块攻关田进行测产,经过称重、去杂等环节,最终测定平均亩产984.16公斤,最高单产1020.0公斤,双双打破宁波市尘封11年的水稻高产纪录。”古林镇镇长王旭说。

南洪村的连片农田。记者张培坚/摄

  农旅结合,智慧农业别样精彩

  在奉化区江口街道张村的剡水田园数字化智能农业种植基地,总面积70亩的种植棚内,红彤彤的番茄挂满枝头,酸甜多汁的“嘉红100”水培番茄,深受游客的青睐。

  记者注意到,种植棚内,每排小番茄藤蔓下铺设了两条滴灌带,这样的设置,目的是让植物的根系更好地吸收营养,同时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番茄的质量和产量,而种植数据查看和水肥灌溉的实施,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完成。

  “‘剡水田园’万亩耕地所在地,原耕地较分散、碎片化较多,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中,通过地类恢复、生态修复,形成万亩良田集中连片保护区。”奉化区全域专班主任王冬宁说,“在此基础上,优化耕地、永农、高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四大地类布局,实现农田建设高标准、生产数字化、管理智慧化。其中一期总面积5062亩,已完成耕地恢复3914亩,总投资5412万元农田整治提升项目已基本完工,智农服务中心、智慧农田试点、农情监测点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除了“剡水田园”万亩方外,“稻生西坞·共富田园”万亩方建设,也是奉化区农用地整治核心项目之一,规划总面积约3.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约2.73万亩,共涉及13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通过7大项目的实施,全力实现两片万亩方共21948亩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进1486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重点打造2260亩的万亩方核心展示区和都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充分结合区域内景观小品建设,打造农文旅相融合的特色万亩方建设项目。(记者周科娜 通讯员邹婕羽 张宝龙 朱宁溪)

编辑: 赖小惠